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1.
【目的】分析小麦不同受渍时期的土壤氧含量变化特征,构建基于土壤氧含量的小麦受渍指标,为准确及时鉴别小麦受渍程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小麦耐渍品种扬麦11与不耐渍品种郑麦7698,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拔节—开花、开花—成熟2个时期进行渍水试验,设持续渍水0(CK)、5、12和20 d共4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氧含量和小麦产量,分析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冬小麦低氧胁迫受渍持续时长与产量的关系,筛选出以土壤氧含量为特征值的小麦受渍指标。【结果】土壤氧含量随着时间及生育期的推移逐渐降低,其高低起伏与自然降雨密切相关;拔节—开花时期受渍土壤氧含量减少量大于开花—成熟时期。CK的土壤氧含量随着生育期变化,在播种至拔节期以前主要保持在20 mg/L以上;从拔节期至灌浆期降至10 mg/L左右;灌浆期以后在10 mg/L以下。渍水处理阶段,2个生育时期小麦土壤氧含量低于5 mg/L;确定在4月下旬以前,可用土壤氧含量作为小麦受渍指标,受渍土壤氧含量的受渍阈值为5 mg/L。扬麦11和郑麦7698的产量与受渍处理天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管品种是否耐渍,渍害持续时间越长,对小麦产量影响越大。生育前期土壤相对水含量对土壤氧含量影响较大,渍水下的土壤相对水含量使土壤氧含量维持在5 mg/L以下,而在生育后期,相对水含量对土壤氧含量影响不明显。分析小麦产量与土壤氧含量低于5 mg/L持续时长的关系,得出基于土壤氧含量的小麦受渍害指标标准,即在拔节—开花时期,扬麦11土壤氧气含量低于5 mg/L分别持续7、17和25 d以上时,郑麦7698分别持续8、18和24 d以上,认定小麦受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影响;扬麦11与郑麦7698在开花—成熟时期持续11、18和27 d以上,认定小麦受轻度、中度、重度渍害影响。【结论】以小麦受渍时土壤氧含量的变化特征作为渍害判别标准符合江汉平原小麦种植实际生产现状,确定在4月下旬以前,可用土壤氧含量作为小麦渍害受渍指标,受渍土壤氧含量的阈值为5 mg/L。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现状,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等限制因素出发,分析了日照不足、降水量过多、低温、水稻土和播种面积不足、排灌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等因素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江汉平原小麦产量的三点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小麦低产田实现高产栽培技术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和JESS的棉花种植信息服务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3S引入以JESS为基础的专家系统的优点,并以棉花种植信息服务专家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3s和Jess的农业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该系统能为不同时间、不同田块提供不同的实时信息服务,而且专家知识能动态修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壤植被水文模型的县域夏收作物渍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熊勤学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1):177-183
为开展县级渍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该文利用分布式土壤植被水文模型(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 DHSVM),以天为步长模拟1970年至2014年每年夏收作物生长期(3月、4月)的土壤表层水分的空间分布,结合夏收作物渍害水分指标,分析监利县各区域受渍害情况,进一步得到监利县夏收作物受渍害情况的空间分布,其中无渍害区、轻度渍害区、中度渍害区和重度渍害区分别占监利县农田面积的2.7%、55.7%、26.5%和15.1%。该研究结果为监利县渍害精准治理、农作物产业结构调整与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Internet和WebGIS技术的发展,利用浏览器远程访问空间数据库得以实现,系统架构于IIS Web服务器上,通过Arcgis server服务器处理用户GIS数据请求,运用C#语言操纵ArcObjects实现用户查询与分析,GIS数据存储于SQL Server数据库中,遥感数据存储于目录文件中。本系统能动态直观地反映四湖流域土地利用信息的时空分布,提出了基于B/S模式的WebGIS实现方法,降低了开发成本,可以满足普通用户和从事科学研究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涝渍灾害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农业灾害,为更好地研究涝渍灾害发生规律及特点,本文构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涝渍灾害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即将5省(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以县为单位的农作物种植、涝渍害、气象条件、水文条件、高程、土壤条件、耕作方式、排灌条件和农作物性状等信息保存于MYSQL数据库中作为信息源,用户可运用浏览器通过Openlayers访问服务器上GeoServer来实现WEBGIS数据查询,为主要农作物涝渍灾害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共享。现该系统已成功发布,运行效果较好,对涝渍害的防控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ION软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ENVI软件中的遥感数据分析显示函数直接运用了ION上,为遥感平台的研发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并给出了ENVI软件支持格式的遥感数据WEB显示的详细代码。  相似文献   
18.
渍害是引起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作物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渍害田农田生态特征,介绍了三种反演与识别渍害田的方法:通过地下水位的定量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基于主动雷达的土壤表层水分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和基于光学热红外遥感的土壤表层水分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希望渍害田遥感空间信息提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地下水位埋深和气象要素构建的小麦受渍程度特征量不足的问题,构建小麦受渍指数WI(Waterlogging index),为小麦产量预报和减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小麦种植品种“扬麦11”和“郑麦7698”为材料,通过小麦不同品种受渍处理盆栽试验,利用APSIM模型中土壤水分低氧胁迫对小麦根系影响的特征量作为小麦受渍日指数,结合土壤体积含水量,研究土壤水分低氧胁迫、受渍程度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1)小麦受渍时长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小麦受渍时间越长,小麦产量增减率越低。对比不同受渍时期小麦产量增减率,开花至成熟期对小麦进行受渍处理产量影响较大;(2)累计WI与小麦叶片SPAD值呈显著负线性关系,即小麦受渍越严重,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活性越低;(3)当WI≤5.3(“扬麦11”)或6.0(“郑麦7698”)时,WI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正相关,WI越大小麦产量增减率越高;当WI>5.3(“扬麦11”)或6.0(“郑麦7698”)时,WI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负相关,契合小麦受渍害影响机理。【结论】基于土壤水分构建的WI可定量表达小麦受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作物渍害大范围预报不足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作物可能渍害预报指标前期累积降雨指数进行改进,提出了考虑气象条件、地形条件、土壤类型等成灾因子影响的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概念,并给出了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的计算模型;运用监利县12个观测点2014-2016年渍害监测数据计算出公式中的参数,同时对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既是影响渍害成因的综合因子,也是反映土壤水分空间差异的特征量,它和土壤吸力与土壤水分关系相似,有明显的吸湿过程和脱湿过程,即当土壤水分减少时,潜在渍害日指数比较低,而当土壤水分增加到相同的值时,潜在渍害日指数普遍偏高。监利县夏收作物受渍指标:当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小于60 cm、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5 d滑动均值高于65mm的持续期大于5 d时,夏收作物受到轻度渍害;当持续期大于12 d时受到中度渍害;持续期20 d以上时受到重度渍害;渍害发生后,当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小于40mm时,渍害结束。利用这一预报预警指标对在2017-2019年监利县进行预测验证,22次渍害过程中,有17次准确,3次漏报,2次误报,表明用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进行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