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探究威宁黑石地区移栽期对云烟87大田期碳代谢产物含量、碳代谢酶活性及其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为明确威宁黑石地区最适宜的移栽时期,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移栽期设4个水平:T1(4月10日)、T2(4月20日)、T3(4月30日)、T4(5月10日),2022年于毕节市威宁地区开展田间试验,在大田不同生育时期测定云烟87碳代谢产物及关键酶基因对移栽期的响应。结果表明,云烟87旺长期、现蕾期烟叶中还原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随生育进程推进,各移栽期处理的还原糖含量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T2处理烟叶还原糖含量在多数生育期处于较高水平;各移栽期处理的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在各生育期都不尽相同,T2处理烟叶总糖含量在多数生育期处于较高水平;淀粉含量则随移栽期推迟,在生育前期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生育后期呈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碳代谢酶活性方面,移栽后30~70 d,α-淀粉酶(α-Amylase)活性最低的处理均为T3或T4处理,T2处理活性均为最高或第二高;在同一生育时期内,蔗糖合成酶(SS)、蔗糖转化酶(INV)、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最高的多数...  相似文献   
42.
洱海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湖泊,拥有生物较为丰富的湖滨带和特有种,如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绘环棱螺(Bellamya limnophila)。2009年5月和12月在洱海湖滨带开展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0个分类单元;其中,寡毛类、摇蚊科幼虫和软体动物等主要类群为11种、7种和9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36.7%、23.3%和30.0%,其它动物3种。在密度方面,群落结构以寡毛类为主,平均密度达488个/m2(占总丰度的89.7%),密度峰值出现在弥苴河口(7424个/m2);而在生物量方面则以软体动物占优势,平均生物量为67.26g/m2(占总丰度的91.4%)。按密度的平均相对丰度计算,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第一优势种(平均相对丰度24.4%),其次为异腹腮摇蚊(Einfeldia sp.)(13.2%)、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11.6%)和正颤蚓(Tubifex tubifex)(11.5%)。按生物量计算,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sp.)为第一优势种(占总生物量的79.3%),其次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10.6%)和环棱螺(Bellamya sp.)(6.2%)。洱海的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1.08,西岸比东岸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要高。  相似文献   
43.
为查明江汉平原“虾稻共作”养殖沉积物的肥力状况及重金属和砷富集现状,采集典型样品并监测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10种元素(As、Cd、Cr、Cu、Hg、Mn、Ni、Pb、V、Zn)含量,通过标准评价法、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富集因子法、生态风险评价法等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并开展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pH和阳离子交换量普遍略低于深层,有机质含量则普遍高于深层;在所有样品中均检出10种元素,表层和深层含量差异不大,不同地区的点位间不存在明显空间分布差异;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大多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养殖区或水平相当,As和Cu的少量结果略高于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与区域背景值相比,70%的点位属轻度富集,主要因子为Cd、Ni、Zn、Cu,有56.7%的沉积物存在Cd中等生态风险。综上所述:水生生物活动可能会对沉积物理化性质产生影响;推测Cd、Ni、Zn、Cu主要来源于人为,Cr、Pb、Hg、V、As、Mn主要来源于环境背景;开展无公害养殖时,建议合理规划养殖区,并重视添加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4.
烟草靶斑病是烟叶生产上一种主要真菌性病害,为评价菌核净防控烟草靶斑病的潜力,并从微生态层面揭示菌核净施用后对烟叶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核净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菌核净处理后不同持效期内,健康与感病组织中叶际真菌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核净对靶斑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EC50值为1.20μg/mL,在6.47μg/mL下即可完全抑制菌丝生长。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4200 g/hm2剂量施用后0~18 d,健康与感病组织的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叶际真菌优势菌属为亡革菌属、链格孢属和镰刀菌属,叶际细菌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施药后3 d,健康与感病组织中亡革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下降12.41%和51.62%,链格孢属相对丰度分别上升0.54%和0.42%,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下降13.48%和19.17%;施药后9 d,亡革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上升1.38%和47.42...  相似文献   
45.
为了探究苗期抗旱性快速评价方法,筛选烟草苗期抗旱材料,开展苗期抗旱种质鉴定和抗旱品种选育。本试验以21个品种(系)5叶1心的烟苗为材料,采用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于处理48 h测定参试材料的叶绿素a等10项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通径分析构建了烟草苗期抗旱性评价方法。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从10项指标中筛选出叶绿素a、H2O2、MDA、SOD、POD等5项典型的抗旱指标;通过筛选出的5项指标与各材料D值的通径分析构建出了烟草苗期抗旱性预测模型,模型表明叶绿素a对烟草苗期抗旱性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分别以构建出的抗旱性预测模型和叶绿素a的抗旱系数对各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均将供试材料分为高抗型、中抗型、低抗型、不抗型和敏感型等5类,同时筛选出4份苗期抗旱性较强材料。研究表明,采用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利用叶绿素a等5项指标构建的抗旱性度量值及回归预测模型可用于烟草苗期抗旱性评价,干旱胁迫后叶绿素a含量变化可用于快速鉴定烟草苗期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