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9篇
  10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为了给油茶林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同模式施肥,对油茶叶片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油茶叶片各生长指标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生长指标和叶片养分含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叶形指数与其它指标有负显著相关性,比叶重与其它指标间有正显著相关性,叶片养分中N、P、K的含量与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施肥模式与叶片生长间关系密切。各模式对油茶叶片的肥效作用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M5、M4、M2、M3、M1、M0、CK。  相似文献   
52.
为了确定喷施宝在油茶中应用的适宜浓度,分别以‘长林4号’和‘长林40号’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不同浓度的喷施宝处理,就不同浓度的喷施宝处理对油茶树高、地径增量、冠幅、春梢、叶面积以及叶片叶绿度等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观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喷施宝叶面肥能大幅度提高油茶树高生长量、地径增量,增大冠幅面积、叶面积,促进春梢生长,有效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且两个品系均以低浓度喷施宝的肥效为最佳。喷施宝浓度为0.33 mg/kg时,‘长林4号’试验树的树高、地径增量、冠幅、春梢长度、叶面积、叶绿度值比对照树分别高10.7%、10.7%、25.4%、1.4%、13.7%、1.9%;‘长林40号’试验树的树高、冠幅、春梢长度、春梢直径、叶面积、叶绿度值比对照树分别高8.2%、24.1%、9.4%、5.2%、19.0%、12.2%。  相似文献   
53.
为了确定油茶幼林钾肥最适施用量,从而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赣无’系列的5年生油茶林分为试验对象,设置了5个钾素水平处理(K0、K1、K2、K3、K4),1个施用复合肥的对照处理(CKFHF)和1个不施肥的处理对照(CK0),就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树体生长、叶片养分积累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均能显著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均随之增加,K3处理的达到最大值,复合肥处理的肥效小于K2处理;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林地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显著性增加,而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均先减小后增加,K4处理的降到最小值;对油茶叶片中的钾含量、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与施钾量进行拟合,得出其响应曲线,并确定了对油茶幼树施用钾肥的最适用量范围为317.72~322.25 g/株。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江西省玉山县油茶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运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法),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玉山县油茶林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及评估,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限制因子,为油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玉山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低,有机质含量偏低,其中P、K、Ca、Mg的含量均远低于临界值。Cu、B、Zn是潜在影响因子。而S、Fe、Mn的含量普遍较为丰富。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不添加P、K、Ca、Mg的盆栽作物,两试验地分别减产30.86%~42.14%、44.89%~52.51%、73.91%~84.49%、13.42%~18.89%。提示江西省玉山县油茶林在进行养分管理时,需施用大量元素P、K,同时也要平衡添加Ca、Mg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55.
武功山芒根系垂直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晓娟  李志  崔诚  李凯  余飞  袁颖丹  郭晓敏  牛德奎 《草业科学》2017,34(12):2428-2436
根系是植被-土壤的媒介,研究根系与土壤关系有助于掌握养分元素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从而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武功山芒(Miscanth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采用根系扫描法测定根系参数(根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进一步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参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80%左右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6cm土层;根系参数与土壤深度符合幂函数关系,根系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与土壤深度的幂函数方程分别为y=238x-1.555 9(R2=0.891 14),y=169.9x-0.882 05(R2=0.408 36),y=22.397x-0.926 14(R2=0.364 57);0-40cm土层范围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P0.05),土壤全钾、土壤碱解氮含量呈现出轻微的波动趋势;土壤养分与根系参数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与根系参数相关性最强的养分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钾(P0.05)。因此,在表层土壤合理施肥有利于芒根系生长发育及其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56.
草篱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华北地区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狼尾草和野古草两种人工草篱在不同雨强(22,36,63 mm/h)和不同坡度(5%,10%,15%,20%)条件下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古草草篱可减少7%~37%的地表径流和49%~63%土壤侵蚀,狼尾草草篱可减少30%~72%的地表径流和69%~89%的土壤侵蚀,数据显示两种草篱均能减少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且狼尾草草篱的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好于野古草草篱;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与草篱、坡度和降雨强度均呈显著相关,其中草篱带是影响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7.
不同经营措施桉树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经营措施桉树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林下灌木多样性影响显著。粗放经营桉树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分别是对照黑荆林(CK)的59.1%、79.76%、70.3%;一般经营为CK的90.9%、98.81%、89.2%;中等集约经营为CK的77.3%、85.71%、81.1%;高度集约经营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物种丰富度、Simposon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下降,其值分别为CK的90.9%、97.62%和94.6%。采用抚育和施肥结合的高度集约经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58.
毛竹林平衡施肥技术及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江西农业大学校内竹园。属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7.7℃,年降水170mm。土中砾石、砖块较多,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含量1.67%,速效氮65.64mg/kg,速效磷6.65mg/kg,均低于临界值,速效钾116.78mg/kg,属中等养分水平。母竹平均眉径8.54cm,每亩立竹330株。2 材料与方法试验地采用氮磷、氮磷钾、氮磷高钾、对照4种处理。每亩施纯氮量为6.1kg,氧化磷量为1.9kg,氧化钾量为6.0kg(K1),高钾量为12.0kg(K2)。肥料是以尿…  相似文献   
59.
平衡施肥毛竹林叶片营养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奉新县平衡施肥毛竹林的叶养分含量与土壤肥力及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集约经营竹林毛竹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与一般竹林基本一致。Ⅰ度竹嫩叶的N、P、K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各度竹;Ca、Mg、S含量随竹龄增大而增大;微量养分元素Mn、Zn含量随竹龄变小而减少。土壤中影响竹叶N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有机质、速效P、活性酸、速效N和全K。土壤中影响竹叶P素含量的因子按其与竹叶中P含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排序为:活性酸〉盐基代换量〉速效K〉全K〉速效Ca〉速效P〉速效N〉pH值。影响竹叶中K含量的因子主要是全N、速效N、速效P、全K及活性酸,它们与竹叶中K含量的相关关系从大到小排序为:速效P〉全K〉速效N〉活性酸〉全N。施肥能快速补充竹叶养分,是竹林持续经营的保障。  相似文献   
60.
江西省蓝莓林地土壤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江西省蓝莓林地土壤养分状况,从而为蓝莓平衡施肥提供技术指导,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对江西省蓝莓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诊断与分析,还就缺素对植株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盆栽实验。诊断结果表明:供试蓝莓林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均较低,Ca、P、N、K、Mg元素严重缺乏,这些养分因子为其主要限制因子;Cu、B、Zn普遍缺乏,为其潜在的限制因子;而S、Mn、Fe元素的含量相对丰富。盆栽实验结果表明:不施Ca、P、N、K的指示作物——高粱的产量则分别减少85.62%、40.51%、34.00%、33.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