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346篇
农学   217篇
基础科学   232篇
  165篇
综合类   1450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940篇
园艺   338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稗草生长明显降低了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向其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而显著提高了大豆茎、叶、籽含氮量及氮素向其茎、叶中的分配比例。这种影响在座荚期渍涝 鼓粒期干旱条件下最为突出;稗草对大豆籽粒蛋白质生产的危害在幼苗期—开花期的渍涝条件下显著减轻,而在任一时期的干旱条件下均明显加重,且在座荚期的渍涝处理中比在幼苗期—开花期的渍涝处理中大。不同时期、不同旱涝胁迫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程度不同,其中旱害远大于涝害,后期旱害大于前期旱害,先涝后旱的危害大于先旱后涝的危害,旱涝结合的危害大于只旱或只涝的危害;开花期大豆最不耐涝,鼓粒期最不耐旱。  相似文献   
102.
链格孢菌的产毒培养条件及其毒素的致病范围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从世界性恶性杂草紫茎泽兰自然发生的叶斑病病斑上分离得到6个链格孢菌菌株,对它们的产毒情况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产毒能力强的501菌株,确定了有利于该菌株产毒的温度为25℃、pH值为4.13、培养时间为5-7天、黑暗及静置等培养条件。选择74种植物,以离体叶片针刺法对粗毒素的致病范围进行了测试,表明粗毒素具有一定范围的选择作用特性,从中筛选出草莓、苦苣菜、鸭跖草、火柴头、刺槐、水花生等敏感植物作为毒素的生测材料。  相似文献   
103.
我市个体养羊户王某饲养的130只绵羊,于2004年8月下旬,先有10多只开始发病,而后羊只陆续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棕色痂块及糜烂、溃疡等主要病变。先后发病68只,发病率为52.3%:死亡12只,死亡率为17.6%。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确诊为绵羊羊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小麦提取物对反枝苋,繁缕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接受抽穗期小麦提取物进行化感效应测定的10种作物和杂草中,反枝苋和繁缕的生长受到显著影响:提取物浓度500mg/kg时,反枝苋种子发芽率为14%。用小麦提取物50mg/m2进行土壤处理,2个月后反枝苋干重抑制率达82%,用同样剂量对繁缕进行了茎叶处理,30天后有76%~85%的繁缕死亡  相似文献   
105.
沟金针虫夏眠特性及其在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的休眠包括夏眠和冬眠是温带地区昆虫对其生活环境因素季节的或周期性变化适应方式,是重要的物候学现象之一。了解休眠时期及其生态习性,在预测害虫发展动态、制定防治对策有重要意义。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是黄淮海冬麦区重要地下害虫,早在50年代初就发现其具有夏眠习性,引起夏眠的平均地温为26.8℃(丁文山1953、吴铱等1954)。从70年代开始,麦区普通实行玉米、蔬菜、油料(花生、大豆)间作套种两熟或多熟制,沟  相似文献   
106.
1988—1992年,进行沟金针虫土下垂直分布调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危害性试验,及幼虫的脂肪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沟金针虫在地温9.4—9.8℃时,100%上移至土表层;至7月上旬,地温不超过27.5℃下移不明显,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下移50%以上,夏眠期幼虫脂肪含量占体重的47.41%,幼虫夏眠与食料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山西省永济县某鸡场从美国直接引进的AA 肉用父母代种鸡,大同市某农场养鸡厂从北京引进艾维茵肉用父母代种鸡,先后发现有散发的血管瘤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组织学诊断,认为该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为皮肤血管外皮瘤。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