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7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祁连山区属干寒落叶果树带,共分布有8个科17个属64种野生果树,特别是落叶阔叶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丰富而特殊,具有许多栽培品种缺少的抗病、抗寒、香味等独特的遗传基因,合理保护与开发这些独特基因转移到栽培品种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西水林区亚高山灌丛土壤入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双环法对祁连山西水林区的亚高山灌丛植被类型(吉拉柳、箭叶锦鸡儿、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进行了土壤入渗性能试验,分析不同灌丛植被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木林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吉拉柳的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均好于其它灌丛类型,甘青锦鸡儿最小;不同灌木林土壤的初渗率在3.80~53.93mm/min,稳渗率在0.95~24.12mm/min,总体上是吉拉柳箭叶锦鸡儿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Kostiakov公式和Horton公式对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均高于Philip公式;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含水量和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土壤水热垂直分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布设90个土壤水热监测探头,已取得的100多万个数据,且利用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土壤水热与深度、海拔、坡度、郁闭度等因子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与其深度呈二次函数的抛物线变化(Sdw=-0.0057d2+0.3185d+23.808,R2=0.9457),土壤温度与其深度呈线性变化(Sdt=-0.0536d+9.192,R2=0.994),深度每增加10cm,其温度降低约0.54℃。2)在0-80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热变异程度呈"V"字型;高海拔半阴坡灌丛林土壤温度变化最剧烈,低海拔阳坡草地土壤变化较小。3)海拔对土壤水分是正影响,对土壤温度是负影响。随海拔增大,土壤水分呈波动性增大趋势,增大率约为2.35%/100m,土壤温度呈波动性降低趋势,降低率约为0.74℃/100m;坡度对20cm以上深度的土壤水热影响较大,对其它各层土壤水热影响较小;郁闭度对20cm以上深度的土壤水热影响较大,对其它各层土壤水热影响较小;对水分是中度负影响,对温度是低度正影响。4)10-20cm深层的土壤水分回归模型S2w=0.06a-0.5s+19.87c-140.48(R2=0.985,σ=1.47,F0.05=105.86)在95%置信范围可信可接受。研究结论可为探索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中游荒漠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荒漠化防治中植物生长与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关系,为荒漠区植被修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黑河中游荒漠区建立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取得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物盖度、生物量等数据,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植物生长和水分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2006—2014年,土壤质量含水率、生物量、盖度变化接近且最大,降水量次之,地下水埋深最小;生物量、盖度呈波动性增大趋势较明显,降水、土壤水、地下水位变化呈波动性略有降低趋势,但不明显。(2)在植物生长季的3—11月期间,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步调基本一致,植物平均生物量和盖度变化步调基本一致,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变化步调基本一致。(3)建立了盖度与0—20cm土壤质量含水率、生物量与0—20cm土壤质量含水率回归方程,且均通过了R拟合检验,F方差检验,t回归系数检验,通过模型预测盖度、生物量的变差分别为99.0%和91.4%,预测盖度和生物量变化的准确率分别可达86.5%,78.9%。[结论]黑河中游荒漠植被的生长与环境水分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可通过水资源管理修复植被,也可根据植被生长状况评估水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以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的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为研究对象,2014年6—9月观测了38场降雨的林外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析了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冠下的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截留量分别为175.2,20.8,182.6mm和239.1,15.1,113.4 mm,分别占总降雨量的46.3%,5.5%,48.2%和65.0%,4.1%,30.9%;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群落截留量占年降水量的29.3%和18.6%。(2)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截留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穿透雨率和截留率均与降雨量呈对数函数关系(P0.05)。(3)鲜黄小檗和甘青锦鸡儿灌丛产生穿透雨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1.2mm和0.9mm,2种灌丛产生树干茎流均需要2.0mm的前期降雨量。(4)灌丛截留率9月份最大,其次是7月份,6,8月份最小;树干茎流率6—8月份变化平缓,9月份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
虽然祁连山水源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已建立,但是在指标测定和度量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提出基于3S技术测度祁连山水源林可持续经营指标的构想。在这个构想中,首先应用RS获得遥感影像,然后结合GPS和已有的数字图形资料在GIS系统中开发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最后利用这个系统提供管理、模拟、决策、分类、预测和预报等任务,为决策者和经营者提供一套准确、及时、直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特征描述统计、多度分析、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青海云杉群落和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它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2)从水平结构来看,胸径断面和冠幅投影面积与所在陆面面积比值为0.31%和25.58%,从垂直结构来看,树高、冠长分别为1.10 m·m-2和0.71 m·m-2,从群落位置来看,优势木和被压木占78.08%,占主导位置。(3)径级从1~5 cm到26~30 cm、高度级从2~4 m到18~20 m、冠长级从2~4 m到12~14 m、冠幅级从2~4 m到4~6 m,其多度分别为89.4%、94.4%、77.8%和82.7%。(4)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径级与多度、冠长与多度均符合三次多项式关系;胸径与树高、冠长、冠幅、树龄均中度正相关,符合线性多元回归函数。本文重点分析了与水源涵养功能密切相关的林分结构因子,为流域林分结构特征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的地面气象观测,采用参数特征值算法、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和无偏估计等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月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8a平均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日照时数、水面蒸发分别为374.06mm、1.62℃、60.91%、745.27hPa、2.52m/s、1633.14h、995.64mm,其年际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水面蒸发、风速、相对湿度和气压.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气温、水面蒸发、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气压.气温和水面蒸发与降水变化,属于强相关;气压年际变化不大,解释降水不明显,属于极弱相关.综合R2检验、F检验、t检验结果,降水与其他气象因子回归模型除10月份以外,其他月份在95%置信度区间上为可信.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治理程度低、彭阳模式推广举步维艰、投资渠道单一、开发性治理力度小等问题。基于此,结合原州区区情,提出了几条发展建议:抓住机遇、科学规划、系统治理;以水保宣传促重视,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分级负责制,强化彭阳模式的推广;坚持合作共赢,加强人才培养,借大数据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等。  相似文献   
20.
对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黄草岭神树沟顶、哈溪林区黄草岭大阴屲山峡及友爱十队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数量、高度和覆盖度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青海云杉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温度为影响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青海云杉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随着海拔的降低,青海云杉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均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