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88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是广西主要病害 ,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在玉州区自 1 978年下半年开始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至今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蔓延。长期使用常规杀菌剂 ,易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生抗性。现由广西区植保总站提供 2 0 %龙克菌悬浮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进行药效试验。1 试验材料1 .1 试验作物及品种 水稻 (晚造 )、博优 90 3。1 .2 防治对象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 .3 试验地点 玉州区茂林镇大路排垌。1 .4 供试药剂  2 0 %龙克菌悬浮剂 (由广西区植保总站提供 )。 2 0 %叶青双粉剂 (浙江省温州东风厂 )。95 %细菌灵原粉 (…  相似文献   
32.
21世纪前期湖南粮食产业高效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粮食发展具有自然资源和条件优越、科技水平高、基础较好的优势。21世纪前期,面对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湖南粮食产业应创造良好区域经济环境,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采用调整总量和品种结构、加大稻米深加工、扩大出口创汇和提高科技含量等途径,实现自身高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3.
论述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内涵及系统设计的理论方法。通过选择四湖地区典型农业大县监利县作为研究区域,就如何协调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农业资源宏观管理,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笔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应该从战略上和宏观上来研究农业综合开发中的各类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34.
洞庭湖流域综合管理现状与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域综合管理是以维护健康的流域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统筹社会、经济、环境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等各方面的关系,通过水土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建立和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资源管理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促进入水和谐,维持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公共福利的最大化。洞庭湖流域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目前水资源主管部门与各涉水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协调机制缺乏,造成了事实上的“多龙管理”又“群龙无首”的局面;缺乏综合的流域综合管理性质的法律法规,且开发政策法规较多,生态补偿法规缺乏,法规协调性不够,法律的制定缺乏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流域综合管理转变,必须统筹实施综合措施,制定流域总体规划,建立一体化的流域决策机构、综合管理执行机构与各利益方对话机制;形成长效投入机制与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5.
对前中期晚稻田实施深灌水试验,探讨稻田蓄水抗旱功能的作用过程及其生态效应。设置4种灌水深度,依次为20cm、15cm、10cm、5cm。测算试验期稻田的渗漏量、植物蒸腾量、蒸发量,分析单日总耗水量的日变化动态和不同生育期的阶段性数量构成关系。结果显示:①温度是影响田间耗水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深灌具有蓄水防旱重要作用;②晚稻前中期深灌将增加水分渗漏量,却减少水分蒸发量,而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总耗水量基本维持平衡;③晚稻前中期深灌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而浅灌增加了空中水蒸气补给量;④加以人为控制的防渗漏处理能减少田间水分的渗漏,达到节水目的,在红壤丘岗区稻田具有可行性;⑤晚稻前中期深灌实质上是利用了稻田的隐形水库功能,有利于抵抗当地秋季的季节性干旱。  相似文献   
36.
喀斯特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分析桂西北喀斯特坡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0~20cm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喀斯特生境条件下坡地土壤含水量受降水的影响明显,雨季和旱季差异显著。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灌丛类型由于枯枝落叶层而增强了土壤的保水持水能力;生态恢复林(板栗、木豆)种植初期,土表接近于裸地,蒸发强烈,应采取一定的蓄水保墒措施;混种有匍匐类作物的复垦坡耕地,其土壤水分条件则与撂荒多年草地相似。比较土壤层间含水量的季节差异,灌丛类型土壤有明显的层间蓄水补水能力。喀斯特山地应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地表覆被状况进而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为生态重建服务。  相似文献   
37.
土壤水分是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子。利用2006年4—9月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桂西北环境移民迁入区坡地开发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储水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在时间尺度上,不同月份各利用方式土壤储水量差异显著,0-1m平均储水量依次是坡耕地〉园地〉荒草地〉灌丛〉林地;在空间尺度上,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储水量为中等变异,在表层(0-20cm)荒草地和灌丛的土壤储水量较大,在深层(60-100cm)坡耕地和园地土壤储水量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土壤水分从坡顶到坡脚呈增加趋势,但修筑梯田的坡地较自然坡地土壤水分沿坡面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38.
湖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与目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湖南省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全省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森林质量不高、环境污染加剧等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据多年攻关成果与实践经验,研究、探讨了“十五”期间及2010年前后该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目标与对策。  相似文献   
39.
基于探地雷达的典型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估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层厚度是坡地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本研究使用MALA公司的探地雷达,分别采用100和500MHZ频率的天线对土层厚度进行探测,然后通过开挖探槽实测土层厚度,同时调查了影响探地雷达结果的因素—土石交界面的基岩风化度,并建立了不同输入下的线性回归模型和GEP模型,对探地雷达在喀斯特坡地土层厚度估测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喀斯特坡面土层浅薄且含有较多碎石,使用频率较高的天线可以提高探测精度;同时将不同频率天线探测的结果以及基岩风化度作为输入,均能提高对土层厚度的模拟精度;相同输入条件下,总体来看,基于GEP算法建立的土层厚度模型模拟精度较经典统计的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模型高,R2最大能提高7.6%  相似文献   
40.
桂西北岩溶山区峰丛洼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初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土壤水分是岩溶山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素。在桂西北岩溶山区峰从洼地,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坡面、洼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坡面土壤水分(0~20cm)为中等变异,不同利用方式间具有一定的差异,自然灌丛、撂荒地土壤含水量较高,但板栗、木豆林地土壤含水量较低,且易受外界条件的干扰,其栽种早期应注意采取一定的蓄水保墒措施;与坡地相比,洼地受外界条件的干扰相对较小,土壤剖面含水量为增长型,其变化主要发生在表层,为中等变异;土壤水分沿坡面的分布规律较为复杂,在植被类型相对一致的条件下,坡位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