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88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建立面向21世纪的湖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并且号召“进行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  相似文献   
62.
由于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一种特殊类型的人口流动—环境移民(异地扶贫开发)在发展中国家出现。本文以广西喀斯特地区为例,讨论了贫困与环境移民形成的原因、迁入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移民安置方式及社区管理体制,介绍了项目研究与开发内容、阶段性进展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3.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预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可能是全球水循环加强背景下一个重要的碳汇[1]。植被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增加对于该地区整体碳汇的增加,以及这部分由水驱动的碳汇的增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峰丛洼地地区从景观到群落不同尺度水平上表现出的高度异质性,为该地区碳储量的估算和碳源/汇的评估带来很大困难,亟需探索有效方法对  相似文献   
64.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降雨特性及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连续6年(2006-2011年)的降雨资料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区降雨特性和浅层地下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虽然降雨丰富,但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布不均。除2008年为丰水年(1 979.8mm)、2011年为欠水年(1 127.3mm)外,其余年份均为平水年(1 302.7~1 510.1mm);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雨季),其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表现为平水年(82.4%~85.1%)>丰水年(74.7%)>欠水年(65.9%);有效降雨次数、累计有效降雨量和最大日降雨量有随年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60min雨强大于16mm/h的降雨和最大日降雨量的最大值分别为67.4mm/h和152.9mm,主要集中在5-8月;年内50%以上为无雨天气,其中,平均出现26次连续3d以上,5次连续10d以上的无雨天气,不同水文年差异不大,且多发生在旱季,年降雨量并未因无雨天数的增加而降低。雨季地下水埋深约为2m,旱季大于3m,呈中等变异,且雨季大于旱季;地下水埋深年内随降雨呈单峰型分布,但峰值维持时间短,前期降雨对地下水位的涨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由于缺乏长期定位观测资料,西南喀斯特山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一直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该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成效和进程。该文基于13个大型径流小区(宽20m、投影面积>1000m2)5a(2006-2010年)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利用方式坡面降雨产流规律和地表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年降雨量为1300~2000mm,无论平水年还是丰水年,不同利用方式坡面次降雨径流系数<5%,地表产流很少,降雨几乎全部入渗。不同利用方式地表侵蚀产沙模数虽有较大差异,但土壤侵蚀以微度(<30t/(km2a))为主,部分甚至只有0~5t/(km2a)。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降雨产流的影响较小,但人为干扰会增加地表侵蚀产沙量。该文为喀斯特坡地植被恢复重建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南方丘陵山地带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降水贮存量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年间,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其总量上升了1.61×108 m3,上升的经济价值为1.08×108元。森林生态系统是主要贡献者,三个年份贡献率分别为69.2%、69.5%和69.9%。不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排序为森林农田灌丛草地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排序为湿地森林草地灌丛农田。水源涵养功能主要集中在较高、中和较低等级,三者总面积比例三个年份分别为97.2%、97.0%和96.9%;各等级间不同程度地相互转换,但以向中和较高等级转移为主,整体呈由低往高转移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7.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示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气象观测数据和统计资料,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1985~200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85年-2000年-2005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后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3个年份分别是1096.52亿元、1033.84亿元和1062.57亿元;营养物循环、调节气体、有机质生产和土壤形成价值较高,其总贡献率分别为72.69%、70.18%和72.10%;而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娱乐文化相对较低,都远低于100亿元。林地和灌木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景观类型,两者的总贡献率在3个年份分别是71.22%、73.66%和67.03%;居民用地和石漠化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非常低,3个年份贡献率分别仅有0.62%、0.52%和0.76%。CCA排序图显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环境因子存在紧密关系,坡度、海拔等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较大,且其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由西向东减少的空间分异特征;1985~2005年期间,典型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增加,而非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减少。表明生态环境移民和退耕还林等石漠化控制措施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  相似文献   
68.
7月13—14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院党组副书记白春礼院士一行莅临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广西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视察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69.
应用Z指数方法判断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应用“Z指数法”来判断“土壤-作物”系统法所确定的干旱事件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指标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异。桃源县:1960—2001年27次中等和中等以上干旱事件中一致率为29.6%,基本一致率为44.5%,错误率为25.9%,“一致”的个例多出现在60年代,“基本一致”多出现在70~80年代,“错误”多出现在90年代;两者在夏季发生的旱灾中一致性较好,秋季一般,冬季较差;重灾一致性较好,中、轻灾一致性较差;用“土壤一作物”系统法指标判断干旱,重旱约每3年一遇、中旱约1.9年一遇;用Z指数方法标准判断,重旱每7年一遇、中旱约2.1年一遇。  相似文献   
70.
地处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广西环江县是典型的环境移民大县,再加上自身人口增长等原因,土地利用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在不宜耕作的坡度和海拔高度下盲目开荒,极易导致植被覆被降低、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埋下环境隐患。本文利用1988、1999年两期遥感数据,辅以1∶250000DEM,结合野外调查,探讨了环江县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划出3种土地利用类型区:“集约利用区”、“适度利用区”、“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