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46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松嫩平原不同地表覆盖蒸散特征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准确估算松嫩平原不同地表覆盖的蒸散量,以MODIS产品及实测气象资料为数据源,通过SEBAL模型估算了松嫩平原2008年生长季(5-9月)的蒸散量,并利用涡动相关数据验证估算结果,发现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整个生长季蒸散量的相对误差为18.26%,基本可以满足区域蒸散研究需求。通过探讨松嫩平原蒸散量的时空格局,发现2008年生长季蒸散量为183~1 003 mm,具有从西南部向东部、东北部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水体、林地、湿地的平均蒸散量最高,耕地、居工地次之,草地最低。最后,将蒸散量与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了2008年生长季水分亏缺状态,发现松嫩平原平均水分亏缺量为195.96 mm,97%以上区域的蒸散量大于降水量,蒸散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还需依靠地下水、径流来弥补降水量不足,生长季蒸散强烈,而降水量相对不足,对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及压力。  相似文献   
62.
实测了不同水肥耦合作用下,大豆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数据,并对光谱反射率、微分光谱与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采用叶绿素A与叶绿素B诊断波段构建了特定植被指数,对叶绿素A、叶绿素B进行了回归分析;采用小波分析对采集的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了能量系数提取,并以小波能量系数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单变量与多变量回归分析,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估算。经分析发现,叶绿素A、B与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相关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可见光谱波段呈负相关,近红外波段呈正相关,红边处相关系数由负变正。特定色素植被指数可以提高大豆叶绿素估算精度(R2>0.73);小波能量系数回归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豆叶绿素含量的估算水平,以一个特定小波能量系数作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叶绿素A其确定性系数R2为0.76,叶绿素B为0.78;以4变量与9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线性回归确定性系数R2分别大于0.85、0.89;叶绿素B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线性回归确定性系数R2分别为0.86、0.90。  相似文献   
63.
通过33头哈尔滨黑白花奶牛健康泌乳期乳房血流图的测定,对奶牛乳房血流图的测定方法、计算方法和正常值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应用血流图记录仪描记黑白花奶牛乳房血流图是可行的。其波形以三峰波和陡直波为主。波幅平均为0.08~0.26Ω;上升角平均为55.8°;顶峰角平均为99.9°;流入时间平均为0.33秒,流出时间平均为0.69秒;流入容积速度平均为0.50Ω/秒;流出容积速度平均为0.22Ω/秒;流入时间指数平均为32%;重搏波多数“明显”或“存在”。  相似文献   
64.
农业非点源污染正日益成为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污染源,并已成为当前限制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非点源污染物的防控机制、非点源污染模型模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尺度问题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提出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需在以下方面有所加强:(1)非点源污染物耦合作用下的运移;(2)转化机理及其界面行为过程机制研究;(3)不同空间尺度和格局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4)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特色的非点源污染机理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65.
66.
九台市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铬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菜地、旱地和水田3种耕作方式对吉林省九台市土壤重金属铬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了整个区域铬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菜地和水田土壤中铬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存在积累现象,而旱地不明显。用球状模型来拟合整个区域铬含量的理论半变异函数效果最佳,铬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自相关范围较大,属于强空间相关。同时,各向异性分析表明该区域的铬含量分布是各向同性的。通过普通Kriging插值发现,铬含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九台市东北部的岛状区域和西南部,这主要是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的影响,使得长期以来.该区域铬的迁移方向大致为西部和东北部。总体而言。九台市土壤铬含量分布目前仍主要受母质、土壤性质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但一些外在因素如耕作方式、施肥对其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7.
地形因子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分析了1954—2005年海拔高度和坡度因素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近50 a,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其中耕地增加了2.25倍。与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相对应的是湿地、林地和草地的大幅度减少。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表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耕地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海拔200 m以下的地貌部位,尤其是海拔100 m以下的地貌部位;湿地面积的减少也主要发生在海拔200 m以下的地貌部位,其中大部分发生在海拔100 m以下的地表单元。林地与草地在各个海拔高度区间的变化趋势呈波动状态。城乡工矿用地在各个海拔高度区间都有一定的变化,其中海拔200 m以下变化尤为明显。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在各个坡度级别上均呈增长趋势,在坡度小于1°的地貌部位增加最多。坡度大于10°时,耕地面积的增长比例非常小。林地、草地和湿地的变化均主要发生在坡度小于1°的地貌部位。水域、城乡工矿用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坡度较小的地貌部位。  相似文献   
68.
基于MOD17A3数据集的三江平原低产农田影响因素分析(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三江平原的农田生产力,该文基于EOS/MODIS卫星2000~2005年的MOD17A3数据集,采用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道路、河流、居民点等空间数据,对三江平原低产农田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阴坡农田低产率(32.16%)高于阳坡(25.49%),说明阳坡更有利于农田植被生长。随着海拔的升高,旱田低产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100~200 m高程带,旱田低产率最高,为39.62%。旱田和水田低产率与距居民点的距离(≤5 km)、距道路的距离(≤3 km)、距河流的距离(≤12 km)呈反比,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p<0.01)、-0.999(p<0.05)、-0.935(p<0.05)和-0.980(p<0.01)、-0.998(p<0.05)、-0.923(p<0.05)。研究结果为确保区域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基于GIS的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论述了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系统结构设计与数据库建库,以及湿地信息系统建成后的功能和意义。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重要湿地生态环境信息查询、更新和信息共享,为深入开展保护区重要水禽生境专题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提高了濒危物种和湿地环境的监测能力和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70.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利用吉林西部1930-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了该区景观组分变化、景观结构变化、景观组分转移过程及湿地生态安全响应.结果表明:草地、湿地、林地、水域等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呈递减趋势,湿地几乎在每个阶段都是净损失,除了被大量开垦为耕地外,湿地还大量转化为草地.LUCC的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主要表现为湿地大面积丧失、湿地植被变化、湿地需水量不足、湿地景观异质性变化和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等,这为理解LUCC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机制和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