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74篇
  4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凹形圆盘式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针对东北垄作区免耕播种玉米存在的垄台清理效果差,机具堵塞严重,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凹形圆盘式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研究了凹形圆盘式垄台清理装置,通过分析其运动特点,确定了其关键结构参数。在玉米秸秆覆盖的垄作地的试验结果显示,凹形圆盘式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垄台清理效果好,能够有效防止秸秆堵塞,形成清洁种床。种肥间距为47 mm,均匀性好。土壤扰动量为22%,播种后种带秸秆覆盖率降低了75.9%,有利于提高苗期地温,改善播种质量,可较好满足东北垄作区玉米免耕播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双凸轮连杆型排种施肥无级变速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国产机械式施肥播种机中种肥排量无级调节装置种类较少、电液式种肥排量无级调节装置成本较高,变量播种施肥作业调节范围有限、准确性与均匀性较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杆机构与凸轮机构实现无级变速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双凸轮连杆型无级变速器,它由输出机构、传动机构及调节机构共同实现对输出轴转速的无级调节.运动学仿真分析表明:无级变速器的机构设计合理,凸轮的轮廓曲面质量较高,设计方案可行;性能校验试验表明:随着传动比的变化,输出转速的相对误差值基本在0~10%的范围内波动,占空比值在其理论值附近的波动幅度不超过10%,均满足种肥排量调节的传动比精确性与传动平稳性要求.该研究可为变量施肥播种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实现智能化是提升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作为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本文首先从接触式、机器视觉式和GNSS式三种免少耕播种自动导航技术入手,阐述了自动导航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对作业参数监测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地表秸秆覆盖率的快速检测技术、免少耕播种机播种参数监测技术及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面积监测技术;之后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免少耕播种机漏播补偿控制技术和作业深度控制技术。最后在总结自动导航与测控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现有应用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保护性耕作机具自动导航技术、作业参数监测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控制技术三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4.
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自1952年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时代背景和发展需要,该专业积极进行了培养方案的优化提升,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和国际化等方面,全面进行优化,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化视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5.
秸秆后覆盖小麦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华北平原麦-玉两熟区,小麦在玉米秸秆覆盖地撒播易出现秸秆堵塞、麦种架空、晾籽等问题,利用正转旋耕抛土模型以形成土壤、秸秆顺序覆盖,设计了一种秸秆后覆盖小麦播种机,可一次完成旋耕、均匀撒播、覆土、覆盖秸秆、镇压等作业。旋耕刀采用对称螺旋线排列;通过抛土运动分析确定了被抛物料运动的最大高度为0.52 m,水平方向最大位移为0.79 m,并确定了导土板的位置参数;通过性能试验优选分种装置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5°,分种板间的距离为50 mm。在河北涿州试验站进行了整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正转旋耕装置能有效抛土、抛秸秆,避免秸秆、根茬堵塞分种装置,耕深稳定在148~152 mm内,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5.5%,多功能行走轮滑移率约为5.3%,机具通过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T 20865—2007)要求;机具作业后秸秆覆盖量平均为1.07 kg/m2,达到作业前秸秆覆盖量的80%;播深稳定在30~35 mm内,播深合格率为91.1%,不同位置幅宽内10 cm×25 cm矩形框内麦种数量稳定在29~30粒,符合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36.
针对机械式小麦射播排种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种子碰撞力较大、破损率高的问题,该研究采用TRIZ(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理论对小麦机械式射播排种器的关键部件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种子在排种器内部的运动学分析,确定了影响小麦种子与排种器内部碰撞程度的因素为排种器转速、叶片后倾部分曲率半径与叶片安装角度,采用EDEM软件模拟小麦种子在排种器内部的运动情况,以种子破损率、平均排种速度与播种深度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器转速为1 000 r/min,叶片后倾部分曲率半径为40 mm,叶片安装角度为15°时,种子破损率为1.1%,平均排种速度为32.5 m/s,播种深度变异系数为8.9%,满足小麦播种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37.
伸缩指杆式玉米秸秆旋耕掩埋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淮海小麦、玉米两熟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后,现有旋耕整地作业存在表层土壤土秆混合秸秆量大、影响后续小麦播种质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伸缩指杆式玉米秸秆旋耕掩埋机。通过偏心伸缩指杆组先接触秸秆,并低速近抛秸秆,旋耕刀后接触已被清理秸秆的土壤,并高速远抛土壤覆盖秸秆,实现“秆下土上”分离掩埋。对秸秆旋耕掩埋机的旋耕刀、伸缩指杆进行运动分析,确定了旋耕刀和伸缩指杆速度的关系,完成了偏心伸缩指杆组、栅栏、压秆齿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并运用多体动力学RecurDyn软件对旋耕刀、伸缩指杆和压秆齿端点的运动轨迹进行追踪,分析了三者端点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速度和角速度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一致。对秸秆旋耕掩埋机和普通旋耕机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测定地表50mm以下的秸秆掩埋率,结果表明:秸秆旋耕掩埋机的秸秆掩埋率为83.25%,比普通旋耕机提高了10.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8.
林业政务信息化发展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明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特点,就林业政务信息化的架构建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建设我国政务信息化的核心工作、依托基础是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林业政务信息化建设围绕国家“三网一库”建设的要求,搭建了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功能相对齐全的网络平台,建设了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及专业数据库。文章最后根据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林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了林业政务信息化“十一五”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9.
防灾/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回顾防灾/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研建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经过归纳总结,详细地介绍了系统在GIS等信息技术领域进行的技术探索工作,系统的性能和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所提供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对其他林业系统信息项目的应用示范作用。最后对系统实施过程中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0.
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的除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过10年多的努力,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相应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的除草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为此,通过分析研究目前国内外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下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