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6篇
  26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 光合细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同时还含有辅酶Q及B族维生素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防治病疾的生理活性物顷,国内外日趋广泛将其作为饵料营养添加剂,应用于鱼类、甲壳类、贝类育苗和鱼、虾养殖生产,取得良好效果,而应用于亲贝培育方面的工作,目前尚少见报道。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采取亲贝人工育肥促熟,提前开展人工育苗的方法,使养成阶段能充分利用生长适温期,当年养成商品贝。  相似文献   
32.
园林观果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丰富了植物种类并起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同时又可以使人们增长知识,陶冶情趣。适宜在天津园林绿化中应用的主要观果植物有小檗、山楂、枣及柿等20种。为了实现观果植物的多重价值,养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3.
开花是芸薹属蔬菜作物非常重要的农艺性状,有4条途径调控开花:春化途径,光周期途径,赤霉素途径和自主途径。尽管这4条途径分别受不同的基因网络调节,但最终都汇集到相同的开花路径整合子。本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借鉴,综述了芸薹属蔬菜花期调控中春化途径和自主途径关键基因FLC、光周期途径中关键基因CO和赤霉素途径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开花信号整合子中的核心调节作用,并对芸薹属蔬菜花期调控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为深入研究芥菜开花信号整合子的两个核心调节因子SHORT VEGETATIVE PHASE(SVP)与FLOWERING LOCUS C(FLC)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通过PCR扩增,从芥菜材料‘QJ’中分别克隆含EcoRⅠ/BamHⅠ双酶切位点的SVP和FLC编码区全长,并利用酵母双杂交体系,将FLC与GAL4报告基因DNA 激活域融合(pGADT7FLC),SVP与GAL4报告基因DNA 结合域融合(pGBKT7SVP)。两种重组质粒分别转化酵母Y187和Y2HGold后未出现自激活和毒性现象。融合的二倍体酵母(pGADT7FLC × pGBKT7SVP)能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QDO/X/A(SD/-Ade/-His/-Leu/-Trp/X-α-Gal/AbA)上生长,并且菌落呈蓝色。将诱饵质粒(pGBKT7SVP)与猎物质粒(pGADT7FLC)载体互换(pGADT7SVP、pGBKT7FLC),再次转化酵母后仍能融合成二倍体酵母(pGADT7SVP × pGBKT7FLC),并同时激活报告基因AUR1-C、HIS3、ADE2、MEL1,由此表明SVP与FLC蛋白能够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35.
树木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能力,而环境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受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各个生态因素彼此间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而不同树种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生态特性等等,充分说明了树木生长与环境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36.
37.
一穴多株种植对夏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度为82 500株/hm2,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调整株距,设一穴一株(对照,P1)、一穴二株(P2)、一穴三株(P3)3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夏玉米的光合速率、花后叶片特性、子粒灌浆速率和穗部性状,对粒重和产量进行评价,验证在高密种植条件下调整株距能否改善夏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穴多株种植方式适当扩大株距可以提高夏玉米的光合速率,改善穗部性状,延缓夏玉米花后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下降以及叶片衰老,夏玉米子粒体积、粒重和灌浆速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P1相比,P2、P3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5.8%、4.9%。在高密种植情况下,通过一穴二株来调整株距可以延缓花后叶片衰老,从而保证子粒灌浆足够的光合面积,最终实现粒重的增加和产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一种全身覆盖表皮毛的野生甘蓝Brassica incana(编号C01)是否具有抗虫性,通过测定菜青虫Pieris rapae对野生甘蓝C01和无毛甘蓝B. alboglabra(编号C41)的拒食、取食和产卵行为进行抗虫性分析,同时通过测定两者的内源激素含量、表皮毛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和防御酶活性探讨野生甘蓝C01对菜青虫的抗性机理。结果显示,生长至8~10叶期,无毛甘蓝C41叶片被菜青虫啃食严重,但野生甘蓝C01叶片未被啃食;菜青虫对无毛甘蓝C41和剪除表皮毛的野生甘蓝C01叶片取食面积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大于对野生甘蓝C01叶片的取食面积;着卵的无毛甘蓝C41植株显著多于野生甘蓝C01。野生甘蓝C01叶片中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含量都显著高于无毛甘蓝C41叶片,而两者中水杨酸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差异不显著。BolJAZ1基因在无毛甘蓝C41叶片中高表达,而BolGL3和BolGL2基因在野生甘蓝C01叶片中高表达;且野生甘蓝C01叶片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3种防御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无毛甘蓝C41。表明野生甘蓝C01叶片的表皮毛会影响菜粉蝶产卵,对菜青虫表现出显著抗...  相似文献   
39.
水氮限量供给下两个高产小麦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华北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当地两个主栽冬小麦品种济麦22和石麦15为材料,在大田春灌一水(W1)和春灌二水(W2)2个灌水条件下均设置192kg.hm-2(N1)和270kg.hm-2(N2)2个施氮水平,研究了在水氮限量供给下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在W1水平下,济麦22籽粒产量N1与N2处理无显著差异,石麦15籽粒产量N1处理显著高于N2处理;在W2水平下,两个小麦品种均以N1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两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均以W2处理最高;在不同水氮处理下,济麦22籽粒产量高于石麦15。(2)在相同灌溉水平下,两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均以N1处理较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两个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均以W2处理较高;在不同水氮处理下,济麦22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高于石麦15。(3)在相同灌溉水平下,两小麦品种花后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以N1处理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两小麦品种花后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以W2处理最高。在不同水氮处理下,石麦15花后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高于济麦22。(4)方差分析表明,灌溉、品种、氮肥以及氮肥与品种、灌溉与氮肥的互作对籽粒产量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其中灌溉效应起主导作用。综合分析认为,两个小麦品种在限量供水(W2水平)、适量供氮(N1)处理下可以协调促进花后氮素积累、分配和有效转运,获得高产、高氮素利用效率和高氮肥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0.
汤青林  刘智宇  杨朴丽  宋明  王志敏 《园艺学报》2013,40(12):2441-2452
 为阐明开花负调因子BjSVP(源于种子春化型作物芥菜)与BoFLC(源于绿体春化作物甘 蓝)异源聚合后在开花调控路径中的互作机制,从芥菜酵母重组质粒pGADT7-BjSVP 分别亚克隆含MI、 MIK、K、IKC、KC、IK、IK1L1K2L2、IK1L1K2、IK1L1、IK1、I 结构域的11 个SVP 截短体(BjSVPΔ1 ~ BjSVPΔ11), 构建猎物质粒pGADT7-BjSVPΔ1 ~ pGADT7-BjSVPΔ11 并转化酵母Y187 菌;从甘蓝中克隆了BoFLC 和 BoFLCzq 基因,构建诱饵质粒pGBKT7-BoFLC、pGBKT7-BoFLCzq 并转化酵母Y2HGold 菌。酵母双杂 交表明:芥菜BjSVP 能与甘蓝BoFLC 相互作用,在QDO/X/A 培养基上长出蓝色菌落,激活酵母报告基 因AUR1-C、HIS3、ADE2、MEL1。截短体BjSVPΔ2 ~ BjSVPΔ5 也能与BoFLC 相互作用,而BjSVPΔ7 ~ BjSVPΔ11 不能与BoFLC 互作。由此表明BjSVP 完整的K 域(BjSVP3)可独立作用于BoFLC,但K 域 亚域(K1、K2、K3)或者连接区(L1、L2)缺失突变后不能介导该作用。作用强度分析表明:BjSVP 的I 域能增强该蛋白互作,但M 域和C 域可能会干扰该作用;芥菜BjFLC 被甘蓝BoFLC 或BoFLCzq 替 换后,可明显增加作用强度;甘蓝FLC 的I 域第20 位、K 域第65 位和C 域第32 位氨基酸的变异很可能 与作用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