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5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2篇
  43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野败型不育系稻穗闭颖慢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野败型不育系稻穗开颖迟、闭颖慢的原因与其浆片中维管束数目少、导管和维管束薄壁细胞不发达有关。闭颖过程受小穗轴控制,并受温度影响,而与受精过程无关。水稻颖花能在水中开闭。  相似文献   
42.
水稻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的结构变化,用TTC染色法鉴定了小穗轴与颖果中脱氢酶的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开花后小穗轴中厚壁细胞内的质体积累淀粉,其后随胚乳中淀粉的积累,质体中淀粉消失,另外厚壁细胞的次生壁随开花后天数的增加不断地增厚。而未灌浆的空粒,开花后厚壁细胞不积累淀粉,次生壁也不增厚。(2)小穗轴中央维管束的活性与灌浆速率有关,活性高时灌浆速率快。小穗轴一黄化,灌浆就趋向停止。(3)灌浆物质进入颖果的途径是:小穗轴中央维管束→子房背部维管束→珠心突起→珠心层质外体→胚乳。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鲜糯3号玉米颖果的发育规律并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子粒胚乳淀粉体结构,主要结果表明:(1)鲜食嫩玉米最适宜的采收期为授粉后25~30d;(2)鲜糯3号在子粒蛋白质、油分和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性状方面有一定优势;(3)淀粉体形状基本上都是椭圆形或球形,无晶状体淀粉体,胚乳不同部位的淀粉体特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44.
玉米胚乳的发育及其养分输入的途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树脂包埋切片法观察了玉米籽粒的结构和胚乳细胞的发育,主要结果如下:(1)玉米胚乳细胞的增殖为有丝分裂,籽粒的鲜重与胚乳细胞数量呈正相关;(2)玉米胚乳囊呈“瓢”状,授粉后第3d游离核间出现细胞壁;(3)角质胚乳的形成与淀粉体充实有关,处在籽粒中上部边缘的胚乳,因其中淀粉体发育好而角质胚乳;(4)由背部维管束运来的养分经珠心突起先卸至质外体,其后再由糊粉层细胞吸收;(5)在靠近籽粒基部维管束的胚  相似文献   
45.
本文根据大花蕙兰在北方冬暖式日光大棚栽培条件下生长特性,总结了包括栽培基质与上盆、水肥管理、温湿度调节、花期控制等栽培要点,以及全年周期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6.
改性生物柴油碳烟与NOx排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较差、NOx排放偏高的情况,添加抗氧化剂(BHA)对生物柴油进行燃料改性,分析了抗氧化剂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讨论了改性前、后生物柴油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测量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改性生物柴油的排放污染物随转速、负荷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抗氧化剂改善生物柴油碳烟、NOx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燃料改性后,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大幅度提高,燃油粘度略有降低;发动机的碳烟、NOx排放均明显下降,特别是在中、高负荷时效果显著;燃烧过程中抗氧化剂抑制了脂肪酸长链分子的高温裂解,促进了自由基的淬熄效应,由此改变了碳烟与NOx排放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红枫嫁接苗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红枫(Acer Linn.PalmatumThunb.)又名紫红叶鸡爪槭,是重要的园林色叶树种。因红枫用种子播种繁殖,出苗后生长较缓慢;扦插成活率又低等因素的影响,非常不利于产业化的发展。而红枫通过"青枫"(毛脉槭Acer Linn.Pubinerve Rehd.)嫁接后,高、粗生长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大型集约化养猪场相继建成,猪的饲喂方式也由传统的限制饲喂即分餐饲喂转为自由采食。自由采食有其自身的优点,杨玉芬(2000年)研究发现,自由采食可使猪根据自身的饥与饱的感觉来调整采食量和采食时间;  相似文献   
49.
为了了解不同粒径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石墨烯结构,利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和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站分析了不同粒径的柴油机排放颗粒物中石墨烯结构和碳原子价态信息。结果表明,排放颗粒的D1峰(由无序石墨烯边缘和基底碳原子的A1g对称振动而产生的)与D2峰(无序石墨烯表面碳原子的E2g对称振动)的相对强度在3.34~4.01之间,石墨烯缺陷类型主要为边缘缺陷。随着排放颗粒粒径的增加,D1峰的半高宽分别增加了2.8和6.7 cm-1,化学异相性增加;D1峰与G峰(是理想石墨烯晶格E2g对称振动引起的)的相对强度分别降低了14.67%和27.17%,石墨化程度提高;D3峰(代表排放颗粒中的无定形碳,主要包括有机成分、碎片和官能团)的相对强度R3分别降低了13.73%和39.22%,无定形碳含量降低。石墨烯晶格内部C-C键长与粒径关系不大,晶格内部C-C键长约为0.142 nm;随着排放颗粒粒径的增加,石墨烯微晶尺寸分别增加了约0.412和0.821 nm,相邻石墨烯间距降低,排放颗粒活性增加;脂肪族C=C化学键、脂肪族C-H和羧基C=O化学键含量降低,"石墨烯性"C=C、酚类C-OH和酮类C=O化学键含量增加。该研究可为不同粒径柴油机排放颗粒形成机理的完善和排放颗粒净化装置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水稻杂交新技术—不育系全天配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