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75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91篇
  110篇
综合类   708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407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牛场地表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和浩特市某牛场地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牛场地表土壤中共鉴定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ncheniformis)、产芽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纯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gilvus)和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共40株,并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研究得到蜡样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这三种优势芽孢杆菌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为后续开发应用于无抗饲料添加剂和生物农药的绿色、安全、高效的益生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2.
泰山赤鳞鱼人工配合铒料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永生  王慧 《水产学报》1995,19(4):354-357
  相似文献   
73.
中国对虾往西北内陆咸水水域移植的生产性试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慧  田荣庆 《海洋渔业》1997,19(1):9-12
本文介绍了通过采用引进河水、压碱降盐等改良水质的技术措施,使中国对虾首次成功地移植到内陆咸水水域。经过1个月的试养,中国对虾平均体长增长3.82 cm,平均体重为1.82 g。  相似文献   
74.
青蛤繁殖期性腺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何  王慧 《水产养殖》1990,(4):10-11
本文报道作者对江苏省启东沿海青蛤(Cyclina sinensis)繁殖期间性腺发育的初步观察,将青蛤性腺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排放期、哀迟期、休止期5期,对各期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75.
王慧  程文龙  卜容燕  韩上  李敏  唐杉  赵婧  武际 《土壤通报》2022,53(3):682-689
  目的  通过分析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水稻秸秆对轻度铜污染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以及铜的有效性和各形态的影响,为紫云英、水稻秸秆腐解还田治理轻度铜污染的稻田土壤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方法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任何有机物料(CK)、添加水稻秸秆(R)、紫云英(G)、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质量比3∶1(R3G1)、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质量比1∶1(R1G1)。  结果  添加紫云英和水稻秸秆,显著提高主要土壤养分含量。添加紫云英(G)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比添加水稻(R)处理分别提高了26.92%和11.46%。添加紫云英(G)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氮(P < 0.05),分别比R3G1和R1G1处理增加8.40%和20.47%。添加水稻秸秆和紫云英(R3G1)处理有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P < 0.05),分别比单独添加水稻秸秆(R)和紫云英(G)处理增加32.81%和15.94%(P < 0.05)。无论添加紫云英、水稻秸秆以及二者共同添加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铜含量,R3G1和R1G1处理土壤有效态Cu含量显著低于单独添加紫云英(G)和水稻秸秆(R)处理(P < 0.05)。添加有机物料(紫云英、水稻秸秆)均使土壤弱酸提取态铜含量显著降低15.45% ~ 23.19%,使土壤残渣态铜含量提高6.08% ~ 11.39%;R3G1处理土壤残渣态铜含量最高,显著高于G和R1G1处理(P < 0.05)。通过冗余分析认为可溶性有机磷和可溶性有机氮与铜有效性和弱酸提取态呈负相关关系,对铜有效性和形态的解释量分别达到61.5%和23.3%。  结论  紫云英和水稻秸秆单独和混合添加到土壤均有助于提高主要土壤养分含量,同时也均能降低土壤有效铜含量,提高铜的稳定性,其中添加水稻秸秆与紫云英质量比为3∶1对铜的稳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6.
为揭示不同施肥时机(全过程、前1/2和后1/2入渗水量施肥)下土壤水氮运移转化规律,以砂壤土和黏壤土质地的一维垂直肥液(尿素)入渗试验为基础,重点分析不同施肥时机下土壤水氮分布与再分布过程中的运移转化规律,并量化比较其对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时机对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体中水分分布影响微小,但对不同形态氮素运移转化影响显著;砂壤土和黏壤土入渗结束时刻,全过程和后1/2入渗水量施肥时,其尿素态氮、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前1/2入渗水量施肥时,尿素态氮和NO3-—N含量在湿润体边缘累积,NH4+—N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主要分布在5—25 cm土层;再分布阶段,全过程和后1/2入渗水量施肥时,砂壤土和黏壤土中尿素态氮分别在再分布3天和5天时基本水解完成,同时NH4+—N含量达到峰值,NO3-—N含量再分布10天内未出现下降趋势;前1/2入渗水量施肥时,尿素态氮再分布10天时基本水解完成,NH4+—N含量再分布5~10天达到峰值,NO3-—N含量则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后1/2入渗水量和全过程施肥条件下,砂壤土和黏壤土再分布10天时0—40 cm土层中NH4+—N和NO3-—N含量均大于前1/2入渗水量施肥,说明其氮素潜在利用效率高,故推荐畦(沟)灌合理施肥时机为后1/2入渗水量或全过程施肥。研究结果可为农田畦(沟)灌施肥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7.
以优质水稻不育系荃211S为母本选育的13个荃两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温室进行高温胁迫处理,分析品种的耐热性和高温胁迫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耐热性与其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荃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耐热性水平整体较强,其耐热系数与经过高温胁迫后品种的整精米率、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经过高温胁迫后,品种的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普遍降低,垩白度普遍增加;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经过高温胁迫处理后,其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胶稠度等主要米质指标的变幅小于高温相对敏感的品种。本研究为选育耐高温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餐厨垃圾与园林植物废弃物混合堆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混合原料中园林植物废弃物不同质量比对餐厨垃圾快速堆肥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餐厨垃圾与园林植物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静态好氧堆肥技术.[结果]餐厨垃圾质量比为80%,堆肥效果最好,减重减容及有机质降解效果均较好,减容率为27.14%,减重率为35.13%,有机质降解率为11.54%.发酵结束后的第1组、第2组、第3组的C/N比均下降到15~20以下,而第4组略微超出此范围,前3组基本上可判定堆肥混合料已达到腐熟.堆肥过程中4组堆体温度均在第3天出现最大值,而CO2体积分数均在第4天出现最大值,相反的是氧浓度均在第4天出现最小值.[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餐厨垃圾与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王慧  崔准  胡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95-4496
从网络口碑的数量和评价两个维度出发,运用真实的线上消费者评论数据来分析网络口碑对农产品B2C交易的影响.首先以网络口碑的数量和评价维度为基础构建了线性模型,然后用从中粮集团“我买网”中得出的关于农产品的网络口碑数据来量化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网络口碑数量正向影响农产品销量,网络口碑评价分数正向影响农产品产品销量.最后据此结论对商家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80.
以胚根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韭菜石蜡切片的染色方法及根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不定芽的组织学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单独用番红染色,染色4,8 h后染色效果最佳;而单独采用固绿染色,10~20 s后就能够明显观察到组织细胞;若采用番红染色8 h与固绿20 s对染,组织结构清晰且立体效果明显,是韭菜组织的最佳染色方法。观察韭菜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发生过程,胚根尖首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分化增长形成突起,成为胚性愈伤,然后分化形成叶片和不定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