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塑料袋,用卫生筷长条形菌种接种,室内或室外发菌,半地下式拱棚覆土出菇,棚间空地种植泡桐遮阳,这种栽培模式具有栽培工艺简单,发菌速度快,杂菌污染率低,出菇管理简便,生物学效率高,节约土地等特点,适于在我国北方多风干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2.
不同碳氮源对平菇菌株新831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5种碳源和5种氮源对平菇菌株新831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有显著影响,表明该菌株同化不同碳氮源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新831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淀粉和CMCNa,蔗糖次之,麦芽糖最差;最适氮源是酵母粉和蛋白胨,(NH4)2SO4次之,NaNO3较差,尿素最差.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蜜环菌菌索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菌索在蛋白胨综合PDA培养基和综合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5.02和4.35mm/d,长满斜面的时间分别为20和23d,而且菌索生长势强、分枝多、密度高。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平菇单双核菌丝体间的差异,为平菇品种培育提供技术理论基础。【方法】从平菇TD300的担孢子中分离得到两个单核菌株MK13和MK3,通过交配得到优良双核菌株DK300,进行平板试验和出菇试验,测定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和出菇产量,再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检测4个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DK300与亲本TD300在菌丝生长状况和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MK13、MK3和交配所得的DK300与亲本TD300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性,而MK13、MK3和DK300间遗传差异性较小,尤其是MK3和DK300间遗传差异性最小。【结论】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担孢子时可能发生有基因重组,而通过两个单核菌株交配得到双核菌株过程则较少发生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