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2篇
  9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土荆芥种子贮藏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对外来有害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及种子在不同贮藏时间和不同贮藏温度下萌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是土荆芥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仅为9.7%.种子在15~20 ℃恒温条件下萌发率均达到80%以上,25 ℃恒温和10 ℃恒温能显著抑制其萌发.零下低温(-20 ℃)和零上低温(4 ℃)贮藏3个月的土荆芥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6.3%和84.7%,与贮藏前萌发率(89.3%)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室温和25 ℃条件下贮藏的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对外来有害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及种子在不同贮藏时间和不同贮藏温度下萌发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是土荆芥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仅为9.7%。种子在15~20℃恒温条件下萌发率均达到80%以上,25℃恒温和10℃恒温能显著抑制其萌发。零下低温(-20℃)和零上低温(4℃)贮藏3个月的土荆芥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6.3%和84.7%,与贮藏前萌发率(89.3%)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室温和25℃条件下贮藏的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3.
[目的]为了了解洞庭湖区喜旱莲子草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方法]对洞庭湖区的6个不同生境的喜旱莲子草的分布、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随机取样调查研究。[结果]喜旱莲子草普遍分布于河道、沟渠、路边、水塘、湿地、水田和旱地等生境,其发生频率均为100%。分布量多的生境是沟渠和湿地,其盖度平均为70.5%和88.4%。生长在河道和活水沟渠较其他生境表现为茎蔓长(分别为301 cm2、24 cm)、粗壮、组织幼嫩,茎蔓节间长(分别为9.7 cm8、.0 cm),其最长分枝多在中部且最长分枝长度(分别为93 cm6、6 cm)也相应较长。[结论]喜旱莲子草是河道、沟渠、水塘、湿地生境内发生量最大的优势种群,严重阻塞河道、沟渠,影响水产养殖,降低物种丰富度,防除困难,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84.
优质甜玉米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4个优质甜玉米品种的引种栽培,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产量较高,可在常德及与之气候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其中华甜玉1号植株较矮,早熟,且果穗整齐,口味最佳,为推广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85.
神府矿区弃土弃渣体侵蚀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神府矿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弃渣体、弃土体及扰动土体等不同下垫面类型,其物质组成、结构性及产流产沙规律与撂荒地有极大差异,且已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采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弃土弃渣体、扰动土体与撂荒地侵蚀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撂荒地侵蚀速率随降雨历时先下降后逐渐稳定,扰动土体侵蚀速率呈增大后趋于稳定;35°弃土体侵蚀速率增至峰值后减小并逐渐稳定,40°时则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石多砂少和砂多石少弃渣体在产流初期侵蚀波动剧烈,并伴有泥石流现象,15 min后基本稳定。(2)同一下垫面侵蚀速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而各坡度间侵蚀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雨强相同时各下垫面、坡度间侵蚀速率差异均显著(p0.05),复杂疏松的物质组成是弃土弃渣体及扰动土体侵蚀特殊于撂荒地的根本原因,相同降雨条件下石多砂少弃渣体、砂多石少弃渣体、弃土体及扰动土体侵蚀速率分别是撂荒地的6.51倍~14.25倍、57.91倍~239.2倍、43.60倍~180.1倍和2.27倍~3.06倍。(3)弃土弃渣体及扰动土体侵蚀速率与中值粒径、分形维数、降雨强度、坡度及径流参数呈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对矿区弃土弃渣侵蚀模型建立与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耕作对浅沟径流产沙及形态发育特征的影响,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坡度(15°、20°、25°)、雨强(1.0、1.5、2.0 mm/min)及放水流量(7.53~23.45 L/min)3个处理,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和放水冲刷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浅沟径流量、产沙量。结果表明:1)2种浅沟水流均为紊流,耕作使浅沟水流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分别减小0.95%~30.77%、2.64%~39.14%,阻力系数和糙率系数分别增加4.01%~58.82%、0.88%~27.87%;2)试验条件下,耕作使浅沟土壤剥蚀率增大9.48%~37.87%,未耕作与耕作浅沟土壤剥蚀率分别与坡度—流量交互作用、雨强—坡度交互作用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土壤剥蚀率与径流剪切力、径流功率及单位径流功率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未耕作浅沟发生剥蚀的临界剪切力、临界功率及临界单位径流功率分别为17.576 N/m2、5.036 W/(m2·s)、0.0381 m/s,耕作浅沟为10.585 N/m2、3.544 W/(m2·s)、0.0277 m/s;3)耕作使浅沟宽度增加1.98%~31.79%,浅沟面积增大0.84%~32.03%,下切深度降低2.82%~26.67%;4)耕作使浅沟土壤侵蚀量增加0.91%~22.80%,未耕作和耕作浅沟土壤侵蚀量分别占坡面土壤侵蚀总量的44.09%~74.16%和42.44%~56.44%,与雨强—流量交互作用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结果可为该区浅沟侵蚀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分别进行了两个试验考察包膜氨基酸的作用效果。试验一以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蛋氨酸,测定了其水中溶失率。结果表明,晶体赖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57.0%、14.3%、21.3%;晶体蛋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蛋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87.7%、19.0%、28.0%,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后,其水中溶失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二在鱼粉含量为9%的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晶体、硬化油脂包膜、明胶包膜的0.23%赖氨酸和0.09%蛋氨酸,饲养平均体重为2.48g的异育银鲫鱼种6周。结果表明,对照组、晶体氨基酸组、硬化油脂包膜氨基酸组、明胶包膜氨基酸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69.8%、173.3%、201.4%、200.2%,添加晶体氨酸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改善(P〉0.10),但添加硬化油脂包膜或明胶包膜氨基酸试验组鱼体增重率为18.6%、17.9%(P〈0.05),饲料系数下降0.28、0.37(P〈0.05),显著促进了异育银鲫的生长。对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鱼体肌肉在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处理后,其水中溶失率显著降低,利用性显著提高,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后对异育银鲫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88.
旨在比较分析捻转血矛线虫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miRNA表达谱,探讨miRNA与捻转血矛线虫丙硫咪唑耐药性相关基因之间的调控机制。运用Illumina Hiseq2000平台进行测序并进行cDNA文库的构建,利用RNAhybrid、Miranda和TargetScan对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取交集作为miRNA的靶基因预测结果,使用Bowtie、RepeatMasker、MIREAP、Rfam、miRBase和DAVID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权威数据库系统,筛选出差异的miRNA以及与捻转血矛线虫耐药相关的mi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同时对KEGG pathway和GO功能富集到的靶基因和可能参与调控的通路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共筛选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共294个,其中113个上调,181个下调。对miRNA和其靶向调节的mRNA进行关联分析,共关联到1 770个miRNA-mRNA对为负调控关系,其中涉及到274个差异的miRNA和603个差异的mRNA。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被注释到了1 430条GO terms和327条KEGG pathway,富集到FoxO信号通路(FoxO signaling pathway),mTOR信号通路(mTOR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与耐药相关的一些抗性通路。综上,通过对miRNA表达谱分析以及miRNA-mRNA靶向分析,发现捻转血矛线虫敏感虫株和耐药虫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和其对应的靶基因,并对部分耐药相关通路中存在的靶基因及显著差异的靶基因所在的通路进行筛选和分析,为后续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学深层次挖掘捻转血矛线虫产生耐药性的关键基因及相关调控分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黄土丘陵沟壑区多尺度地貌单元输沙能力及水沙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裴家峁沟为原型观测流域,利用流域内相互嵌套的全坡面径流场、水文站网等观测设施,定量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水沙关系和输沙能力特征。结果表明:1)坡面尺度地貌单元的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在多年平均时间尺度上均大于流域尺度地貌单元。当地貌单元空间尺度达到流域尺度时,多年平均径流深随着流域尺度增加而增加,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在次降雨条件下,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峰值可能出现在全坡面、桥沟一支沟、桥沟或裴家峁沟。2)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水流输沙能力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少,相对于裴家峁沟,全坡面径流场、桥沟一支沟和桥沟的单位水流功率含沙量分别是裴家峁沟的186、77和58倍。3)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径流量与输沙模数的水沙关系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且径流量与输沙模数关系随着空间尺度增加更为密切,但随着空间尺度增加,径流量和输沙模数的水沙关系曲线斜率急剧减小。研究成果可为水土流失空间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浅沟侵蚀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侵蚀类型之一。利用室内模拟降雨与放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雨强、上游汇水面积、坡度和耕作等因素对浅沟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浅沟侵蚀发生的速率与坡度、雨强和汇水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耕作通过改变表层土壤结构,改变了浅沟侵蚀随雨强、坡度和上游汇水面积与侵蚀速率的响应关系。且在较小坡度坡面上,耕作显著减少由于雨强变化引起的侵蚀变化,但在大坡度和大雨强条件下,耕作对雨强引起的侵蚀变化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