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0篇
  3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河首曲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断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河首曲气候资料和黄河上游年径流量资料以及黄河下游断流资料,分析了黄河首曲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黄河首曲气候变化与黄河下游断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存在2~4,6~7,10~11 a的年周期振荡特征。黄河首曲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1983年之前气温距平以偏冷为主,1984年之后持续偏暖。唐乃亥年径流量存在4~5,14~16 a的年际周期振荡变化。降水量年际波动曲线与径流量年际波动基本一致。1990—1999年属高温少雨时段,也是径流偏枯时期。黄河首曲降水量与同期黄河下游利津站断流天数曲线呈明显的反相位分布,黄河上游关键区、敏感区气候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62.
基于模式识别的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干旱发生状况判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判断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农业干旱的发生状况,并预估作物产量,该研究以半干旱区1986-2011年生育期气象和产量资料为基础,分析雨养春小麦产量形成所受因素,以产量变动状况作为春小麦干旱和正常年景的判断标准。采用模式识别法,迭代求解建立可预测春小麦年景的线性分类方程,对半干旱雨养区农业干旱的发生状况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雨养区春小麦产量形成受诸多因素影响。若不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以气象要素为基础无法建立判别方程,从而难以定量判断春小麦生育期农业干旱的发生状况。但在剔除播前50 cm层次土壤相对含水率大于55%的年份后,以主要生育期平均温度和降水量能够建立判别方程预测春小麦年景,从而可以对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农业干旱发生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同时,5月份降水量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播前50 cm层次土壤相对含水率小于55%时,只用5月份降水量一个气象要素即可较为准确地模拟估测春小麦产出。该研究可为干旱致害机理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河西走廊日光温室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采用日光温室很好地提高了光、热、水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至少33%的太阳能从无效资源转变为有效资源,光温生产潜力提高24585kg/hm2(蔬菜、玉米),增幅75%;新增≥10℃积温3364.9℃/d,增幅123%,生长期延长一倍,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一倍左右;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提高1倍~2倍;对生态环境利大于弊.同时日光温室生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4.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需水量是农田水分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未来温度上升1~4 ℃的情景下, 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冬小麦需水量的影响最大, 对玉米和春小麦次之。当生长期内温度上升1~4 ℃时, 冬小麦需水量将增加3.05%~12.90%, 相当于13.2~81.2 mm; 玉米需水量将增加2.49%~10.80%, 相当于9.9~60.6 mm;春小麦需水量将增加2.74%~11.69%, 相当于6.7~40.0 mm。气候变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对干旱区的作物需水量影响最大, 半干旱区次之, 其次是半湿润区, 对湿润区影响不大。根据甘肃省目前的种植结构, 据此估算, 当温度上升1~4 ℃时, 将使甘肃省冬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12.43×108 m3、13.02×108 m3、13.74×108 m3 和14.65×108 m3, 玉米的灌溉需水量增加7.94×108 m3、8.32×108 m3、8.78×108 m3 和9.30×108 m3, 春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4.97×108 m3、5.16×108 m3、5.42×108 m3 和5.76×108 m3。  相似文献   
65.
高海拔地区旱地春小麦光合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比较乌鞘岭地区分期播种陇春8号小麦的光合生理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随播种期推后有增大趋势.在日变化过程中,上午蒸腾消耗少,水分利用效率高,光合能力比下午强,且有光合"午休"现象.不同播期春小麦光合要素与温度高低有关,在气温较高时段,温度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气...  相似文献   
66.
利用黄土高原不同海拔高度马铃薯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和对应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敏感性的影响,以及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在马铃薯生长季5-10月绝对值最大,表现为高海拔区大于低海拔区的特征.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表现为高海拔区小于低海拔区的特征.作物生长季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干燥指数变化曲线线性拟合倾向率也表现为高海拔区小于低海拔区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后干燥指数明显上升,气候趋于暖干化.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气温,气候变暖,气温增高,导致马铃薯生育前期的营养生长阶段缩短,而生殖生长阶段延长,全生育期延长.块茎膨大期气温增高导致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增加,马铃薯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和气温增高导致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均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开花期降水减少导致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脆弱性增加,此时段以干旱为主的气象灾害频率的增加使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增加,马铃薯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性和降水量减少导致马铃薯生育脆弱性却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7.
以退耕还草工程示范区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应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规划调整,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优化后小麦Triticum aestirum、玉米Zea mays、谷子、糜子、大豆Glycine max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种植面积分别减少4.31%、36.75%、71.67%、92.65%、75.32%和67.03%;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97.34%;牛、羊、猪和鸡的养殖数量分别增加53.36%、49.73%、104.87%和19.64%.优化后全村年纯收入可达209 856万元,比优化前2005年(124 628万元)增长了68.38%.优化后形成了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8.
甘肃省农作物产量主要影响因素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50a来,甘肃省短期气候产量具有明显的3a周期,长期气候产量有明显的8~9a、16~17a的周期。技术产量不仅取决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人类抗灾能力,还受气候因素的制约。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气候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削弱,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产量的影响逐渐加大。3a以下,气候对产量的影响较大,3~7a,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产量的影响迅速上升,8a以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占第一位。在更长的时间尺度内,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气候之间哪一个对产量的影响更大,这不仅牵涉到时间尺度,而且同气候、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9.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牧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草原牧场气候资料和牧业生态定位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草原牧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存在6~7、15 a的年周期振荡特征.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使牧区草场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劣等牧草、杂草和毒草的比例越来越高,草场生产力进一步下降.由于冬、春季气温升高,降雪减少,牧区雪灾趋于减少,牲畜死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幼畜成活率1984年之后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70.
为探明酸雨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用pH为1.5,2.5,3.5,4.5和5.6的模拟酸雨在春小麦孕穗期对其进行喷淋,然后测定不同pH模拟酸雨处理后春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酸雨对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随酸雨的氢离子浓度增大而愈显著。2)酸雨pH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春小麦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