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16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稻田养鱼在广西三江历史悠久,存在养殖密度低、品种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在广西三江传统稻鲤综合种养系统中混养罗非鱼,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系统环境及其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边鲤的生长未受到罗非鱼混养的影响,罗非鱼混养密度为0.6 尾/ m2时,仍未达到系统的最大养殖容量。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广西三江传统稻鱼综合种养系统水体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菌门(Cyanobacteria),主要功能为化能异养和有氧化能异养。底泥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次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蓝菌门,主要功能类群为甲烷生成和化能异养。罗非鱼混养对稻鱼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产生有益的影响,罗非鱼高密度混养组稻田底泥中的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有所下降,稻田水体中Polynucleobacter等水质良好的指示物种相对丰度增加。本研究为在广西三江地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2.
[目的]建立帚石楠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帚石楠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消毒方式及时间、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不同暗处理时间等方面研究帚石楠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处理帚石楠幼嫩茎段时,以0.1%升汞处理12 min较为适宜;最适的分化培养基为MS+BA 0.5 mg/L+1.0 mg/L 2,4-D;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15 mg/L+NAA 0.25 mg/L;接种后将接种苗进行5 d暗处理可明显提高生根率。[结论]建立了帚石楠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3.
为了探究动态、无损伤监测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借助土壤-作物系统机理定量反演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科学方法,从2018—2020年采集了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的22个水稻田样地共76个点的土壤样品,利用地面高光谱仪系统获取了水稻叶片光谱与水稻的生长系统等数据,在实验室测量了土壤中镉(Cd)、砷(As)含量等指标,将水稻叶片光谱进行平滑处理和7种形式的数学变换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筛选相关波段,通过遗传算法优化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了土壤Cd、As含量的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估测土壤Cd、As含量的最佳模型均为倒数对数一阶微分光谱模型,r2分别为0.77和0.89,外部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58和0.297,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2.09和2.97,具备近似定量估测土壤Cd含量的能力及定量估测土壤As含量的良好精度。通过地面实测数据验证,2个最佳估测模型预测精度分别达70%及80%以上;且光谱预处理技术可以去除原始反射率的冗余信息并减弱背景噪声,突出光谱信息;采用遗传算法先筛选特征波段再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可提高模型的精度。研究可为实...  相似文献   
204.
抗营养因子是植物为抵御外界伤害产生的物质,所有植物都含有不同种类的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在饲粮中的含量控制在一定浓度内对动物有利,若含量过高,则会阻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利用,抑制动物生长发育。文章综述了常见的抗营养因子单宁、硫代葡萄糖苷和植酸在饲料中的含量、畜禽对其耐受阈值,以及降解方法,以期为饲料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5.
绿豆汤中水溶性色素的抗氧化活性与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孔树脂从绿豆汤中分离到一种水溶性色素组分。经DPPH法测定该色素组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氧自由基的最佳清除率可达70%~80%;此外,试验中还以两株癌细胞系MCF-7、HepG2为研究对象,检测了该水溶性色素组分的抗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绿豆水溶性色素对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较小,但是能够明显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探讨蕨菜孢子无菌繁殖的最佳培养方法。[方法]以蕨菜孢子为材料,研究消毒方式、赤霉素(GA_3)浓度、光照和温度、无机盐和糖浓度对孢子萌发、原叶体发育、原叶体增殖、幼孢子体诱导的影响。[结果]5%NaClO溶液消毒5 min为蕨菜孢子最佳消毒方式;在含有0.2 mg/L GA_3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速度明显提高,比CK提前13 d,心形原叶体出现时间也提前10 d;MS是蕨菜孢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蕨菜孢子萌发温度最好在20~25℃,心形原叶体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蕨菜原叶体增殖最适培养基是MS,此时增殖系数达79.1;蕨菜原叶体增殖培养基最适糖浓度为1%,此时增殖系数是88.3;KT激素有利于蕨菜孢子体形成,最佳培养基为MS+KT 0.2 mg/L,叶片最多(4.6个),孢子体出现时间最短(35 d)。[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蕨菜产业化快繁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7.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其质量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将遥感技术引入到耕地质量评价中,可使耕地评价工作更加科学与客观。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遥感影像,并获取研究区域内100个样本点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通过对研究区域内耕地养分质量和耕地生产力质量进行评价,构建耕地综合遥感监测评价模型,实现耕地质量综合评价。运用该模型对衡水市安平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耕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安平县一等和二等耕地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南部、东北部和北部地区;三等和四等耕地数量较多,分布相对广泛,这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差,中低产田仍然存在,在未开发利用的土地中存在一定面积的盐碱地。根据评价结果及研究区域的土壤特点,提出了完善灌溉系统建设、加强土壤培肥措施实施的建议,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8.
指出了生物滞留池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面源污染和控制雨水径流。研究监测了一个参照澳大利亚《雨水生物滞留系统设计导则》建设的雨水生物滞留池,分析了其对自然降雨事件中水量和水质的控制效果,验证了其在中国的应用。结果表明:此类雨水生物滞留池对降雨量小于10 mm的中小型降雨具备很好的径流控制能力,能有效地延缓洪峰流量。同时,该系统对TSS、TP、TN、COD、BOD5以及粪大肠菌群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此外,生物滞留池植物的生长和进水负荷会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9.
当前,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认定与评审工作仍缺乏一定精准性、严密性。本文在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评审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采用大数据信息收集技术与学生家庭调研相结合的工作路径,以求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10.
本试验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中禾本科、杂类草和灌木这3种功能型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放牧强度对不同功能型植物碳、氮、磷含量,化学计量特征以及贮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禾本科有机碳含量在各放牧强度下均最高;氮磷含量杂类草最高;3种功能群的有机碳含量均在适度放牧时最高,过度放牧时降低;轻度放牧使得禾本科、灌木的碳氮比、碳磷比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