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牛瘤胃积食是指由于瘤胃内积滞过多的粗饲料,引起胃瘤体积增大,瘤胃壁扩张,导致瘤胃正常的消化和运动机能紊乱,形成脱水和毒血症。本文介绍了牛瘤胃积食的主要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滢  后洁 《吉林农业》2010,(3):82-82
酸豆乳是利用大豆为原料经乳酸发酵生产的一种酸性豆乳制品。吉林省是大豆的主产区,生产酸豆乳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本文详细介绍了加工制作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圆形深筒式消力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头高,流量小的管道水流消能,圆形深筒式消力井是较理想的消能建筑物。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圆形深筒式消力井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设计制作圆形深筒式消力井水工模型,通过试验及数据分析建立了圆形深筒式消力井各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得出圆形深筒式消力井水力设计的基本方法,即已知设计流量和进水管直径,由曲线可得到圆形深筒式消力井的最优尺寸,并运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通量、车辆荷载的日益增大以及平均行车速度的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病害方式,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本文就简要列举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的通病,分析了沥青路面损坏产生的原因,并对其防治措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母猪生产中,有些母猪于产后缺乳或无乳,常常导致仔猪发育不良或死亡,给养猪业及养猪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引起母猪产后缺乳或无乳的原因很多,如母猪营养不良,过瘦,体弱体衰,生理机能减退;母猪过肥,乳房被脂肪填充;母猪配种过早。乳腺发育不全:母猪产后患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本文作者在从事多年的养猪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哺乳母猪缺乳或无乳治疗六法。  相似文献   
16.
王滢  后洁 《吉林农业》2009,(9):34-34
1.原辅料1.1鸭蛋的选择原料蛋的好坏,是决定糟蛋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原料蛋必须进行逐个的挑选,要求原料蛋表面洁净,新鲜,无异味,蛋壳密度要一致,照蛋时整个蛋的内容物呈均匀一致的微红色,胚胎无发育现象,大小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台湾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和管理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滢  张晓岚  王冉 《土壤》2018,50(1):7-15
中国台湾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和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调查、立法和资金三方面着手,相互促进,成效显著。台湾"环保署"开展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整治,明确了土壤、地下水和底泥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为中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了分级、分区管理,"双标准",技师签字制度和土地登记制度等特色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建立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模式,采用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垫付追偿、以奖代惩、采购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带动环保产业发展。本文对中国台湾地区土壤污染调查和管理情况进行了汇总,以期为"土十条"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以Bt为主剂的二元复配制剂苏氏克虫菌1号对华山松木蠹象防治效果达73.4%,每年用苏氏克虫菌1号1.5kg/667m2防治2次,连防2a,有望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nductively couple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P-MS)法测定蟹黄中4种重金属并评估该方法的不确定度。根据相关规定,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的来源,合成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显示,铅、砷、镉和铬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40、0.010、0.048、0.064 mg/kg(包含因子k=2);不确定的来源主要为标准溶液配制、样品前处理和标准曲线拟合。本文方法简单客观,能对ICP-MS法测定蟹黄中4种重金属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减少不确定引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高效秸秆还田方式与施氮量结合模式,明确黑土区玉米秸秆腐解和氮素释放规律对还田方式和氮肥管理的响应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四平市设置连续两年(2021和202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探究覆盖(Straw mulch,SM)和翻压(Straw bury,SB)2 种秸秆还田方式和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70 kg/hm2(N2)3个施氮水平的组合下,秸秆腐解率和氮素释放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方式和施氮量显著影响秸秆腐解特征,其中SB处理的秸秆两年累积腐解率平均为83.0%,显著高于SM处理的65.3%;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N1和N2)秸秆腐解率提高9.8%。SB处理秸秆氮素两年累积释放率为62.5%,显著高于SM处理的46.0%,秸秆氮释放量分别为51和38 kg/hm2;施氮促进秸秆氮素释放,提高秸秆氮素释放率的比例为12.5%;秸秆还田方式与施氮量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且具有交互效应,其中SBN2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1 017.0和184.9 kg/hm2。统计显示,SB处理中施氮量、秸秆氮素释放量、穗粒数与玉米产量和吸氮量间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翻压还田和高施氮量组合时,可以促进秸秆腐解和玉米氮素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