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玲莉  石元亮  马军 《北方水稻》2011,41(5):49-50,56
根据黑龙江省白浆土区的水稻生产特点和当地的积温条件,在多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白浆土区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选用生育期130~135 d的水稻品种以发挥品种的增产特性,采用育壮苗、控肥、适时插秧和节水灌溉等措施达到高产,为推进白浆土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2.
王玲莉 《湖南农机》2013,(7):216-217
英语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传统英语教学中的"一窝蜂"、"一刀切"式手法显然很难适应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需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进一步通过分层分区手法开展英语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学生全面提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稳定性肥料在中国不同区域的施用效果及施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单个区域或者单种作物开展的抑制剂或者稳定性肥料效果研究受土壤类型和气候区域限制,无法为稳定性肥料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生产和施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此,我们在全国范围进行了稳定性肥料施用效果试验,为稳定性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依据。  【方法】  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于2009—2018年在全国7大地理区域进行了大田试验,比较了等养分条件下,施用稳定性肥料和常规施肥的增产效果,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的研究结果。  【结果】  在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等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 (SF) 相对常规施肥 (CK) 的作物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00%、13.40%、6.96%、8.68%、16.30%、8.72%和5.80%,氮肥农学利用率 (NAE) 增幅分别为36.11%、29.84%、27.25%、51.02%、54.73%和21.00% (无华北NAE数据);8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 (80%SF) 处理相比CK的增产率分别为1.62%、10.38%、1.78%、6.34%、8.35%、1.44%和0.09%,NAE增幅分别为78.24%、81.41%、49.22%、20.10%、38.96%和62.10%;80%SF处理相对SF处理的作物产量平均减少3.92%、1.22%、1.25%、3.49%、0.07%、1.08%和0.05%,NAE增幅分别为30.95%、40.11%、17.27%、–20.48%、–10.19%和33.97%,与SF处理的作物产量相比,减施2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在各个区域均带来小幅减产,80%SF处理相对SF处理的减产幅度在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差异显著 (P < 0.05),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差异不显著,80%SF处理相对SF处理的NAE差异多不显著;从全国范围来看,等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处理平均能提高作物产量8.54%和提高NAE 21.77%,8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处理能使产量和NAE分别提高3.13%和26.39%。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主要受到两种有效公因子的影响,即养分因子和pH因子;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与土壤养分主要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养分越低,稳定性肥料的增产效果越强,稳定性肥料在贫瘠土壤上产生的经济效益越大 (西北极端干旱地区土壤除外);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与土壤pH呈正相关关系,土壤pH越高,稳定性肥料肥效和增产效果越强。  【结论】  施用稳定性肥料在全国主要种植区域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节肥效应,完全可以替代常规施肥模式。综合对比等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施肥模式和8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施肥模式对增产和提高NAE的效果,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以等常规施肥养分施用稳定性肥料的效果较好,华南、西南稳定性肥料的施用量则以80%的常规施肥养分量为宜。影响稳定性肥料肥效和增产效果最重要的土壤因素是土壤养分,其次是土壤pH。  相似文献   
14.
稳定性尿素中脲酶抑制剂作用效果的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尿素残留差异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影响脲酶抑制剂抑制作用测定的主要因素,包括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脲酶液浓度、土壤用量、浸提液种类等。确立了目前测定稳定性尿素中脲酶抑制剂抑制作用效果的最佳快速检测方法:以1.0000g普通尿素作为对照肥料,称取1.0000g稳定性尿素,加入0.5昏/L脲酶缓冲溶液100mL,10g风干土,在37℃下振荡5h后测定土壤中尿素残留量,以尿素残留差异率对脲酶抑制剂作用进行评价,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腐殖酸钾肥对烤烟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了腐殖酸钾肥对烤烟烟叶产量和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形态钾肥,腐殖酸钾肥在增加烟叶产量、降低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烟叶还原糖和钾含量以及促进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比例协调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量有机酸类物质对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类的钠钙盐(LA)和低分子量有机酸类与混合氨基酸的钠钙盐(LAA)不同用量水平对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类混合物在各不同水平下均能显著提高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随着培养的进行,添加有LA、LAA的各处理对红壤和黑土中磷有效性均有明显提高。无论是LA或LAA,红壤中以半量处理对提高磷有效性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而黑土中则以LAA作用效果更好,且以常量LAA处理的效果最好,常量LA和LAA处理间差异显著。在添加磷肥的基础上,与不加有机酸物质处理(CKp)相比,添加常量LA、LAA和半量LA(0.5 LA)、LAA(0.5 LAA)处理,在红壤中磷固定率平均值分别降低10.5%、22.3%和11.3%、19.4%;在黑土中分别降低8.6%、10.6%和14.1%、11.8%。LA和LAA对降低红壤和黑土磷固定率效果显著,红壤以半量处理的效果较好,黑土则以常量LA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包膜肥料对巨峰葡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包膜肥料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施用包膜肥料,研究包膜专用肥料对巨峰葡萄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肥料可改善巨峰葡萄叶片的光合特性,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包膜肥料的施用降低了葡萄叶片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以包膜加抑制剂比常规施肥减量20%处理效果最好,比对照和NPK常规施肥分别增产35.41%和10.52%;施用包膜肥料后葡萄的糖酸比变化不大,而Vc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淤地坝工程的溃坝风险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运用淤地坝工程溃坝风险评价模型,确定淤地坝工程发生溃决可能性的大小,为淤地坝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调研和对溃坝风险问题的梳理,形成淤地坝工程溃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甘肃省淤地坝工程溃坝风险评价模型。[结果] 该模型包含水文风险(B1)、运行风险(B2)、管理风险(B3)、工程风险(B4)4个风险类型模块(其权重分别为0.12,0.13,0.12,0.63)及其下的16个具体评价指标;水面/泥面距拦泥坝高的距离(D1)、剩余淤积库容(D4)、有无3个管理负责人(D7)、坝体变形(D12)分别是4个风险类型模块的最大权重评价指标;对各指标的评分标准作了规定,依据综合风险得分将输出的风险等级和预警等级各划分为3级。[结论] 淤地坝工程溃坝风险评价模型由输入、分析和输出3个模块组成,层次清晰,架构明确。评估模型的构建可对汛期淤地坝工程风险的评价提供实时预警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淤地坝拦泥蓄水及其水资源利用潜力,为淤地坝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本文通过调查法对甘肃省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现状、拦沙数量及空间分布、水资源利用效益和利用潜力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共建成淤地坝1 600座,其中大、中、小型坝各为559,452,589座;坝控面积4 101 km2,总库容4.82×108 m3,其中设计拦泥库容2.29×108 m3。目前拦泥库容1.43×108 m3,占设计拦泥库容的62.37%;拦泥库容中,大、中、小型坝各占80.86%,13.21%和5.93%;泾河流域、黄河干流、渭河流域、洮河流域各占71.46%,13.91%,12.72%,1.91%。由于流域产沙量减少,大型坝平均淤积17 a后(平均设计淤积年限15 a)剩余拦泥库容占设计拦泥库容的43.88%;中型坝平均淤积后(平均设计淤积年限10 a)剩余拦泥库容占设计拦泥库容的38.81%。全省淤地坝剩余拦泥库容8.62×107 m3,可作为今后蓄水利用的潜在库容。目前,淤地坝蓄水主要用于应急抗旱、农业及果园高效节水灌溉、土地多种经营及经济综合开发、畜禽养殖、淤地坝田园综合开发利用等。庆阳、平凉、天水和定西市安定区今后可开发用于人饮备用水源地、提灌补灌工程水源地、水体养殖(鱼塘)的淤地坝数量共147座。[结论] 为满足当地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对淤地坝的社会需求,对有蓄水用水需求的区域,应提高新建坝的设计标准,建设可长期蓄水的高标准淤地坝;对已建成的大中型淤地坝进行提质改造,保证淤地坝坝体、防洪及水资源利用的安全性,同时建立淤地坝风险管控预警机制,有效化解缺水地区淤地坝蓄水用水与防汛管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尿素配施肥料添加剂NAM(由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等成分组成)对三江平原白浆土氮素转化、玉米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肥料添加剂NAM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等氮量配施NAM处理使土壤NH4+-N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水平,并显著提高了作物后期的土壤总有效氮供应水平,从而使作物吸氮量增加了6.8%,增产3.1%;减氮20%配施NAM处理维持了土壤NH4+-N总体供应水平和作物后期的土壤总有效氮供应,从而使作物吸氮量及产量与常规施氮处理保持相当;减氮40%配施NAM处理由于过多降低了施氮水平,致使在作物生长前期土壤供氮量明显不足,进而降低了作物吸氮量及产量。尿素配施NAM较单施尿素提高氮肥利用率4.9~8.0个百分点。在等氮和适当减氮条件下,肥料添加剂NAM适用于三江平原白浆土-玉米体系,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