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研究及应用需要,该文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尝试构建了由8个经济效益指标、6个社会效益指标和8个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指数和法计算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得分,确定评价标准。结合山东宁阳县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该研究为土地整理效益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平原农区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的乡村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重构乡村空间格局,本研究以典型平原农区曹县为例,分别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和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村庄适宜性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乡村空间重构类型。结果表明:曹县村庄综合适宜性指数和综合集约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55和0.568,适宜性较高,集约性一般,中心城区、县域西北和镇驻地村庄为高值区;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度平均为0.806,耦合协调度高,中度耦合协调村庄最多。综合村庄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布,提出城乡融合、集聚扩展、保留优化、集约缩减和迁建引导5种乡村空间重构类型,并提出建设新型生活社区和发展电商产业、规模农业、休闲农业等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曹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农地利用不仅要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而且要求3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本文以宁阳县为研究区,构建农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2001~2010年农地效益,变异系数法计算农地系统协调度。结果表明:1宁阳县农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均在2002年出现最低值,之后呈上升趋势。其中,社会效益最好,生态效益波动较大,经济效益最低。2农地综合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农地系统协调度波动较大,2002年出现最低值,2005年以后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3两种方法评价结果总体一致,但生态效益、农地系统协调度在个别年份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宁阳县提高农地效益和促进土地协调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影响北方农区宅基地价格的因素,科学推进相关制度改革,从村庄规模、经济水平等5方面共初选16个因素,采用多元线性、有序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影响因素计量模型,筛选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距镇驻地距离、农用地面积、村庄道路硬化率、对外交通便利度等在2个模型中均表现显著,购物便利度仅在Logistic模型中表现显著;(2)距镇驻地距离为负向影响,其余显著因素为正向影响,提高村内道路硬化水平,增设公交线路、便民商超,增加农用地面积,能够提高宅基地价格。研究结果说明:2种模型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提高研究结果可靠性;交通区位、基本设施因素影响较大,村庄规模次之,经济水平、生态环境等未表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明土地整治农民参与度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对提高土地整治农民参与度,进而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山东省肥城市和宁阳县农民问卷,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土地整治农民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宁阳县和肥城市土地整治农民参与度得分分别为64.26、66.46和62.21分,总体参与程度一般,宁阳县稍高于肥城市。文化程度等5个农民个体因素、邻里关系等4个家庭因素和土地整治公开程度等4个村庄因素对农民参与度有显著影响;且是否为村干部、对土地整治了解程度、邻里关系、土地整治工作公开程度等4个变量通过1%显著性检验;村庄区位为负向影响,其余均为正向影响。提出赋与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权利、加强土地整治宣传教育、建立和谐的邻里和干群关系及全面公开土地整治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研究了基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结果表明,青州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目标的土地整理区主要位于丘陵区,整理面积655.14 km2,占可整理面积的48.37%,其中近期整理区主要分布于丘陵区西北部,中期整理区主要位于丘陵区东南部,均以耕地整理为主,远期整理区主要处于丘陵区西南部,耕地整理和未利用开发并重;非整理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为耕地,占51.63%。研究结果可为青州土地整理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与农村建设:国外的分析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旨在通过对土地整理与农村建设目标、内容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借鉴国外通过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发展的经验,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通过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发现,土地整理日趋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农村建设则成为土地整理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中国应从树立以新农村建没为目标的土地整理理念,完善政策导向、公众参与两个机制,构建法律、规划和科技支撑三个体系等方面推进土地整理与农村建设的结合,提高土地整理服务农村建设的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整理技术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影响着居民点整理效益的大小甚至成败.本文对其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居民点异地搬迁、迁村并点、村庄内部改造控制和城镇化四种整理模式,探讨了各模式的适用条件,并以胡集镇胡集办事处15个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各村适合的技术模式.本研究成果丰富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对胡集镇居民点整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以山东省肥城市为例,全面回顾县域土地整治的探索过程,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为土地整治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肥城市土地整治历史悠久,发展基础牢固.新时期整治规范化、科学化与机构、法制建立健全并进,整治理念实现"三个转向",取得7大成效,形成了"一张蓝图、两个统筹、三类项目、四套模式、五项制度、六个到位"的整治经验和历史传承、资源供需、模式多样、内修外鉴的区域特色.肥城市土地整治未来走向应面向城乡一体化,紧密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核心,革新整治理念,整合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整治模式,提升整治工程质量,发挥整治综合功能,促进实体整治与产权流转结合,深度推进现代产业融合和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富美肥城.肥城市土地整治是我国土地整治的一个缩影,发展阶段特征明显,经验特色鲜明,其未来走向愿景可为其他区域土地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山东低山丘陵土地整治区耕地生态价值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耕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但难以定量评价。低山丘陵是中国土地整治的重要区域,整治前后耕地生态价值发生变化。该文以山东省莱芜市里辛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理论,采用替代法、市场定价法等方法,探讨了低山丘陵土地整治区耕地生态价值评价方法及整理前后耕地生态价值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气体调节、营养循环、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整理前后总价值分别为428.61和774.90万元,耕地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其中气体调节价值最大。整理后耕地生态价值比整理前增加346.29万元,增值率80.79%,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显著,其中气体调节价值增加最多。该研究方法对耕地生态价值定量评价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