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8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建立辽宁省黄土状母质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预测模型,以便快速获取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含量。  方法  对省域内黄土状母质发育土壤进行了样品采集,获取样品有机质含量和高光谱数据;选择原始光谱及其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倒数对数、倒数对数一阶微分、倒数对数二阶微分6种光谱变换数据作为自变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分析,选取特征波段,分别建立多元逐步线性回归(S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主成分回归(PCR)3种土壤有机质高光谱线性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支持向量机(SVM)方法的非线性模型拟合。  结果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关系,对光谱进行不同的数学变换,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其中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的提升效果最佳;相同光谱数据在不同模型中建模精度存在显著差异,以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为自变量的PLSR模型精度最高,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8和0.976;3种线性方法建立的最佳预测模型的检验精度为:PLSR > SMLR > PCR。  结论  PLSR模型是辽宁省黄土状母质发育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高光谱预测模型,且基于特征波段的建模效果优于全波段;SVM非线性模型的预测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92.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彰武县北部为样区,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于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甸碱土草地开垦为早作农田后,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草甸草地开垦成为水田,则有利于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止和抑制;固沙林地或草地开垦成为农田,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会导致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养分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颗粒的粗化(沙化),且这种趋势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93.
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利用的3种方式入手,探讨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认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为反馈的,一方面土地不合理利用可能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但另一方面,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也在为了自身的需要而努力改善环境。只要在进行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时,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就能够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4.
郭笃发  王秋兵 《土壤通报》2004,35(3):279-284
漂白湿润淋溶土表层的有效钾、全磷、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表下层,其它养分上下两层的含量差异尽管没有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但都有向表层集中的趋势。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分量是含氮有机质形成过程强度的量度,表层和表下层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表下层有效磷均对第一主分量有较大的正向负荷量。第二主分量表示含氮有机质形成过程强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各种养分对红薯产量促进作用的量度,其中表层和表下层有效钾,表下层有效磷对第二主分量的负荷量最大,远远超出其它因素的作用。相关分析也表明,三者与红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间接表明,将钾肥施入表层和表下层均能提高红薯产量,磷肥只有施入表下层才有增产效果,而氮肥目前不表现增产作用。以上结论为肥料三要素组合试验所证实。这意味着在不改变变量属性的前提下,把多个变量按照变量的特性组合成少数新变量用来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的主分量分析方法,能够科学地、合理地指导作物施肥。  相似文献   
95.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退耕还林实施背景,指出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退耕土地范围的规定尚存在不足。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退耕还林还草土地范围。  相似文献   
96.
辽宁东部山区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应用现代生态学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对辽宁东部山区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其生态价值进行了与市场经济价值转换的尝试。经估算,辽宁东部山区森林生态系服务功能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为1811.41元·hm-2·a-1,总价值为41.79×108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7.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中补充耕地质量等别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补充耕地质量无法保证的现状,该文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构建了“事先(专项规划环节)-事中(实施规划环节)-事后(归还环节)”3个环节的补充耕地等别评定程序;并针对“挂钩”不同环节中补充耕地的“状态”不同,构建补充耕地等别不同评定方法.诸如:在专项规划环节构建运用相邻地域法、最低限值法来“模拟”补充耕地的自然质量属性值,并计算相应自然质量等别,最后利用各等别面积权重值计算出全部拆旧地块补充耕地的自然质量综合等别的评定方法;在实施规划环节构建利用复垦方案中复垦工程标准,采用目标值法给拆旧地块补充耕地自然质量属性赋值,并计算相应的自然质量等别.最后利用构建的“挂钩”中补充耕地评定程序和方法,对沈北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进行实证分析,并取得了较好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8.
分析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耕地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从群体农户角度出发,基于土地经济学、农户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大城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演变规律理论分析框架,并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1983~2010年间社会经济与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所处的外部社会经济及政策制度环境变迁压力的基础上,大城市郊区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演变呈现阶段性的变化趋势。其中,在土地利用方式上,集约程度和利润相对较低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集约程度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逐渐增加;在土地利用程度上,复种指数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从本世纪初开始,复种指数增长幅度明显;在土地投入强度上,随着大城市郊区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农户开始选择更多投入化肥、农业机械、农膜和农药替代传统的以农家肥和劳动力投入为主的种植模式,在化肥投入内部结构上,虽然仍以氮肥的投入为主,但是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投入比例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00.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强,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10μm粒级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减少而造成土壤有机碳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呈同样的趋势;增量NPK化肥可保持有机碳活性和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储量而使有机碳活性和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