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97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黄土丘陵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对这个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显的尤为莺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典型区,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这2个区域的农业生态安全指数,以此表征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现状,并针对此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2.
县南沟流域农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对其重要组成部分农用地进行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变化度、动态变化指数等方法对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2001-2007年的人口、土地面积、产业状况等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7 a来林地和果园分别增加488 hm~2和23.34 hm~2、耕地和牧草地面积分别减少87 hm~2和25.7hm~2.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大面积坡耕地和不适宜的荒草地转为林地;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耕地向园地过渡;同时科学技术与其它相关政策对其也有一定的促进、引导或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3.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2006年调查和监测资料,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将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可能影响农业生态安全态势变化的各因子,探讨农业生态安全态势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自然条件是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小流域农业生态安全态势变化的基础,人文社会经济条件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具体可归纳为经济发展、人口压力、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4类因子;此外,国家和区域的相关政策、农业产业链与资源量相关度对农业生态安全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4.
水土保持技术选择的主要驱动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水土保持技术选择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现实,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走访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水土保持技术选择的生态经济学背景进行了分析,并以典型流域——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例进行了实证,初步明确了水土保持技术与相关要素的耦合关系。(1)水土保持技术因水土流失的发生而产生,区域水土保持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受到当时生态治理目标、国家宏观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制约;(2)纸坊沟水土保持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与其水土流失治理的3个时期相对应,1973—1985年、1986—1998年、1999年之后,分别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粮食需求,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在解决温饱和发展的基础上,促使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恢复;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所采用的水土保持技术分别为: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与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为主、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及水土保持生物技术为主,并实施了配套的耕作技术、生物技术为主,以工程技术和耕作技术作为补充与配套的技术体系。(3)水土保持技术的成熟度、应用难度、区域潜在实施效果等相耦合,形成了区域水土保持技术选择与应用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5.
1999年8月朱总理为了落实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和“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重要指示,视察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建设,从根治黄土高原的大局出发,强调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搞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治黄河奠基。面对总理的指示精神,退耕还林还草之后的农业如何发展?在人均0.07~0.13hm2基本农田结构如何调整?农林牧关系如何协调?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在延安70个农户中进行调查,指出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出效果明显的农业技术,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6.
论水土保持中的几个经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水土保持特征、广种薄收的历史必然性及水土保持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搞好水土保持,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寓水土保持于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中。通过促使农村经济的发展,迫使农民必须积极的、自觉的进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47.
沈阳市的县级市——新民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需创新理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实行动态监测,建立完善土地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土地管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保持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148.
小麦蚜虫无害化防治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小麦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药后1天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速效性;5%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具有持效性。4种杀虫剂对小麦安全,环境兼容性好,对人畜毒性较低,是防治小麦蚜虫的理想药剂,可取代50%甲基对硫磷乳油等高毒农药。防治麦蚜可采用具有速效性与持效性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9.
山西省处于中国中西部内陆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出现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形成生态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不相一致,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形成。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促进山西省生态改良、实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对策,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等。  相似文献   
150.
<正>奶牛尾静脉采血具有单人操作、采血快速、保定简单、防止人畜损伤等优点,在奶牛布氏杆菌病诊断过程中,通过10000头次奶牛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一、采血技术首先将牛拴牢,采血者站在牛身后用一只手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