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97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一、公马鹿的饲养管理 根据公鹿不同活动的变化和对营养需要不同的特点,在饲养上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具体划分是:1月中旬至3月上旬为长茸前期;3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长茸期;9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为配种期;11月下旬至1月上旬为恢复期.  相似文献   
52.
(一)场址选择 (1)马鹿喜在干燥、通风的条件下活动,如果经常栖息在潮湿低洼的环境中,会发生腐蹄病及感染寄生虫病等.因此,鹿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南向斜坡,排水良好干燥的地方,切忌在低洼涝地、山洪水道和冬季风口等地段修建养鹿场.  相似文献   
5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锌肥、石灰,硅肥、钙镁磷肥、铬渣钙镁磷肥、石膏、牛粪、粉煤灰等8种改良剂在pH为5.27—5.63的酸性Cd污染土壤上抑制水稻吸收镉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硅肥、钙镁磷肥或铬渣钙镁磷肥高用量(1.5kg/m~2)时效果最佳,不仅可显著提高土壤的pH,降低土壤中植物有效态镉含量和水稻米镉含量,而且可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54.
选取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对吴起县自1997-2006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吴起县1997-2006年10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吴起县耕地动态平衡和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5.
以商品型生态农业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区域马家沟流域生态经济现状;据此提出稳步推进苹果产业发展等优化思路。随后按照优化思路引入水土保持相关理论、设定畜牧业不同发展模式,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后的3种情景中,农、林、牧业总收入分别提升了20.67%、35.90%、26.15%,水土流失程度分别下降了10.68%、8.14%、10.69%,并且在后2种情景优化后养羊业获得超过200%的极大增长率,但从绝对值来看,苹果业由于占总收入约60%的这一较大比重,其仍然是优化后增长量的主要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约束条件下,适度开放林下草资源能够有效促进流域内经济发展。同时,如果苹果产业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当地苹果产业为重心发展,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56.
陕西省米脂县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米脂县1990-2007年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对该县耕地、人口和粮食生产动态变化以及粮食总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总产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最关键因子;持续增长的人口造成耕地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并对该区实现粮食安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保护耕地,挖掘耕地潜力等措施以保障该区域的粮食安全,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粮食安全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王正淑  王继军  刘佳 《草地学报》2016,24(2):263-26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订后,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碳汇方面的工作,而碳汇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关联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作者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结合课题组累积的15年调研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县南沟流域碳汇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关系,以期为碳汇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林草碳汇显著增加,年碳汇增量从2523.17 Mg增加至4562.06 Mg。在碳汇增加的过程中,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以收入结构为表征)的演替对其产生了较强的正向效果,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通过扩大林草面积增加碳汇量;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非农收入的增加和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减轻对土地的压力,进而促进和稳固土地利用结构。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今后应进一步优化农业系统结构,以促使林草碳汇的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58.
法国畜产品质量追溯的做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赴法国考察与培训,总结了法国畜产品质量追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实施畜产品质量追溯的关键:意识培育与法规建设结合、节点追责与全程监控结合和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结合。  相似文献   
59.
基于DGT技术分析土壤重金属Cd、Ni的老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老化进程,锁定关键影响因子,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探究了外源添加Cd和Ni两种重金属在6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老化特性,并探讨了影响重金属老化过程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Cd、Ni在不同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差异性明显,Ni比Cd更易老化。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老化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添加后20~30 d为快速老化阶段,30~60 d为缓慢老化期,除个别高污染土壤外,其余土壤均在60 d后基本达到平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6种土壤中Cd、Ni的老化平衡浓度由初始浓度决定,初始浓度、CEC等因子为影响Cd、Ni老化速率的主控因素。DGT作为一种原位、非破坏性、不引入外源离子的监测技术,可以动态展示土壤外源添加重金属在老化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对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基于GIS的安塞县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和土地利用状况3个方面共8个因子构建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将各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结合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程度与适宜性等级划分流域内农用地各区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流域内宜耕宜园地面积为225.46hm~2,占流域总面积的5.09%;宜耕地面积为405.68hm~2,占9.17%;宜林宜园地面积为156.96hm~2,占3.55%;宜园地面积为773.15hm~2,占17.47%;宜林宜草地面积为881.43hm~2,占19.91%;宜林地面积为409.91hm~2,占9.26%;宜草地面积为1 490.00hm~2,占33.66%;不适宜和非生产用地面积为83.43hm~2,占1.89%。研究结果可为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的合理划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