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采用人工旱棚和旱池模拟薯块膨大高峰期(100—120 d)干旱胁迫,结合 13C标记方法,研究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α-萘乙酸(NAA)和脱落酸(ABA)3种外源激素对甘薯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测定甘薯叶片 13C积累量和分配率、内源激素含量、碳代谢酶活性、光合荧光特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RDA分析。【结果】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导致甘薯产量下降了18.76% (P<0.05),而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薯减产的幅度(P<0.05),喷施6-BA效果最佳,其次分别是喷施ABA和NAA。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功能叶光合效率,从而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的合成。其中,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10.93%,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了20.00%。干旱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甘薯瞬时 13C积累量和向块根的分配率,6-BA处理分别提高了75.68%和27.68%,促进了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中的转移和分配。此外,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提高叶片碳代谢酶活性,喷施6-BA、NAA和A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SS酶活性分别提高29.59%、19.25%和13.03%。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缓解因干旱引起的ZR和IAA含量下降,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ZR和IAA分别增加了18.72%和10.9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碳代谢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是调控薯块膨大高峰期光合产物( 13C)分配的关键指标(R=0.997);通径分析表明,对甘薯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中转移与分配的影响直接作用系数较大的是Pn、SPS、ABA、ZR、SS和Fv/Fm。RDA分析表明,喷施6-BA与甘薯 13C总积累量、块根 13C分配率、ZR、Pn、Fv/Fm、SS和SP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能提高内源激素含量和SPS、ADPGase为主的碳代谢酶活性,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转运,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发动机排气压力瞬间增大减小和转速的比例关系,采集发动机排气压力的频率信号,并将压力信号转为电信号传递至信号处理器转换成数字脉冲信号,再传递至中央处理器,根据数字脉冲信号计算并通过显示器显示转速数值.这种测速仪可以避免外界因素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既可用于发动机生产线检测,又方便用于专门的道路汽车速度测试.  相似文献   
13.
辣椒果实富含蛋白质、辣椒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辣椒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了和平镇继烤烟支柱产业后的又一大新兴产业,生产规模逐年不断扩大,在和平镇已经行成了辣椒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厂标,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14.
气象因子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水稻纹枯病自2003年以来连续重发生,严重制约着水稻产量。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认为,7~8月降雨日数、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与7~8月份降雨日数呈正相关,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水平;与7~8月份降水量多少呈正相关,在日均温≥22℃时,与日平均温度有一定关系,但在田间菌源特别充足的情况下,7~8月份日平均温度25.5~27.8℃时,温度的高低对纹枯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和规模化节水灌溉的推广,西北干旱内陆绿洲区的地表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利用遥感技术,选取新疆石河子地区1998年,2007年和2017年的TM/OLI影像数据,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个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8年,2007年和2017年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2%,60%和48%,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Ⅱ级和Ⅲ级植被覆盖区分别以平均每年1.17%和1.56%的速率递增;Ⅰ级、Ⅳ级和Ⅴ级植被覆盖区分别以平均每年0.05%,0.26%和0.75%的速率递减,总体而言,该地区近20年植被退化面积大于恢复面积。结合土地、气象、水文等资料分析,认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城市化的扩大等人为原因是该地区植被发生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播种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期的温度条件是影响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林间和林外的温度变化对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菌丝生长阶段(9月1 -25日)林外的日较差温度总体比林间观测的日较差温度高0.5℃,子实体生长阶段(9月26日-10月15日)林外的日较差温度总体小于林间观测的日交差温...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