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春玉米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用好有限的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性。以石羊河流域春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和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气候变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气温年际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线性拟合倾向率为0.383℃/10年,作物生长季4—10月呈现气温明显升高、气候变暖趋势。降水量除秋季呈减少趋势外,年降水、作物生长季和其他季节降水均呈缓慢波动增加趋势,作物生长季降水对年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受气候变暖影响春玉米三叶期、拔节期、开花期每10年提前2~3天,乳熟期、成熟期每10年推后1~2天。而春季营养生长期每10年缩短2~3天,秋季生殖生长期每10年延长2~3天。由于气温显著升高,春玉米水分利用率呈上升趋势;气温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正效应,气温每提高1℃,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6~0.57 kg/(hm2·mm)。而降水量与灌溉区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降水量每减少1 mm,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0.19~ 0.78 kg/(hm2·mm)。随着日照时数的波动增加,春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为正效应,日照时数每增加10 h,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0.6 kg/(hm2·mm)。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不同作物类型内禀水分利用效率(IWUE)之间的区别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春玉米科河28和春小麦定西新24为试验材料,通过桶栽和小区试验,设置水分充足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观测玉米、小麦在不同水分和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叶片光合生理过程并收集文献资料,分析比较C3和C4作物之间,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同作物IWUE的变化特征及气孔导度模型斜率。结果表明,C4作物玉米较C3作物小麦具有更高的IWUE;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小麦IWUE较低,而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小麦倾向于提高IWUE;生长在湿润区的C3作物IWUE较低,而半干旱区的C3作物IWUE较高;小麦的气孔导度模型斜率高于玉米,同时不利的环境条件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作物倾向于降低气孔导度模型斜率。综上,作物气孔调节方式具有优化利用水分的功能,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作物的水分利用方式倾向于保守,从而在较小的水分消耗下,获得最大的产出。本研究结果为区域作物品种选择及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利用1960—2017年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地年负积温,并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方差分析周期法、累计距平和信噪比法以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负积温与气温和冻土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天气系统的影响,石羊河流域负积温具有明显地域特征,负积温平均和极值为绿洲平原区高于荒漠区,荒漠区高于山区。负积温正常年份最多,概率在60%以上,依次向两端迅速递减。年、年代负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古浪升高趋势最明显。年负积温的时间序列存在7~9 a的准周期变化,古浪负积温在1986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他各地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各地负积温初日、终日、负积温期有一定的差异,最早负积温初日(2003年8月15日)和最迟负积温终日(1986年6月26日)均出现在天祝,负积温期最长258 d(1972年)在天祝,最短100 d(2001年)在民勤。石羊河流域年负积温与年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负积温的升高与年温度的上升具有较好的同步性。石羊河流域冻土的变化对负积温的响应敏感,负积温每升高100 ℃,冻土日数减少6.2 d,平均冻土深度减小4.5 cm,最大冻土深度减小6.9 cm。  相似文献   
34.
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是农机部门服务农机化的技术手段和装备保障,农机部门要面向社会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信息传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本文以泗县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安徽省泗县农机局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大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力度,使该县大中型农业新机具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大中型麦稻联合收割机,目前保有量已达560余台。为使农机手能够熟练掌握新机具、新技术,4月中旬,该局在当地广播、电视中向全县发出了免费举办培训班的消息,农机手蜂涌而至,第一期有96人参加,第二期63人,第三48人,共207人。这次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既从理论上分析了机械常见的故障与排除正常的维修保养技术。在培训中,还采取了录像教学、发放技术资料等教学方式,使机手从多方面获…  相似文献   
36.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需水量是农田水分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未来温度上升1~4 ℃的情景下, 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冬小麦需水量的影响最大, 对玉米和春小麦次之。当生长期内温度上升1~4 ℃时, 冬小麦需水量将增加3.05%~12.90%, 相当于13.2~81.2 mm; 玉米需水量将增加2.49%~10.80%, 相当于9.9~60.6 mm;春小麦需水量将增加2.74%~11.69%, 相当于6.7~40.0 mm。气候变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对干旱区的作物需水量影响最大, 半干旱区次之, 其次是半湿润区, 对湿润区影响不大。根据甘肃省目前的种植结构, 据此估算, 当温度上升1~4 ℃时, 将使甘肃省冬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12.43×108 m3、13.02×108 m3、13.74×108 m3 和14.65×108 m3, 玉米的灌溉需水量增加7.94×108 m3、8.32×108 m3、8.78×108 m3 和9.30×108 m3, 春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4.97×108 m3、5.16×108 m3、5.42×108 m3 和5.76×108 m3。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38.
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土壤水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马绎皓  赵鸿  齐月  张凯  王鹤龄 《水土保持学报》2021,35(5):213-220,226
为揭示甘肃省不同气候区不同质地土壤的容重、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的差异,对观测资料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进行评价。通过对77个站点10—100 cm土壤水分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全省的土壤容重范围为0.89~1.79 g/cm~3,平均值为1.36 g/cm~3,表层土壤容重与深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浅层土壤容重更易受到外界环境及人为活动的干扰。甘肃省大部田间持水量由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田间持水量的最大值为36%~40%,分布在高寒湿润区10—50 cm土层,全省10 cm与2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差异较小,相关系数为0.96,与其他层次差异较大,50 cm土层很可能是甘肃地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分界层。各土层凋萎湿度最大值均出现在冷温带干旱区、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中部,不同层次间田间持水量与凋萎湿度呈极显著相关。甘肃省全省大部分地区主要以壤土为主,除此之外干旱区主要以砂壤土为主,半干旱区主要以砂壤土与黏壤土为主,半湿润区主要以粉壤土与黏壤土为主。探讨不同气候区不同层次间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的差异,以期为保障地上生产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9.
以退耕还草工程示范区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应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规划调整,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优化后小麦Triticum aestirum、玉米Zea mays、谷子、糜子、大豆Glycine max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的种植面积分别减少4.31%、36.75%、71.67%、92.65%、75.32%和67.03%;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种植面积增加了197.34%;牛、羊、猪和鸡的养殖数量分别增加53.36%、49.73%、104.87%和19.64%.优化后全村年纯收入可达209 856万元,比优化前2005年(124 628万元)增长了68.38%.优化后形成了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0.
为探明酸雨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用pH为1.5,2.5,3.5,4.5和5.6的模拟酸雨在春小麦孕穗期对其进行喷淋,然后测定不同pH模拟酸雨处理后春小麦叶片的光合参数及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酸雨对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随酸雨的氢离子浓度增大而愈显著。2)酸雨pH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春小麦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