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6篇
  45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燃烧作为生物质能源转化的一种成熟技术,具有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效率等优越性。该文集中论述了有关生物质燃烧技术的各种观点与问题。首先,介绍了生物质燃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其次,论述有关生物质燃烧和混合燃烧技术,其中生物质燃烧主要形式为层燃、下饲式、流化床和悬浮燃烧,生物质与煤的混合燃烧主要形式为直接利用和气化利用;然后,讨论有关灰分熔点较低而引起结渣、积灰和腐蚀等问题;最后,介绍生物质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最新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甜高粱茎秆乙醇全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蒙古地区甜高粱种植和甜高粱茎秆先进固体发酵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以及甜高粱种植中化肥、农药等的能量投入数据库,对能耗、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能量投入为34 831 MJ/t,乙醇生产阶段和甜高粱生产阶段是主要能耗阶段;甜高粱乙醇的能量产出为46 562 MJ/t,净能值为11 730.97 MJ/t,能量产出投入比为1.34,CO2排放量为93.23 g/MJ.从能源角度来看,利用甜高粱茎秆生产燃料乙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厌氧消化废弃物的能源效率和实现低阶煤的清洁高效利用,该文通过采用长焰煤和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厌氧消化残渣(沼渣)共热解方法,利用热重分析仪、固定床热解反应器等考察长焰煤和沼渣的共热解特性,深入研究温度对等比例混合的长焰煤和沼渣共热解产物特性的影响。热重结果表明,长焰煤和沼渣实际热重曲线与计算曲线存在差异,二者共热解存在明显协同效应。共热解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焦油产率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当温度从400 ℃增加到500 ℃时,焦油产率从9.23%增加到12.12%;进一步升到温度到700 ℃,焦油产率降低到9.30 %。H2、CO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而CH4产率随着温度先增加后降低,热解气体的热值在600 ℃达到最大值15.33 MJ/m3。GC-MS结果表明,600 ℃时的热解油中单、双环芳烃相对含量高,含氧较少,共热解油中的化合物由于协同效应的存在有明显的提质。厌氧消化残渣与长焰煤的共热解存在协同效应,能够提升焦油产率与芳构化能力,二者共热解产物质量油、气均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立式环模生物质成型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我国生物质压块机存在的生产率低、能耗高及成型燃料质量低等问题,采用立式环模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生物质压块机,设计了带有加热电阻和降温水道的环模,并以粉碎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为2.1t/h,吨功耗35.6kW·h/t,整机噪声82dB(A),成型率为95.4%,成型密度为1.1g/cm 3 ,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及标准要求,启动时采用加热电阻,能够缩短预运行时间50~65min,正常生产时,燃料的温度能够降低20~30℃,生产率比未采用加热降温环模时增加5%。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颗粒燃料储藏理化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北方气候下是否可以长期储藏,以及不同储藏方式对颗粒燃料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2011年3月至8月期间,针对北京地区气候,对玉米秸秆和木质2种颗粒燃料,以袋装、半封闭、露天3种储藏方式开展储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颗粒在3种储存方式下机械耐久性都保持在94.46%以上,生物质颗粒燃料未出现发霉现象,全水分和堆积密度变化规律受气候变化规律相吻合。其中玉米颗粒和木质颗粒的露天状态储存时全水分极差(2.42%和2.55%)和颗粒密度极差最大(0.12 t/m3和1.297 t/m3)。灰分和挥发份保持则稳定状态初始状态。这为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安全储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立式环模秸秆压块成型机作业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秸秆压块成型燃料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参数不当造成的生产率低、成型燃料质量低、能耗高等问题,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原料的粒度、含水率及压块机模辊间隙3种工艺参数的不同组合对生产率、压块燃料成型率、密度、机械耐久性及吨产品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提高成型燃料质量方面来考虑,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原料粒度为10~20 mm、含水率为15%、模辊间隙为2 mm,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吨产品能耗方面来考虑,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原料粒度为10~20 mm、含水率为20%、模辊间隙为2 mm。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压块燃料成型率、密度和机械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在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可在含水率10%~20%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含水率,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吨产品能耗。  相似文献   
17.
粉碎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物理特性试验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为分析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物理特性,该文选取自然晾晒后(全水分8%左右)的6种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和5种不同种类秸秆,细粉(粒度0~10mm)后进行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粉碎秸秆的自然和振实堆积密度范围分别在37.43~140和48.40~200kg/m3之间,静态和动态堆积角分别在44°~51°和17°~31°之间,与金属、橡胶材料的最大静摩擦系数分别在0.45~0.55和0.51~0.62之间,内摩擦系数在0.53~0.73之间。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和不同种类秸秆的堆积密度和堆积角均不同,秸秆品种和原料的均匀度对堆积密度有影响,不同种类秸秆堆积密度差异较大。原料的全水分越高,堆积角越大。摩擦特性和流动特性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在秸秆原料的压缩、输送、储存等相关装备及工艺路线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秸秆原料堆积特性的差异性。该研究为秸秆类生物质原料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生物质能-太阳能互补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该文从经济性角度对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生物质能-太阳能互补供热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系统的经济分析模型,并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优化,并以北京地区一供热面积为200m2的办公楼为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经济分析模型可用,其中,太阳能集热器的价格、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价格、蓄热水箱的价格、生物质颗粒燃烧器的价格对系统中各部分参数的优化结果有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这可为今后生物质能-太阳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解读《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籽粒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农作物副产品,不包括农作物地下部分。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资源,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秸秆中。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据测算,2005年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6亿吨。但分布分散、统计困难,利用现状不明,影响了国家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燃料管理为中心,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介绍生物质电场在燃料收集、加工、运输、储存、进度、费用、采购、团队、沟通、质量与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与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推动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