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9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林业   585篇
农学   350篇
基础科学   247篇
  269篇
综合类   2356篇
农作物   312篇
水产渔业   275篇
畜牧兽医   1376篇
园艺   412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7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指导大田蔬菜合理施肥,设置7个不同的养分施用处理(习惯施肥、不施化学氮肥、优化施肥、纯施化肥、缓控氮肥、缓控氮肥减氮25%、有机替代25%氮肥)研究不同施肥对蔬菜经济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施化肥处理2季蔬菜经济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96.03、14.10 t/hm~2,优化施肥处理白菜季总生物量及经济产量均较低,马铃薯季总生物量最低,但经济产量并不低,反而高于习惯施肥处理及有机替代25%氮肥处理。白菜收获指数显著高于马铃薯,不同施肥模式下白菜的收获指数差异不大,不施氮肥处理马铃薯收获指数高达59.46%,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氮肥施用量最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的马铃薯收获指数仅为45.2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同,2季收获后,不施氮肥处理的pH值均最高,氮肥施用量最高的处理pH值均最低。种植蔬菜后,除有机肥替代25%氮肥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下降,且不施氮肥处理有机质含量下降要甚于纯施化肥处理。综上所述,化肥尤其是氮肥对菜田经济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显著;叶菜类蔬菜在一定施氮范围内可提升经济产量,而根茎类蔬菜,施氮尤其是过量施氮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升;氮肥对土壤有一定的酸化作用,但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得以保留;增施有机肥可缓解土壤有机质的损耗,提升土壤交换性能,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故合理施用氮肥并配施有机肥对提高蔬菜经济产量、改善土壤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2.
为明确海藻提取物对稻田化肥减施增效的效果,2018年在江苏省盐城市进行水稻田间试验,研究海藻提取物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可显著提升水稻产量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与常规施肥养分相当的海藻掺混肥处理和减少20%养分的海藻掺混肥处理,相对于施用常规掺混肥分别增产36.29%和31.08%。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都有显著提升,氮磷养分在糙米中的分配率显著提升,而钾在稻草中的分配率显著增加。减少20%养分的海藻掺混肥处理养分利用效果最优,相对于施用常规掺混肥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增加了61.87%,磷、钾的肥料偏生产力增加了63.85%。海藻提取物对稻田化肥减施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3.
森林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是林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森林防火则是森林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防火工程立体防护网,可以在发生火灾时对火势进行控制,防止火灾的进一步蔓延,可以将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森林防火工程立体防护网的建设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其具体建设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4.
镉砷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对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内15个水稻品种的镉砷累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水稻品种的平均产量为7 962.20±352.45 kg/hm~2,其中野香优丝苗、天龙一号、深优9595这3个品种产量较低,存在减产风险;15个供试品种的稻米镉含量范围为0.41~0.81 mg/kg,均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稻米砷含量范围为0.14~0.21 mg/kg;其中深优9595、桃优香占、C两优87和天龙一号4个品种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5个品种中仅Y两优9918和野香优莉丝这2个品种的稻米镉、砷含量皆低于平均值,可优先在轻度镉砷复合污染地方进行试种;根据稻米镉、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知,15个品种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镉高砷低类型,有隆两优华占、晶两优1212、隆两优1988、C两优386这4个品种;第二类为镉砷同步低积累类型,仅Y两优9918这1个品种;第三类为砷高镉低类型,有深两优5814、和两优1号、C两优87等1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65.
田华 《保鲜与加工》2020,20(3):238-242
基于CiteSpace V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以CNKI数据库248篇圣女果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及聚类分析生成圣女果研究知识图谱,为研究者深入开展圣女果保鲜和深加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圣女果研究文献呈逐年增多趋势,圣女果研究成果较多的研究机构是百色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海南工业研究所等,成果较多的作者是肖春玲、祝美云、李瑜等,圣女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保鲜、万寿菊、壳聚糖、成品品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6.
采摘机器人作业环境复杂,视觉系统往往不能准确对待采摘的果树或者果实进行准确的定位。为了提高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定位精度,引入了图像边缘检测技术,通过提取待采摘果树或者果实的边缘,计算果实的位置坐标,为采摘机器人的自主行走定位和采摘作业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以待采摘果树的特征边缘提取为例,对系统的果树边缘提取的可行性及定位准确性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的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可以成功地对果树进行定位,并输出果树的位置坐标,将位置坐标和实测位置坐标进行对比发现,其结果基本吻合,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意义】通过探索新时期晋江、长汀两地山海协作的运转路径,为其他地区山海协作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启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方法/过程】以晋江、长汀两地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法分析了山海协作取得的创新成效、瓶颈困难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山海协作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行政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不足。基于此,提出了拓宽市场融资渠道、育强山区生态产业、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8.
为探寻不同施氮量对农田土壤呼吸(RS)的影响并快速准确估算RS,以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观测了5种施氮量下冬小麦农田RS的变化,研究了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作物因素(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对于RS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关中地区土壤温度与植被指数下的农田土壤呼吸估算模型。设置秸秆还田下的5种施氮量处理,分别为传统施氮量SN200(200 kg·hm-2)、优化施氮量SN150(150 kg·hm-2)、60%优化施氮量SN120(120 kg·hm-2)、50%优化施氮量SN100(100 kg·hm-2)以及不施氮肥SN0(0 kg·hm-2)。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下RS随生育期推进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同时添加氮肥促进了RS排放。各处理观测期内RS的均值为:SN200(3.68 μmol·m-2·s-1)>SN150(3.40 μmol·m-2·s-1)>SN120(3.06 μmol·m-2·s-1)>SN100(2.70 μmol·m-2·s-1)>SN0(2.21 μmol·m-2·s-1)。不同施氮量下冬小麦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差异明显,反射率从高到低依次为SN200>SN150>SN120>SN100>SN0,而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不大。土壤温度显著影响了RSP<0.01),土壤湿度与RS没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SPAD值和植被指数均与RS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通过多种模型评估,建立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壤温度的最佳农田土壤呼吸估算模型,显著高于基于土壤温度的单因子模型,模型精度可达到0.6以上(n=120)。  相似文献   
169.
探究云海的时间变化特征,能够为当地生态旅游以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以梵净山为例,基于FY-4A的云顶高度产品获取了有效的云顶高度数据,并分别按不同的判别规则提取梵净山景区范围内的云海日与金顶周边的可观赏性云海日,分析其季、月、时段的变化特征以及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关系,并基于以上结果调取地面视频监测资料开展验证工作.结果表明:(1) 2020年梵净山出现云海的天数总计85 d,月均7 d,其中在金顶周边可观赏到的云海天数为62 d,占云海总日数72.9%,月均5 d;(2)无论是云海还是可观赏性云海,季节特征为“春秋多,夏冬少”,其中可观赏性云海主要集中在2-4月,凌晨4点至上午8点期间频率最高;(3)当相对湿度高且平均温度较低时,云海形成的概率较高,当相对湿度过高或者平均温度过低时云海均不易形成.因此,山间冬末春初时节,湿度增加,水汽充足,清晨与傍晚极易形成云海景观,是前往梵净山观赏云海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70.
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为评估广西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2000-2018年MODIS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广西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地形因子、气候因子和土地利用数据,探讨了植被NDVI对地形、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广西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但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北高南低,边缘高中间低。2)随着高程的增加植被NDVI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植被NDVI呈先增加至稳定再减小的趋势;除无坡向以外,坡向的不同对植被NDVI影响不大。3)广西2000-2018年气温和降水对植被NDVI为正影响,复相关系数达到0.32。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植被NDVI对气候的响应是不同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广西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响应,能够为广西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