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张家喜  杨联松  陈文彬  线征  白一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25+1060-1025,1060
通过示范试验,揭示超级稻徽两优6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示范片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11 515.5kg/hm2,在周边其他品种大多倒伏的情况下,该品种无一块田出现倾斜现象,比周边其他品种增产1 500.0 kg/hm2以上,为下一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2.
33.
2009年在安徽巢湖制种基地进行两系杂交水稻徽两优6号(1892S/扬稻6号变异株)母本抛秧制种20hm2,平均单产2.96 t/hm2,最高单产3.65 t/hm2,种子纯度99%以上.提出了该组合母本抛秧制种优质高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4.
为了明确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特点,探索杂交粳稻优质育种的途径,本文第Ⅰ报就碾米品质作了初步研究,现就食味及营养品质同其它主要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和通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材料及方法 一.供试材料:模试材料(50份)和田间试验方法同本研究第Ⅱ报.考查性状有糙米长、宽、厚及糙米长/宽、垩白率(%)、垩白大小、糙米千粒重,精米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适口性、米饭色泽及气味、冷饭柔软及粘结度17个性状。外观品质的考查方法见本研究第Ⅰ报,食味及营养品质考查方法如下: lbekiR度:PJat4}$’*--*%ff。 …  相似文献   
35.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徽两优6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徽两优6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扬稻6号选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于2008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两系杂交旱稻优质育种中最佳的亲本选配。以两系不育系‘绿102S’、‘绿旱1S’为母本,耐旱中籼稻鉴定材料‘13NJ103’、‘13NJ108’、‘13NJ113’和‘13NJ114’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设计研究8个杂交旱稻组合的长宽比、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糊化温度、胶稠度6个主要米质性状的差异性、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以长宽比为评判标准,母本‘绿旱1S’的米质达到1级标准,‘绿102S’达到2级标准,父本均为2级标准,杂交后代除了A1B3外,其他组合均为2级标准;以垩白度和垩白率比为评判标准,亲本只有‘绿旱1S’、‘13NJ103’和‘13NJ114’米质达到2级标准,且它们的杂交后代米质也达到2级标准;以直链淀粉为评判标准,所有亲本米质本均达到2级标准,并且后代A1B3达到1级标准。以相同母本与不同父本进行杂交,得到后代的长宽比绝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以相同父本‘13NJ108’与不同母本分进行杂交,得到后代的垩白粒率均达到100%,表现出超低亲分离现象,其他米质性状表现规律不一致;各米质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绿旱1S’、‘13NJ113’和‘13NJ114’在改良米质外观品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绿102S’、‘13NJ113’和‘13NJ114’在改良米质蒸煮品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遗传力结果表明,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受基因型效应影响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小,而垩白度、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受基因型效应影响较小,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7.
水稻粒形类型及其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稻粒形分类方法和类型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粒形之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粒重的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8.
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通过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1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粒形分类,并对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组合)的粒长多属短粒形,长宽比多为短圆形。谷粒形状(粒长、粒度、长宽比)与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蒸煮品质中的碱消值呈显著相关;千粒重对各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并提出水稻品质育种只有做到粒长、粒重兼顾,才有可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达到改良米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粳稻谷粒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内外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28个正交组合的粒长 (x1)、粒宽(x2)、粒厚(x3)、粒重(y)间相关、回归、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粒长与粒厚、粒重间偏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68 2**和0.840 9**;粒厚与粒重间偏相关关系也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70 7**,长、宽、厚对粒重的贡献力大小分别为粒长>粒厚>粒宽.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谷粒性状间回归方程为y=4.175x1+0.838x2+19.630x3-52.038,复相关系数R2=0.730,方差分析F=21.603, 达1‰以上水平,说明y与x间的拟合度较好,另外,从方程中还可以看出,当x1、x2、x3变化量相同时,粒厚(x3)对粒重(y)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粒长(x1).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主成分的特征根λ1=1.804,贡献率为45.092%,为粒重因子;第2主成分特征根λ2=1.369,贡献率为34.225%,为粒厚因子 ;第3主成分特征根λ3=0.700,贡献率为17.50%,为粒宽因子.并提出在选育优质、高产品种时,主成分值要选择适宜,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组合.  相似文献   
40.
利用热研2号的广亲和基因与7001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育成中粳型广亲和光敏核不育系4008S。4008S的2000株不育株率100%,500株套袋自交结实率0.01%,花粉败育率99.99%。在合肥自7月底到9月初有30d以上的稳定不育期。花时早,柱头外露率45.9%,开花习性好,异交率高,农艺性状优良。4008S的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一般配合力均较高。配组F1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