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6篇
  25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集约化农区种养结合的猪粪处理模式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规模生猪养殖-无公害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比较了基于种养结合的粪污直接还田、处理(堆肥、厌氧发酵)后还田以及非种养结合(肥料出售)3种情景模式的环境影响潜力。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种养结合将粪污进行农田利用,替代化学肥料的施用,对环境有积极的正效应;基于种养结合模式的养殖场粪污利用过程中,其处理后还田的环境影响潜力(2.03 kg 当量·人-1·a-1)显著低于直接还田模式(3.02 kg 当量·人-1·a-1),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粪便处理环节的环境影响潜力占整体的比例最高(> 50%),其中液体粪污处理方式的选择和优化是难点和重点。建议规模化养殖场配套足够的农田以消纳养殖粪污,并发展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养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及发酵床底部表层土壤中重金属Zn的累积特征与活性大小,以节约经济成本和适宜猪生长发育为前提选取3种发酵床垫料组合:FJ(40%稻壳+60%菌糠)、FD(40%稻壳+60%锯木屑)、FW(40%稻壳+60%酒糟),采用物质流分析(MFA)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在养猪周期过后,重金属Zn在垫料FD中累积量较大;而不同垫料对Zn活性大小的影响不同,FD中有效态Zn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种,所占比例高达25.01%,其次是FJ>FW(P<0.05);表层土壤中,有效态Zn活性高低差异不显著(P>0.05)。所选取的3种垫料中,尽管Zn在FJ中累积量最小,渗漏到土壤中的全量Zn与有效态活性与其他2种垫料无明显差异,然而其潜在生态风险最小,因此从控制Zn污染角度出发,该配比垫料优于FD与FW。经过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分析,3种垫料在养殖结束后其潜在生态危害均未超过轻微生态危害临界值(Ei r≤40),在不断补充垫料的前提下发酵床可以使用约10年。  相似文献   
53.
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硅肥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优质食味粳稻合理施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以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CK1)和常规施肥(CK2)为对照,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设置硅肥浸种(T1)、硅肥浸种+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2)、硅肥浸种+拔节期喷施硅肥15 kg/hm2(T3)、硅肥浸种+抽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4)、硅肥浸种+苗期20%、拔节期30%、抽穗期50%喷施硅肥15 kg/hm2(T5)、硅肥浸种+苗期1/3、拔节期1/3、抽穗期1/3喷施硅肥45 kg/hm2(T6)处理,比较不同施硅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T5、T4、T3处理,T1和T2处理产量较CK2增幅较小;不同硅肥处理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较不施硅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施硅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颖花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结实率,T3、T5和T6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增幅较大。与CK2相比,T3、T4、T5和T6处理增加了水稻库容量、源强度及源库比,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蛋白质含量。T6处理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较CK2显著提高,而其他处理对稻米淀粉黏滞谱特性的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大小依次为T6>T5>T4>T3>T2>T1。综合考虑硅肥投入、水稻产量及品质,在常规施肥加硅肥浸种基础上,优质食味粳稻推荐硅肥施用方式为:喷施量15 kg/hm2,苗期占20%、拔节期占30%、抽穗期占50%。  相似文献   
54.
对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农田生态系统2009—2010年的CH4和N2O排放以及土壤碳固定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周年CH4和N2O排放总量、土壤碳固定量以及净增温潜势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周年CH4、N2O排放总量分别为394 kg CH4.hm-2、2.39 kg N2O.hm-2,土壤碳固定量、净增温潜势分别为1.14 t C·hm-2、6383 kg CO2-equivalents·hm-2;较秸秆不还田增加CH4排放总量152%、减少N2O排放总量14%、增加土壤碳固定量531%、增加净增温潜势57%。以上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使短期内稻麦两熟高产农田的温室效应明显提高,但其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测。  相似文献   
5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处理(A)、稻草还田(B)、稻草还田减肥(C)、肥料运筹(D)和少免耕(E)5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农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草还田使小麦产量比常规处理下降2.6%;(2)麦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2.06×106kg/hm2;(3)稻草还田能够明显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N和K的流失量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少免耕、常规处理、肥料运筹、稻草还田和稻草还田减肥,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P流失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肥料运筹、少免耕、常规处理、稻草还田和稻草还田减肥;(4)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农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特别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稻草还田处理土壤速效NP含量均显著大于常规处理;(5)稻草还田使小麦产量略有下降,使农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明显降低,能够显著提高农田土壤速效NP含量。  相似文献   
56.
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农田生态系统2009—2010年的CH4和N2O排放以及土壤碳固定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周年CH4和N2O排放总量、土壤碳固定量以及净增温潜势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周年CH4、N2O排放总量分别为394 kg CH4.hm-2、2.39 kg N2O.hm-2,土壤碳固定量、净增温潜势分别为1.14 t C·hm-2、6383 kg CO2-equivalents·hm-2;较秸秆不还田增加CH4排放总量152%、减少N2O排放总量14%、增加土壤碳固定量531%、增加净增温潜势57%。以上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使短期内稻麦两熟高产农田的温室效应明显提高,但其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测。  相似文献   
57.
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武运粳3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N0)、当地水稻栽培农民习惯施肥量(N1)、氮肥减量18.2%(N2)、氮肥减量+脲酶抑制剂(N3)、硫包衣尿素(N4)、树脂包膜尿素(N5)、脲醛尿素(N6)、草酰胺(N7)等8个处理(N3处理~N7处理施氮量同N2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氮素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N1处理相比较,氮肥减量的N3、N6和N7处理能够确保水稻产量。(2)N6和N7处理水稻生物产量相对较低,较高的经济系数是其产量不减的重要原因。(3)试验年度稻田共产生地表径流6次,累计地表径流水量为3.68×10~3m~3/hm~2。(4)稻季农田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平均为11.34 kg/hm~2,氮肥减量条件下,通过不同缓控释肥的使用大部分能够显著降低稻季农田地表径流总氮质量浓度和总氮流失量。(5)氮肥减量的N4和N5处理使农田地表径流总氮素流失率显著降低。使用不同缓控释肥使水稻氮素偏流失率大部分得到显著降低。说明,氮肥减量条件下,脲醛尿素(N6)和草酰胺(N7)替代普通尿素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农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量,降低了水稻氮素偏流失率。  相似文献   
58.
针对实际生产中中小型养殖场不规范和粗放式厌氧发酵模式以及沼液需要长时间贮存的问题,为实现沼液养分有效利用与管理,根据沼液厌氧发酵实际生产状况,进行模拟发酵实验。设置2、4、6、8、10 d等5个不同的发酵周期处理并分别在该时间点进料出料,研究出料沼液在贮存过程中COD、pH、TN、TP和TK等养分和理化特性变化以及网筛过滤对养分和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周期与贮存时间的延长,28 d后5种沼液中TN和TP含量分别减少了40.9%~46.31%、35.62%~53.61%;TK的含量呈现随时间延长有小幅增加的趋势,基本维持稳定。贮存期内铵态氮含量逐渐降低,贮存14 d各降幅接近62%;与之相反,硝态氮的含量则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所有处理沼液在贮存过程中COD下降了69.97%~85.86%,pH值变化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从7.6~7.9变为8.2~8.7。经过不同孔径网筛过滤后,沼液的养分含量、COD和pH值变化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过滤不会对沼液的养分存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9.
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稻田3种常用除草剂丁草胺、苄嘧磺隆、2甲4氯钠残留水体对大薸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3种除草剂水体残留对大薸植株形态影响以苄嘧磺隆处理最为明显,残留浓度大于0.01 mg/L可导致大薸植株大量死亡。4.25 mg/L的丁草胺和3.36 mg/L的2甲4氯钠残留对大薸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短期内不能致死。当水体除草剂残留降低至田间常规管理施用浓度的1/8时,即丁草胺0.53 mg/L、苄嘧磺隆0.01 mg/L、2甲4氯钠0.42 mg/L,大薸植株形态的药害影响已经明显减轻。(2)苄嘧磺隆水体残留大于0.01 mg/L时大薸干物质产量显著降低,分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丁草胺残留浓度为0.53 mg/L时促进大薸干物质积累和分株生长,当残留浓度大于1.06 mg/L时大薸干物质积累和分株生长受到抑制。2甲4氯钠残留浓度低于3.36 mg/L对大薸的干物质产量、分株数及植株含水率影响一般。  相似文献   
60.
凤眼莲的生态功能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凤眼莲(Eichharnia crassipes)俗称水葫芦,是世界上公认的富集水体氮磷能力最强的水生植物之一.研究凤眼莲的生态功能,尤其是资源化利用潜力,对正确认识该植物、发挥其在水体环境治理和物质、能量循环利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地归纳总结r风眼莲的生态功能,并对其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