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44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正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就开始了稳定性肥料的相关研究工作,从早期的长效尿素,到现在的稳定性复合肥料,都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多年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各项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成果转化,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肥料行业的发展,相关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小氮肥时期,碳铵的长效性等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研制  相似文献   
12.
石元亮 《中国农资》2013,(36):25-25
“玉米田除草打药后不小心造.成了药害飘移。导致周边的水稻快枯死了,该咋办啊?”近日,安徽省明光市水稻种植户老石在当地一家农资店里着急地询问着一家农资店的店主王老板,期盼着自家的水稻能够起死回生。王老板向老石了解详细情况之后,果断开出药方:每亩施用“碧护”3克,用水量保证30干克以上,药后5-7天再喷施一次。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量有机酸类物质对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类的钠钙盐(LA)和低分子量有机酸类与混合氨基酸的钠钙盐(LAA)不同用量水平对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类混合物在各不同水平下均能显著提高红壤和黑土磷有效性;随着培养的进行,添加有LA、LAA的各处理对红壤和黑土中磷有效性均有明显提高。无论是LA或LAA,红壤中以半量处理对提高磷有效性作用效果更为明显,而黑土中则以LAA作用效果更好,且以常量LAA处理的效果最好,常量LA和LAA处理间差异显著。在添加磷肥的基础上,与不加有机酸物质处理(CKp)相比,添加常量LA、LAA和半量LA(0.5 LA)、LAA(0.5 LAA)处理,在红壤中磷固定率平均值分别降低10.5%、22.3%和11.3%、19.4%;在黑土中分别降低8.6%、10.6%和14.1%、11.8%。LA和LAA对降低红壤和黑土磷固定率效果显著,红壤以半量处理的效果较好,黑土则以常量LA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有机物料对苏打盐渍土物理特性及盐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利用草木犀等有机物料处理苏打盐渍土的一系列盆栽及淋盐模拟试验研究,对苏打盐渍土在有机物料作用下其物理性状的改变及其盐分迁移特点等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苏打盐渍土物理性状的变化特点及与盐分迁移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物料提高了高粒级的土壤微团聚体,改善土壤通透性。有机物料能促进土壤盐分淋移,各种离子的迁移速率也不同,阳离子中以Na~+迁移速率及淋出量最大。在阴离子中HCO_3~-—淋出量最大,而C_3~-的淋移速率最低。土壤结构等的改变是一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耐盐碱试验表明,在生育期内,小麦耐盐能力强于玉米,而耐碱能力弱于玉米。利用0.5-3.5g/L的碱性矿化水灌溉时,淋洗分数约为4.4%~7.5%。相应地,需要增加的补水量小麦地为3181~3357m^3/hm^2,玉米地为2276-2455m^2/hm^2。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运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等数学方法,对松嫩平原低地形成的各类苏打盐渍土按其积盐程度,即发育阶段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探视了本区盐碱土形成的特点,明确了盐碱土形成中盐化与碱化的相互依赖关系及形成碱化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由此推断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是盐化、碱化同时发展,而不同于内蒙古高原的脱盐碱化过程。松嫩平原的苏打盐渍土目前还处于继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硫脲及抑制剂组合对土壤尿素氮转化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培养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研究了两种浓度硫脲及低用量硫脲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脲酶抑制剂苯基磷酰二胺(PPD)组合对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尿素氮转化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培养试验表明,硫脲及抑制剂组合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时间为2周。TU、TU1+DCD和TU1+PPD,对土壤NH4+-N的释放、NH4+-N向NO3--N的进一步转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土壤中速效氮的总量变化。田间试验表明,施用抑制剂显著增加了玉米百粒重和产量,增产幅度为9.14%1~1.49%。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3种吡唑类硝化抑制剂CMP(1-甲氨甲酰-3-甲基吡唑);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3,5-二甲基吡唑)在黑土上的抑制效果。其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浓度下,3种吡唑类硝化抑制剂的硝化抑制顺序为CMP>DMPP>DMP。CMP是一种高效的硝化抑制剂,0.1%尿素添加量下强烈抑制了铵态氮的转化。DMP的抑制效果最差,在整个培养的第40 d,硝态氮的含量甚至超过了CK。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水分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自1995-1998年4年的田间及微区试验结果进行总结统计,阐述了松嫩平原春玉米带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特性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气候、种植方式、管理水平、土壤肥力及区域与品种类型间对玉米带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趋势及特性,以期对这一区域的玉米种植提供指导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聚-γ- 谷氨酸(γ-PGA)是一种主要由微生物生产的胞外高分子聚酰胺,仅由谷氨酸单体组成,具有阴离子特性、离子吸附性、螯合性、吸水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兼容性。在农业生产中用作肥料增效剂,能显著地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显著的增产节肥效应。γ-PGA 具备完全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兼容性,相较于其它肥料增效剂具有突出的生态和环保优势,未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理解其增产节肥作用机制是应用和推广γ-PGA 新型肥料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扩大和加深γ-PGA 在肥料产业和农业中的效果和贡献,未来应着重从土壤养分转化、植物营养和植物生理角度开展其增产节肥作用机制。同时,开展其对不同化肥的增效效果研究是靶向开发与应用新型聚氨酸肥料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