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为分离东北民猪源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从齐齐哈尔市某东北民猪场死亡仔猪的肝脏及其关节液样品中分离病原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分离菌,研究了分离菌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到革兰阳性球菌1株,生化指标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相符。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为97%~98%,其中与AB537921.1(Japan)同源性最高,达到98.99%,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鉴定该菌为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以0.2mL/只(3.2×10^9CFU/mL)接种量感染小鼠,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100%。分离菌对多黏菌素B、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新霉素均敏感,仅对罗红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黄芪的安全性,试验采用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小鼠的脏器系数、病理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鼠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为20 000 mg/kg,临床及病理学检查均未出现病理组织学变化;慢性毒性试验小鼠体征无异常变化,未出现死亡,在停药后第28天各组间小鼠脏器系数均差异不显著,各组间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检测无致突变性。说明固态发酵黄芪粉安全性良好,对小鼠安全无毒,属于无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黄芪发酵前后黄酮含量及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PLC-UV法比较发酵前后黄芪中4种黄酮含量及色谱图变化,旨在为发酵黄芪制品提供质控数据。采用色谱条件为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该方法中毛蕊异黄酮苷在12.34~790 mg/L、刺芒柄花苷在5.0~320 mg/L、毛蕊异黄酮在4.53~290 mg/L、芒柄花素在9.53~610 mg/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成分色谱峰分离程度较好。测定结果表明,黄芪经发酵后,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发酵黄芪含量分别为12.236±0.232、0.201±0.021和0.737±0.041 mg/g,对照黄芪含量分别为0.327±0.013、5.453±0.078和12.847±0.118 mg/g;发酵前后色谱图差异显著,说明生物发酵可使黄芪成分及其含量发生较大变化,试验可为黄芪发酵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几丁质酶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一直是植物抗菌基因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几丁质酶的特性、分类、生物学作用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重点介绍了植物几丁质酶的研究应用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植物几丁质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蜡梅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构建好蜡梅花cDNA文库并进行EST分析基础上,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得到1个蜡梅几丁质酶的cDNA基因,命名为Cpchia(GenBank登录号:FJ749130).Cpchia cDNA全长为1 184 bp,开放阅读框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其结构包括信号肽、几丁质结合域、可变交联区、催化区,无C端延伸区,为Class Ⅰ b型胞外几丁质酶,属于几丁质酶第19家族.将Cpchi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细胞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融合蛋白,利用透析法获得复性蛋白,其几丁质酶活性经DNS法检测达到200 U·mL~(-1).酶活性和稳定性分析表明,试验条件下,pH 7.0有利于酶的稳定和活性发挥,40 ℃活性最高,在0 ℃低温下也有较高活性.上述结果说明,分离的Cpchia基因编码蛋白具有几丁质酶活性,而且可能与蜡梅花的抗寒性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中棵烟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烤烟农艺性状、质体色素、干物质含量、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大,烟株的农艺性状指标;新鲜叶片质体色素含量及烤后烟叶的氮、烟碱和钾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农艺性状、质体色素含量及烤后烟叶的氮、烟碱和还原糖含量呈降低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种植K326时,种植密度以18000株/hm~2、施氮量控制在11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对烤后烟叶钾含量及烟株生理特征的影响,在烟苗移栽期设置不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T1)、侧孢短芽孢杆菌浸根(T2)、侧孢短芽孢杆菌灌根(T3)及侧孢短芽孢杆菌浸根+灌根(T4)4个处理,测定烤后烟叶钾含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病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侧孢短芽孢杆菌的最佳施用方式为浸根+灌根,该处理烤后上部及中部叶的钾含量较T1处理分别显著(P<0.05)提高29.86%、67.36%,根系钾含量显著提高16.58%~28.85%,烟株气候斑病、炭疽病、赤星率、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烟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3.21%~18.81%、21.01%~35.41%、9.63%~18.31%、11.62%~13.81%,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20.76%~30.99%。综上,在烟苗移栽期以浸根+灌根方式施用侧孢短芽孢杆菌可增强烟株的抗性,提高烤后烟叶的钾含量。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两株芽孢杆菌的安全性及产酶特性。对两株芽孢杆菌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细菌易位试验、有害代谢产物检测、溶血试验、产酶性能定性和产淀粉酶、蛋白酶的定量试验。结果显示:两株芽孢杆菌的安全性良好,无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不会对组织器官产生损害、不易位、不产生有害代谢产物、不溶血。解淀粉芽孢杆菌SSYB株的产淀粉酶能力高于枯草芽孢杆菌LLYB株,但LLYB株的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β-甘露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能力均优于SSYB株,两株芽孢杆菌均无产植酸酶和脂肪酶的能力。SSYB株的产蛋白酶活力为16.6 U/mL,产淀粉酶活力为1.79 U/mL,LLYB株的产蛋白酶活力为50 U/mL,产淀粉酶活力为1.6 U/mL,与定性测定时两株菌产酶趋势一致。研究表明,两株芽孢杆菌的安全性良好,具有产多种生物酶的能力,在饲料添加剂研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离、筛选产纤维素酶益生菌,确定其酶促反应适宜条件,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作为筛选培养基,结合刚果红染色法,从玉米青贮饲料样品中筛选产纤维素酶益生菌,并通过形态学和系统进化树方法鉴定分离菌。同时对培养时间、pH和温度等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可降解羧甲基纤维素,并产生清晰透明圈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粗酶液中滤纸酶活为1.5U/mL,外切葡聚糖酶活为1.3U/mL,内切葡聚糖酶活为6.4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2.3U/mL。酶促反应的适宜条件为pH 5.5,温度50℃,粗酶液为培养3d后发酵液上清。解淀粉芽孢杆菌分离株具有一定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在玉米秸秆生物降解与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离出可拮抗玉米常见霉菌的芽胞杆菌,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学特征方法,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玉米种植地土壤样品分离芽胞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检测分离菌对黄曲霉菌、黑曲霉菌、卷枝毛霉菌、链格孢菌等指示菌的拮抗作用,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测定其安全性和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筛选到革兰阳性芽胞杆菌1株,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编号为SSY2。该菌对黄曲霉菌、黑曲霉菌、卷枝毛霉菌、链格孢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测定的1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中仅对氨曲南和林可霉素表现为耐药,对其他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安全性良好。分离的解淀粉芽胞杆菌具有安全、抑霉菌作用强、抑菌谱广等优点,在生物脱霉及生物饲料添加剂领域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