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太空诱变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郭光荣  程乐根  郭峰  郑森 《核农学报》2004,18(4):269-271
本项研究利用卫星搭载水稻核不育系培矮 64S进行太空诱变 ,并将此与60 Coγ辐射处理进行初步比较。研究中发现 ,在M2 代太空处理的白化苗率远远高于60 Coγ处理的 ;而花粉不育率两种处理的结果比较相近 ;株高和生育期方面的变异频率大致相当。从选育新型的核不育系的目标出发 ,系统地分析了异交率提高的幅度及异交率提高的遗传原因 ,并对高异交率核不育系生产应用中承担自然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肯定了太空诱变的有效性和在育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根据水稻、黄鳝、美蛙间的互利竞争关系,摸索出稻田套养黄鳝、美蛙的配套设施体系及三者共处一田的生态技术措施,证明稻田套养黄鳝、美蛙生态技术模式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杂交籼稻新组合培两优568的选育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培两优568是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6年2月审定的一季晚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早于汕优63,而产量高于汕优63。湖南省区试,高产试验点高产水平达577kg/667m^2,省种子站统一安排布置的生产试验湘潭点上产量达589kg/667m^2。此外,该组合还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和较好的高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24.
利用由辐射和外源DNA导人相结合获得的变异系(D26 ,海4,海47)与两用不育系培矮64S、安湘S、香125S,湘早22S和辐S-1配制二系组合15个.对这15个组合共120个性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具有育种价值.表明了这些变异系具有应用于水稻杂种优势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25.
2005年在洞庭湖区采用4种不同施氮量水平并以不同基追肥比例进行了水稻减氮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基追肥比例4:6条件下,中等施氮量165kg/hm^2的产量最高为6650kg/hm^2,而以135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投比最高,达15.70。因此在水稻生产中氮素施用量以135~165kg/hm^2,基追肥比以4:6可以获得较高的产投比,达到减氮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规模化培育机插秧必须使用育秧基质。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商品有机基质,能培育出素质较好的秧苗,但成本过高,制约了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笔者通过试验探索了红黄土谷壳混配基质规模化培育机插秧新技术,与高质量的有机商品基质育秧相比,红黄土谷壳混配基质亦可培育出同等质量的机插秧苗,并显著降低成本,适合工厂化、规模化培育机插秧。  相似文献   
27.
油菜是沅江的主要农作物,由于收购价格偏低,种植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投入减少,管理粗放,单产下降,严重影响到双低优质杂交油菜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调查了沅江的油菜生产、加工和消费情况,提出了油菜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28.
试验研究了普通麻育秧膜和壳寡糖麻育秧膜对早稻秧苗主要病害、秧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麻育秧膜能提高早稻秧苗对恶苗病、立枯病抗病能力,壳寡糖麻育秧膜抗病能力优于普通麻育秧膜。两种麻育秧膜均能显著提升早稻秧苗质量及产量,与无麻育秧膜相比,两种麻育秧膜处理的水稻秧苗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鲜重及根干重显著提高,壳寡糖麻育秧膜处理组早稻秧苗质量最好,表明壳寡糖麻育秧膜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秧苗质量。经分析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发现,普通麻育秧膜组和壳寡糖麻育秧膜组相比无麻育秧膜对照组,通过增加实粒数、减少秕谷数、增加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千粒重使得每平方米产量增加,最终提高收获产量。水稻产量普通麻育秧膜处理组比无麻育秧膜处理组提高4.10%,壳寡糖麻育秧膜处理组提高8.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