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转基因玉米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基因抗虫和耐除草剂玉米Bt11为研究材料,建立Bt11环状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技术方法.利用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Bst DNA聚合酶,针对Bt11中玉米基因组与外源基因结合处序列,设计4条特异引物,并对反应温度、时间、灵敏度、结果判断方法等参数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最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分别为65℃和60 min,其灵敏度为常规定性PCR的20倍.LAMP技术检测转基因玉米品系Bt11具有特异性高、快速、简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天津市转基因食品标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天津市市售食品转基因生物产品标识的基本情况,按照农业部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对天津市14家大型超市的114种产品的转基因标识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食品中有24种进行了转基因标识,9种进行了非转基因标识,转基因产品标识率为21.05%,非转基因标识率7.89%。同时调查中还发现,转基因标识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而进行非转基因标识的生产企业大多未经过非转基因IP认证。今后国家应加大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监察力度,提高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率,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23.
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p4-epsps合成酶基因(5-enolpymvlshimimate-3-phosphate synthase)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65℃保温30Igm,通过荧光显色即可完成对转基因的检测工作。结果显示,该LAMP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cp4-epsps基因,其检测灵敏度是常规定性PCR方法的10倍。建立了针对转基因大豆cp4-epsps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果可靠,适合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4.
大豆色拉油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金红  程奕  赵昕  王永 《华北农学报》2004,19(1):24-27
针对大豆色拉油中DNA较难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充分乳化、延长醇沉淀时间和反复富集小片段DNA等措施,有效地从大豆色拉油中提取到DNA,并通过大豆特异内源基因扩增得以证明。从两个不同品种商品大豆色拉油中检测出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外源调控序列,并通过增加所用DNA模板用量检测出目的基因EPSPS序列,建立了大豆色拉油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5.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玉米品质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淀粉定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分别为:0.9778,0.9666和0.9927;交叉证实标准差(RMSECV)分别为:0.38,0.40和1.51;模型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v2al)分别为0.9391,0.9651和0.9875;外部验证标准差(RMSEP)为0.41,0.35和1.31。实际样品的常规分析结果得出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淀粉的NIRS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可应用于玉米育种工作中的大批样品的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26.
为筛选用以黄瓜纯度检验和品种鉴定的SNP位点,以17个黄瓜杂交品种及其34份亲本为SNP筛选群体,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筛选SNP位点.本研究通过HRM分析和焦磷酸测序确认,获得CLA0(TT/--)、CLA1(C/T)和CLA6(A/G)三个SNP位点,群体...  相似文献   
27.
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PCR-SSCP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细菌的16S rDNA保守区引物作为通用引物,对常见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进行PCR扩增,产物及其XmnI酶切后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PCR产物经XmnI酶切后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可以相互区别。因此,PCR-SSCP技术可以方便地用于检测食源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28.
深加工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深加工产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目前各类转基因检测方法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深加工产品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制约因素、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今后在深加工产品转基因检测技术上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9.
蔬菜作物长期施用含氯肥对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组各种植21茬不同蔬菜作物连续施用含氯肥(氯化铵)11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施入氯化铵,土壤pH较初始土壤pH降低0.42~0.45。施用含氯肥,0~20 cm土层pH与氯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施用非含氯肥氯离子与pH无相关性。11年20茬蔬菜总计施入氯9 702 kg·ha-1,两组处理区0~60 cm土层氯离子残留率分别为6.2%和7.2%。施入的氯76.6%和74.7%被淋洗到60 cm土层以下。植株带走的氯分别占17.2%和18.1%。施用含氯肥处理土壤氯离子含量显著高于非含氯肥料处理。表层土壤氯离子含量变幅较大,尤以返盐期表层氯离子含量变化最大。11年未施氯处理,绝大多数时间土壤氯离子含量在100 mg·kg-1以下,变幅很小。蔬菜作物长期施氯,土壤氯离子并未出现随施氯年限增加而在土壤中有逐年累积的趋势。  相似文献   
30.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11年连续施用含氯化肥(氯化铵),各种植21茬不同蔬菜施用氯化铵的长期定位试验表明:在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氯化铵的施用对蔬菜的产量未产生不良影响。从蔬菜品质看,在施用等量养分情况下,长期施用氯化铵对蔬菜作物的含糖量未产生不良影响,对大多数蔬菜来说,含糖量有增加的趋势,而施用氯化铵较施用硫酸铵处理的Vc含量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