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黑塌菜为试材,从9月5日开始每5 d设置一个播期处理,共设置7个,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黑塌菜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黑塌菜标准化种植生产以及供应期延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播期对黑塌菜开展度、单株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纤维素和粗蛋白含量影响较小。9月10日播期处理黑塌菜开展度与单株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9月15日播期处理黑塌菜叶柄长最长,9月20日播期处理黑塌菜叶片数最多,播期为9月5日和9月30日的黑塌菜生长指标显著低于9月10—20日,10月5日播期处理的黑塌菜单株质量低于100 g,已不符合产品标准。随着黑塌菜播期的推后,黑塌菜叶片和叶柄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9月20日播期处理的黑塌菜叶片和9月25日播期处理黑塌菜叶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9月30日播期处理黑塌菜叶片和10月5日播期处理黑塌菜叶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随着播种日期的推后,黑塌菜叶片叶绿素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9月10日播期处理黑塌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最高,10月5日播期处理黑塌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最低。该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52.
混配醋糟复合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醋糟基质、草炭和蛭石为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形成醋糟复合基质,研究其理化性状和在辣椒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添加醋糟基质,提高了混配基质的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降低了基质的持水孔隙,而添加蛭石则提高了混配基质的持水孔隙;纯醋糟基质营养元素含量和电导率(EC)高于草炭和蛭石;混配基质中醋糟基质的含量低于75%时,辣椒幼苗的株高、叶面积以及生物量等均大于对照;添加保水性能良好的蛭石,有助于辣椒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3.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新泰密刺'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外源Ca2+对根际低氧胁迫下幼苗植株离子含量和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钙低氧处理植株体内K+、Ca2+、Mg2+含量和质膜、液泡膜、内质网膜ATPase活性显著降低;营养液增施4mmol·L-1CaCl2明显缓解了低氧胁迫对植株的伤害,根中K+、Ca2+、Mg2+含量,根系质膜、液泡膜、内质网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高于常钙低氧处理,接近或达到对照水平;根际低氧胁迫下营养液增施Ca2+通道抑制剂La3+(50μmol·L-1H+)显著,降低了幼苗体内K+、Ca2+含量,但对Mg2+含量影响不显著,营养液增施La3+显著降低了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的活性,但对液泡膜,内质网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影响不显著。外源钙通过增加黄瓜体内矿质营养离子的吸收和转运,维持质膜、液泡膜和内质网膜ATPase活性,从而缓解低氧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增强黄瓜植株的低氧耐性。  相似文献   
54.
玉米种质耐盐性鉴定体系筛选和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耐盐性鉴定方式,探讨玉米种质的耐盐性鉴定技术体系,对184份玉米种质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NaCl占土壤干重3‰的盐处理浓度为玉米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鲜重、干重耐盐系数和苗情可以作为玉米耐盐性的鉴定指标。综合3种指标的鉴定结果,将184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高耐、耐盐、中耐、敏感和高感5种类型。  相似文献   
55.
蒸煮食味品质是评价鲜食糯玉米品种优劣的核心指标。为探究糯玉米蒸煮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与亲本遗传距离关系,本研究选用55个糯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组配的156个杂交组合,研究其快速黏度分析(RVA)特征谱配合力效应并结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被测自交系中,ZFF、XH55和NFHH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利用其组配的杂交组合峰值黏度也普遍较高,说明利用这3个自交系组配杂交组合后代产生优势杂交种的潜力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SN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RVA黏度性状杂种优势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普遍偏低(0.162~0.345),说明遗传距离对糯玉米杂交组合RVA黏度性状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但遗传距离与F1黏度性状之间的相关程度不足以准确预测杂种优势。另外,亲本的总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显著相关,决定系数也较高,变幅在-0.781~0.830和-0.662~0.786。结果表明,在预测糯玉米黏度性状的杂种优势时,不能只依靠遗传距离,还应重点考虑亲本的配合力。本研究为后续优质糯玉米品种选育提供了亲本以及杂交组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