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26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冷浸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安山区典型的冷浸田为试验对象,通过开展田间水稻种植试验,探究生石灰、水稻秸秆和竹质生物炭对冷浸田温室气体(GHG)排放、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为改良冷浸田,实现水稻高产的同时,通过相关措施为实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都有所提高,其中秸秆还田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高达7 728.25 kg·hm-2,而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中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提高效果最明显,增幅分别为15.1%、49.0%和22.1%。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生石灰处理CH4累积排放量提高了21.9%,而生物炭处理CH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33.3%。试验各处理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都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各处理稻田土壤一直处于冷水浸润状态,施用生石灰提高了冷浸田土温,激发了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CH4大量排放,而施用生物炭改善了稻田土壤通气状况,增强甲烷氧化菌活性,进而导致CH4排放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早熟芋艿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芋艿施肥田间试验,表明获得早熟芋艿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为N448.5kg/hm^2,P2O5 52.5kg/hm^2,K2O 180-270kg/hm^2,N-P2O5-K2O比例为1:0.12:0.40-0.60,并推荐有机无机复合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早熟芋艿生育期短,施用充足的氮肥才能保证芋艿在较短的生育期内获得较高的产量,芋艿还是一种喜钾作物,施用钾肥能明显促进芋艿高产;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不足的情况下,施用磷肥能促进芋艿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关于浙江省新型肥料产业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出发,讨论了浙江省目前作物施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对新型肥料产业的技术需求。同时还分析了浙江省新型肥料产业化的技术优势,对新型肥料产业的主攻方向、技术关键及体系建设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滨海涂区葡萄施用硫酸钾镁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分别比不施硫酸钾镁肥对照和单施硫酸钾处理增产16.0%和10.5%,比单施硫酸钾增加收益达7 560元/hm2。施用硫酸钾镁肥还能提高葡萄果实的着色率,使果实成熟度较为一致,同时提高葡萄的品质,增加果实的含糖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茶叶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间试验研究茶叶施用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的效应,结果表明, 本试验筛选出的两种磷钾均衡型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茶叶产量提高9.11%和12.6%,增值8.1%和10.5 %,明显改善茶叶品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大豆铁素营养诊断适用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建荣  秦遂初 《大豆科学》1991,10(3):205-211
砂培试验研究大豆铁素营养诊断的生理指标。结果指出:在过氧化氢酶等四种生化指标中,叶片过氧化氢酶不仅能明确指示缺铁症,且测定方法简便,是较好的生化诊断指标。叶片硝酸还原酶、根系细胞色素氧化酶对佐证缺铁症也有辅助作用,过氧化物酶则不具诊断价值。在常规诊断指标中,叶片活性铁含量、叶绿素总量及a/b值对供铁浓度反映敏感,较之植株全铁量,P/Fe、Mn/Fe和Fe/Zn等更能直接反映铁营养状况。 本文提出以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结合活性铁、叶绿素总量和a/b值作早期潜在性缺铁诊断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用量及施用时期对小青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施肥下,产量最高的是硝酸钙,尿素+微量元素处理;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碳酸氢铵处理间无显著差异,DMPP处理产量最低;追施微量元素能提高小青菜的产量。硝酸盐含量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而降低,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则略有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收获期取样时,不同氮肥对硝酸盐的积累是:硝酸钙>DMPP>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尿素+微量元素>碳酸氢铵。配施微量元素及氮磷钾的协同吸收均能降低硝酸盐含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指标,以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效果较好。小青菜产量和Vc含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但硝酸盐含量也随之提高;小青菜产量和Vc含量随着施氮时期的延后而降低,硝酸盐含量高峰出现在追肥后20d左右。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在红壤和潮土中分别施入土壤重量5%、10%和15%的鸡粪或垃圾有机肥,研究其对苋菜(Amaranthustricoclor L.)生长、土壤化学性状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入鸡粪或垃圾有机肥显著增加苋菜的鲜重、主根长和株高;土壤有机质、EC值、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大幅增加,但土壤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潮土中施用两类有机肥使苋菜植株Cu和Zn含量分别增加26.3%~36.0%和1.2%~20.3%,但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Cu和Zn的允许含量;Cd、Cr和Pb含量都较对照降低,没有出现积累现象。红壤施用两类有机肥,苋菜植株中Zn、Cd和Pb分别下降42.7%~59.9%、0~48.9%和4.1%~71.3%,达到显著水平。有机肥的施入量为5%时,两类土壤中重金属都没有出现明显积累;当施入量为10%和15%时,两类土壤的Cu、Cd、Cr和Pb含量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积累趋势,其中除了施用鸡粪使土壤有效Cu含量下降外,两种有机肥均增加了两类土壤中重金属Zn、Cd、Cr和Pb的有效态含量。试验结果提示,从土壤培肥与环境质量安全综合考虑,有机肥的用量应控制在一个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样线法,调查海子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组成和群落结构,经调查确认保护区内有鸟类16目48科210种,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鸟类区系成分复杂,古北界种类略占优势。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生境类型,将保护区鸟类划分为5个群落。调查得知,不同群落的优势种、常见种有较大差异;同一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数量、遇见频次的季节差异明显。运用Shannon Weinner指数计算各群落的多样性;采用E=H/Hmax。计算群落中各群落物种的均匀度;用百分率相似性数(index of percent similarity)对各群落做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鸟类群落结构与各群落类型内部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密切相关,群落的空间结构越复杂,则物种多样性就越高;湿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而高山灌丛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低;各群落类型百分比相似性指数均较低;鸟类群落结构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杂交粳稻"浙优12"最佳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浙北平原黄松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氮肥生理效率(PEN)、氮肥回收率(REN)均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比无氮肥区提高了54.4%、34.1 kg/kg和58.6%;与无氮肥区相比,在施N 150 kg/hm2基础上,配施适量有机肥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产量,其PEN和REN分别提高33.1 g/g和50.6%,水稻增产61.2%。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稻谷产量、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三项因素,合理的水稻施氮量为N 234.8~241.0 kg/hm2,相应的经济生态产量为9796.4~9801.9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