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26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土壤中铅的积累及污染的农业防治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符建荣 《农业环境保护》1993,12(5):223-226,232
本文叙述了铅在土壤 分布和积累规律,土壤对铅的吸附特性及土壤中铅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同时还阐述了土壤中铅的过量积累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及防治土壤铅污染的苦干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72.
不同品种连作晚稻钾素生理效率差异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14C同位素示踪等方法研究了三个具有不同钾素生理效率晚稻品种的生理特征及与施钾的关系。结果表明,施钾明显提高水稻植株功能叶的含钾量和K/N值,增加各生育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14C同化物向穗和其它部位的运转,增加穗部光合产物的累积。在常规施钾水平下,供试的三个品种钾素生理效率依次为9194浙粳66浙湖904。9194品种钾素生理效率较高,主要是其生育后期剑叶含钾量高于其它品种17.7%~23.7%,植株体内钾素运转和再利用能力较强;施钾使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提高78.0%,钾对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它品种,达到最佳光合速率所需的供钾水平较低;光合产物在各部位分配合理,经济系数高,光合产物运输和穗部累积的最适施钾量较低。  相似文献   
73.
供试土壤分别采自日本山形县农业试验场(土壤A)和鹤冈市吉田农户的水稻田(土壤B)。将两种水稻土分别与硅酸钙和硅酸混合,在密闭条件下恒温培养4周,测定施硅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在培养土壤中加入^15N标记硫酸铵以评价施硅对加入土壤中氮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1周内,施用硅酸钙1g.kg^-1,2g.kg^-1与不施硅相比,土壤 fu lk 0。2-0。3,NH4^ -N总积累量分别增加20%,26%(土壤A)和9%,11%(土壤B),土壤氮净矿化速率分别增加26%,35%(土壤A)和13%,13%(土壤B)。处理间差异在培养开始后的第1周大于第4周,硅酸对土壤pH及氮矿化速率没有影响,两种硅肥对施入土壤中氮的去向均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揭示,硅酸钙促进土壤氮矿化的原因不是硅元素本身,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增加土壤pH而加速氮的矿化。  相似文献   
74.
2001年~2002年,对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本底资源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确认,保护区有兽类70种,分属7目,27科。其中调查确认51种,资料记载19种。在有分布的70种兽类中,东洋界种类26种,古北界种类46种;有国家Ⅰ级保护兽类7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3种。  相似文献   
75.
土壤中作物养分障碍因子的系统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6.
77.
通过对小金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野外调查和入户访问,基本弄清了野外及饲养繁殖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历史和现状情况,初步弄清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种类、宿主、分布点、爆发情况和风险等级评估,进行了防控规划,提出了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78.
两个籼稻品种的钾素生产效率与若干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评价水稻早籼品种G88—293和浙852钾素生产效率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G88—293品种钾素生产效率高于浙852达28.8%,其生理特性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全生育期需钾较少,但生育前、中期累积的钾素量及占总量的百分率超过浙852;2)生育前期植株具有较高的N,P含量,全生育期保持较高的含K率和K/N;3)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及茎鞘总糖积累量明显高于浙852;4)收获期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79.
有机生活垃圾堆肥中物质组分减量差异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餐厨垃圾和作物秸秆为处理对象,分类表征不同好氧堆肥条件下餐厨-稻草总物质、干物质及主要组成元素的减量差异及其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借助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明确主要堆肥过程因子对物质组分代谢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本试验中4个堆肥处理的总物质减量效果为单一通风组通风+菌剂组对照组通风+菌剂+纤维素降解菌组,对于带有辅助通风设备的处理而言,7~13 d是垃圾减量化的主要时间区段。不同处理的水分去除方式不同,菌剂接种可促进水分以蒸发形式去除。不同处理组下干物质的元素损耗具有倾向性,通风+菌剂+纤维素降解菌组中碳素和氢素的损失量占干物质损失量的百分比依次高于通风+菌剂组、单一通风组和对照组,氧素的损失量占干物质损失量的百分比则正好相反。菌剂接种处理的碳素消耗主要发生在0~13 d,约占碳素总消耗量的60%以上。冗余分析结果指出温度和细菌数量是影响物质和元素去除的主导因素,其中温度与不同时间区段垃圾减量能力和水分损失量呈最大正相关,而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分别与区段干物质损失、氢素损失及氧素损失呈最大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有机垃圾堆肥过程中渗滤液排放、物质损失控制和垃圾生态代谢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80.
从激励机制视角探析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激励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文章以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激励机制在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完善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建立待遇激励机制、目标激励机制、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等六大对策与建议,以达到通过内外激励措施来提高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实现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工作效率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