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28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探讨构建传统菊花品种核心种质的最优取样方法并构建核心种质,以便于传统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以《中国菊花》专著中记载的2 249份传统菊花品种为材料,依据舌状花花色分为8组,采用逐步聚类法基于4种总体取样规模(5%、10%、15%、20%)和4种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多样性比例)构建了传统菊花备选核心种质16个,探讨最优的取样策略。筛选出最优取样策略后进一步比较2种组内取样方法(随机和聚类)的构建效果。对最优方法下建立的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检验,利用多个特征值(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和评价参数(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表型保留比例(RPR))综合地评价核心种质。【结果】传统菊花按照花色进行分组,各组品种呈现正态分布,能够确保取样的均匀性;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都能够使每组的取样份数更加均衡,起到良好的修正作用,对数比例法下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达到最大,是最优取样比例法;随着总体取样规模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变异系数变化率不断减小,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不断增大;当取样规模大于10%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减小,而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的升幅并不大,因此,构建传统菊花核心种质最适宜的总体取样规模为10%;聚类取样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均大于随机取样构建的对应备选核心种质的参数值,以聚类取样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变异的丰富性和均匀程度更好。核心种质各特征值与原始种质表现一致,多个评价参数值表明核心种质的均度和丰度较好,充分体现了表型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补充聚类丢失的“追抱”1个花抱性状和对花序高度、外层瓣长2个性状的完善,最终构建得到228个传统菊花品种的核心种质,占原始材料的10.14%。【结论】本研究基于2 249份传统菊花品种材料的15个表型性状,系统地比较了多种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组内取样方法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后,确定了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方法,并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各特征值和评价参数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核心种质充分地代表了传统菊花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2.
菊花新品种———夏花型盆栽小菊系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夏花型盆栽小菊新品种‘奥运火炬’、‘奥运女神’、‘奥运祥云’、‘奥运紫霞’、‘奥运粉妆’和‘奥运霞辉’为自交种子辐射诱变或常规杂交选育而成。6个品种的株高均在20~45 cm之间, 冠幅均匀且较大, 分枝性强, 长势旺盛, 花色艳丽, 花期7~8月, 适合盆栽, 丰富夏季用花。  相似文献   
43.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建立多头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综合体系,为快速筛选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它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1个对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株型对多头切花菊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28;花色次之,其权重为0.150;分枝长度居第3位,其权重为0.132。对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为,优等级品种41个,占25.63%;良等级品种71个,占44.38%;中等级品种35个,占21.88%;差等级品种13个,占8.13%。【结论】品种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符,表明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  相似文献   
44.
单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58个单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建立了单头切花菊综合评价体系。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他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3个对单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花径对单头切花菊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113;花色和舌状花数次之,其权重均为0.106。对58个单头切花菊品种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的结果为:优等级品种14个,占24.14%;良等级品种24个,占41.38%;差等级品种20个,占34.48%。品种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符,表明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单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  相似文献   
45.
46.
研究了切花小菊绿心特性及影响绿心品质的关键指标,旨在为绿心切花小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结果发现:(1)供试的切花小菊品种盛花初花心颜色L*、h、C*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7.18~54.05、93.69°~114.76°、42.84~64.09,盛花初绿心相对面积变化范围为13.05%~100.00%,绿心持续期在0~15d之间;(2)选用综合计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盛花初花心颜色、盛花初绿心相对面积、绿心持续期、花心变黄时间和盛花末绿心观赏性等5个指标的权重值依次为0.273、0.237、0.252、0.136、0.101;(3)通过各指标定级打分、计算权重及加权总分的聚类分析,将49个切花小菊品种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其品种数分别为10、12、16和11。结果表明:切花小菊绿心特性主要由盛花初花心颜色、盛花初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决定,切花小菊绿心特性综合评价标准可用于绿心切花小菊的评价与育种。  相似文献   
47.
彩色马蹄莲引种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4个从荷兰引进的彩色马蹄莲品种,从种植时间、栽培基质、栽培密度和株型调控等研究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春季的种植时间越晚,生育期越短,但对生长有一定不良影响,如使切花花枝变短等。用泥炭+河沙+园土(3:1:1)基质栽培可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切花和观赏价值高的盆花;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位面积的切花产量而不影响质量,对于盆花则应根据株型来选择适宜的密度;用多效唑处理可使植株矮化,但各品种对多效唑的敏感度不同,多数品种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000mg/L。  相似文献   
48.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切花小菊的分枝是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用不同分枝特性的切花小菊品种‘QX-145’(作 母本)和‘南农银山’(作父本)杂交获得F1 群体,对F1 杂种的一级分枝数、分枝高度、一级分枝长度 和分枝角度等4 个分枝性状在2011 和2012 两个年度的表型数据进行记载,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 个分枝性状在F1 群体中广泛分离,变异系 数为14.60% ~ 38.89%;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除一级分枝长度外,其他3 个性状的中亲优 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1.46%、–46.96%和–8.85%。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切花小菊 一级分枝长度、分枝角度符合A-0 模型,无主基因控制;一级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符合A-4 模型,主基因 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45%和53.92%。  相似文献   
49.
基于 DUS 测试性状的切花菊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录42 个切花菊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中的11 个多元性状,数值编码后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品种的来源或选育背景,分析这种方法用于评估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菊花品种DUS 测试的相关多元性状在品种间具有广泛的多态性,综合这些性状的信息可以对切花菊品种进行性状相似性分析,并且类间距离的远近能够较准确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0.
 对23 个切花菊品种进行苗期耐低钾指标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干质量、钾含量、钾 积累量在不同钾浓度处理和不同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切花菊耐低钾能力的评价指标。依 据耐低钾指标,筛选出耐低钾品种‘南农银山’和‘南农菲紫’,不耐低钾品种‘南农红枫’。通过水培 试验研究了不同耐性切花菊品种幼苗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响应。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耐性弱的‘南农红 枫’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SOD 及POD 活性均明显降低,耐性品种‘南农银山’和‘南农菲紫’没有显 著性变化。此外,低钾条件下耐性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耐性弱 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淀粉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