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一株高效抑制烟草青枯病菌的烟田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株筛选自重庆黔江烟区的健康土壤样品的细菌,对烟草青枯病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它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8.9 mm。进一步对菌株的胞外产物进行粗提取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粗提物浓度为250μg/片时,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直径为15.5 mm;MIC法测定其粗提物的IC50为342μg/mL,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虽稍有下降,但3 d后仍能保持在70%以上。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全细胞脂肪酸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12.
董昆明  陈亮  周晓见  靳翠丽  缪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72-19175
[目的]对1株抑烟草青枯病生防菌进行筛选、鉴定和活性物质研究。[方法]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从黔江烟区土壤中分离得到菌株,并通过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HPLC等手段对其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株编号为5B18的菌株,其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cearum)有强烈拮抗作用。全细胞脂肪酸及16SrDNA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该菌提取物分析表明,该提取物为13种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结论]该研究为从微生物角度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董昆明  周晓见  靳翠丽  封克  缪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28-18130,18134
[目的]研究广玉兰叶片化感物质的抑藻活性和种类。[方法]在活性测试的基础上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GC-MS等方法,结合抑藻试验对广玉兰叶片提取物进行了铜绿微囊藻抑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广玉兰叶片浸取物在浓度8g/L的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最高可达97.4%;其正丁醇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抑藻活性物质,能够对铜绿微囊藻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这些具有抑藻活性的物质主要为小分子的醇类、酮类和酯类。[结论]为新型藻类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MTT法对分离自美国圣璜岛海域的251株海洋细菌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以期从海洋环境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新的天然产物资源。结果表明:54株海洋菌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在测试浓度为100μg·mL-1时,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均大于50%,占总测试菌株的21.5%,其中有7株菌株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在85%以上。在所有活性菌株中,菌株No.657的活性最强,其液体发酵及固体发酵的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36.53、3.19μg·mL-1,经菌株形态的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这表明,海洋微生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菌株No.657是一株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菌,其固体发酵更适宜其活性代谢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闵星  缪莉  周晓见  董昆明  董夏伟  陈亮  封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15-3817,3874
海洋微生物因其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已受到全世界海洋研究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中已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对来自海洋放线菌、海洋真菌及海洋细菌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提取液的抑藻活性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蝗取液的抑藻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逐级分相萃取法,对广玉兰,黄杨和龙瓜槐3种植物叶片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并测定各组分的抑藻特性。[结果]广玉兰中的抑藻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和正丁醇相中。龙爪槐的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相中;黄杨的抑藻活性组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相和水相中。除黄杨水相组分外,各活性组分在投加1d后即表现出显著抑藻活性,抑制率达50%,且抑制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铜绿微囊藻的7d生长抑制率均达90%以上,各组分的抑藻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在最低浓度25μg/ml时抑藻活性达96%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分,且能引起藻细胞膨大或表面皱缩空洞。[结论]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好,最具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晓见  夏洁  靳翠丽  缪莉  董昆明  封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22-15324
[目的]探讨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了龙爪槐叶片浸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抑制效果,并对活性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龙爪槐叶片的无水乙醇浸提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分配后,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极性组分(60%以上),而含量约为25%的非极性组分(正己烷相)具有显著的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在25和50 mg/L正己烷相组分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7 d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5%和90%以上,同时还伴随着细胞中叶绿素a的破坏。[结论]为防治微囊藻水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提取液的抑藻活性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3种陆生植物化感物质蝗取液的抑藻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逐级分相萃取法,对广玉兰,黄杨和龙瓜槐3种植物叶片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并测定各组分的抑藻特性。[结果]广玉兰中的抑藻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和正丁醇相中。龙爪槐的活性组分存在于正己烷相中;黄杨的抑藻活性组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相和水相中。除黄杨水相组分外,各活性组分在投加1d后即表现出显著抑藻活性,抑制率达50%,且抑制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铜绿微囊藻的7d生长抑制率均达90%以上,各组分的抑藻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在最低浓度25μg/ml时抑藻活性达96%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分,且能引起藻细胞膨大或表面皱缩空洞。[结论]广玉兰正己烷相和正丁醇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好,最具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从黔江烟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菌株87株,经平板对峙法初筛得到1株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有强烈拮抗作用的细菌,再通过滤纸片法验证其提取物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初步判断该菌为芽孢杆菌.16S rDNA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0.
滩涂土壤和种植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沿海滩涂土壤和种植土壤中的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滩涂土壤和种植土壤中细菌的种类和丰度进行初步研究和比较。隶属于疣微菌门的Subdivision3 genera incertae sedis,地杆菌属,隶属于酸杆菌门的Gp2、Gp4、Gp6,芽单胞菌属,Lacibacterium,硝化螺旋菌属,Povalibacter以及丰祐菌属在种植土样本中较为丰富,但在滩涂土样本中却比较匮乏;硫深海菌属,脱硫单胞菌属,Loktanella,泞杆菌属,硫代盐单胞菌属在滩涂土样本中较为丰富,但在种植土样本中却很少见。研究表明,滩涂土壤与种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滩涂土壤改良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监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