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45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明李果实褐变机理并抑制褐变,研究了1-MCP处理和贮藏温度对黑宝石李果肉冷害褐变、机械伤褐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和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宝石李果实在(0±0.5)℃和(3±0.5)℃条件下分别贮藏75d和60d会发生果心的冷害褐变,在(7±0.5)℃下不会发生冷害褐变,但贮藏期短;机械伤诱导李果实在冷藏2d后发生近果皮处果肉的褐变症状。5μL/L 1-MCP处理李果实12h后,在(0±0.5)℃贮藏时可有效抑制冷害褐变和机械伤褐变,但在(3±0.5)℃和(7±0.5)℃时促进果肉褐变。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与李果实褐变相关,但不是褐变的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102.
"盖县李"果实成熟前后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苹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盖县李"果实成熟前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质谱检测共坚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以酯类、C6化合物、内酯类为主,(Z)-3-已烯醛、2已烯醛、1已烯醇、3已烯醇乙酸酯是李果实挥发性成分中新坚定出的物质.成熟前后3-已烯醇乙酸酯、γ-癸内酯、(Z)-3-已烯醛、乙酸丁酯、2已烯醛含量变化较大.对"盖县李"果实香气贡献较大的物质有(Z)-3-已烯醛、已酸乙酯、γ-癸内酯、壬醛、乙酸已酯、辛醛、2-已烯醛、芳樟醇等.  相似文献   
103.
在采收第2茬菇后,特别是越冬、越夏后,培养料严重脱水、此时可以施用各种营养液来补充水分,有增产作用。(1)菇根煮汁将剪除的菌柄置锅中,加水煮沸20min,再加10倍清水喷施。(2)豆腐水制作豆腐时的下脚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水5倍喷施。(3)淘米水含有丰富的营养,取请旅喷施或浸泡培养料。(4)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各0.04%,在菇蕾出现后喷施。平菇喷施营养液可增产@罗云波  相似文献   
104.
番茄脂肪氧合酶与乙烯释放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不同成熟时期的番茄,其果皮和隔壁部位的乙烯释放量与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外施LOX底物亚油酸、亚麻酸,可促进番茄组织的乙烯释放,而非LOX底物的饱和脂肪酸对乙烯释放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外施LOX代谢产物茉莉酮酸、愈创木酸亦可促进乙烯释放,而LOX抑制剂对乙烯释放有抑制作用,外施LOX代谢产物茉莉酮酸、愈创木酸亦可促进乙烯释放,而LOX抑制剂对乙烯释放有抑制作用,对LOX及LOX途径与番茄乙烯释放及衰老生理的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针对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的短板,采用分类分析的方法对各项短板逐一剖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技术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短板,包括粮食安全、农产品贮运保鲜、农药生产技术、动物育种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饮食与慢性病。为解决上述短板,要降低粮食流通领域损失、提高农产品物流保鲜能力、提升农药竞争力、加大动物育种投入力度、发展功能农业产业、加强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研究。同时,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技术发展,实现"强弱项、补短板、施长项"的农业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06.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该《意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在体制机制、法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部分水稻(Oryza sativa)样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PCR抑制现象,研究了3种去除这些抑制物质的方法即DNA样品稀释法、硅膜纯化基因组法和低熔点琼脂糖纯化法.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均非常有效地确保了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其中DNA样品稀释法去除抑制因子最简单快捷,硅膜纯化基因组法虽然操作复杂,但去除效果最好;低熔点琼脂糖纯化法去除抑制因子的效果则介于以上两种方法之间.  相似文献   
108.
以羊肚菌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别从3株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分离得到性状稳定的菌丝体,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均与黑脉羊肚菌同源性最高达99.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获得的3株野生羊肚菌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均聚在黑脉羊肚菌分支上。  相似文献   
109.
利用RT—PCR技术,从人的胎盘组织中直接扩增出溶菌酶基因(hLZM)的cDNA全序列,插入到质粒pPIC9K上,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KM71,通过G418快速筛选,构建出能够高效表达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作为真核细胞反应器,用以生产人溶菌酶。  相似文献   
110.
本实验以四种米粉为原料,每个样品做三个梯度:120mg, 800mg, 2000mg,采用改进的经典酚/仿法、CTAB沉淀法以及盐酸胍/氯仿法提取基因组,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通过扩增内标基因(SPS)来检测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显示:120mg的样品经三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均不能扩增出内标基因;800mg的样品和2000mg的样品只有用CTAB沉淀法提取的基因组(采用相同的膜板量)能全部扩增出内标基因。结论:CTAB沉淀法提取基因组的效果最好,对PCR的抑制现象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