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2018年新疆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17年秋季棉花病虫害越冬基数、品种布局、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棉花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趋势,为做好全区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温度对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温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种群动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年龄—龄期和两性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麦长管蚜若虫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繁殖力和年龄—龄期存活率在25℃均为最高;麦长管蚜的生命期望随龄期增加而下降,各阶段的繁殖率贡献值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大,生命期望和繁殖贡献值在25℃最大。麦长管蚜内禀增长率(r)、净增殖率(R_0)和周限增长率(λ)在25℃最高,分别为0.25、14.22和1.28。平均世代周期(T)和总产卵前期在25℃时分别为10.62 d和7.79 d,均短于20℃时的11.97 d和9.06 d;30℃时若虫全部死亡,无法完成生活史。因此,25℃最适合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53.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和比较了越冬前(2015年10月)、越冬期(2016年1月)和越冬后(2016年4月)日本龟蜡蚧雌成虫体内4种代谢酶(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淀粉酶、蔗糖酶)以及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在越冬前后期间,4种代谢酶和3种保护酶的酶活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海藻糖酶和山梨醇脱氢酶比活力在越冬期最高,分别为22.707 8×10~(-9)mol/s和24.816 6×10~(-9)mol/s,随着越冬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淀粉酶在越冬期和越冬后无显著差异性,而均与越冬前差异显著(P0.05),淀粉酶在越冬前期比活力活力最高,为4.354 2×10~(-9) mol/(g·s),越冬期最低,在越冬结束后,淀粉酶的比活力开始缓慢上升;蔗糖酶在越冬期的比活力最高,为2.753 8×10~(-9))mol/(g·s),而在翌年4月份越冬结束后开始取食和活动,比活力明显比10月份要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整个越冬期间均呈现差异显著性,在越冬后酶活力最低(781×10~(-9)mol/s);过氧化氢酶活力在越冬后期,随时间的变化而急剧下降,越冬前最高(794×10~(-9)mol/s),越冬后最低(227×10~(-9)mol/s);过氧化物酶在越冬前与越冬期无显著差异,但均与越冬后差异显著(P0.05),在越冬前酶活力最高(402×10~(-9)mol/s),在越冬后最低(150×10~(-9)mol/s)。  相似文献   
54.
罗兰  袁忠林  孙娟 《草业学报》2017,26(1):160-167
为评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氯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采用田间喷雾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春季紫花苜蓿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剂量分别为35.7 g a.i. (g有效成分)/hm2、75.0 g a.i./hm2和480.0 g a.i./hm2时,药后1~7 d对苜蓿蚜虫的防效为80.83%~94.78%、79.29%~87.80%和90.93%~98.90%;对苜蓿蓟马的防效为78.33%~95.57%、78.56%~91.67%和92.78%~100.00%;在紫花苜蓿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78,3.69和2.48 d。按推荐使用量施药,吡虫啉和毒死蜱药后7 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氯氰菊酯药后14 d在苜蓿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参照我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药残留限量要求,拟建议吡虫啉、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紫花苜蓿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分别为0.5,1.0和0.5 mg/kg,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14和7 d。  相似文献   
55.
刘兆良  袁忠林  杨国锋  罗兰 《草业科学》2017,34(12):2561-2568
苜蓿蚜虫是苜蓿(Medicago sativa)田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明确苜蓿蚜虫在青岛地区苜蓿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2013年对青岛地区苜蓿蚜虫混合种群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运用聚集指标法分析了蚜虫在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型,利用最优分割法对蚜虫种群田间动态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青岛苜蓿田蚜虫在田间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和10月下旬;在种群密度较高时均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蚜虫密度的上升而下降;采用最优分割法将苜蓿蚜虫种群动态划分为7个阶段,即发生初期(4月6日之前)、发展期(4月14日-5月11日)、快速增长期(5月18日-5月25日)、衰退期(6月1日-6月8日)、再次发生初期(6月8日-9月15日)、再次发展期(9月22日-10月2日)、再次快速增长期(10月7日-10月27日),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因此,苜蓿蚜虫在青岛地区苜蓿田中的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其发生有两个高峰期,防治时期应以种群快速增长期的5月上旬和10月上旬为主。  相似文献   
56.
<正>随着贵阳地区黄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外销量不断增加,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或销售前贮藏时常出现腐烂现象,浪费较严重。为延长黄瓜贮藏保鲜时间,减少经济损失,有利于黄瓜的外销,我们开展了不同贮藏条件对黄瓜保鲜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7.
<正>湖南省高级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法院最终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撤销原一、二审判决,判令陈某将其承包的机动田返还给村民小组,并支付占地费用。案件起因要从13年前说起。2009年,茶陵县马江镇红旗村一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决定将组里的机动田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向村民发包,承包期10年。该组村民雷大爷、朱大爷中标了部分机动田后,又各自将其转包给同村村民陈某。2019年2月,该片土地因为承包期临近,  相似文献   
58.
加拿大今年的营养研讨会于5月在加拿大Saskatoon举行。现将这次研讨会所提论点、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综合归纳。一、饲用油脂质量控制作为畜禽能量来源的油脂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和磷脂。可是在计算能量  相似文献   
59.
Leach和Nesheim于1965年首次发现快速生长的肉用仔鸡饲喂合成日粮后,出现软骨发育异常。这种软骨异常现象多出现在胫骨的股骨端,因此被命名为胫骨软骨症(Tibial dys-chondroplasia,TD)。几十年来,TD病因引起了家禽营养学家的注意。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证明,其病因与遗传、管理、营养等因素有关。本文从这几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TD的特点和临床症状 TD常见于鸡与火鸡。小鸡在1周龄即可出现胫骨软骨症,至3~4月龄时会逐步自愈  相似文献   
60.
肉鸡胫骨软骨症发病趋势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试验采用480只1日龄Arbro Acres商品代仔公鸡,研究胫骨软骨症的发生特征,胫骨软骨症随肉鸡生长的动态发展趋势以及与日粮氯和镁水平之间的关系。试验为2×2×4因子设计,日粮氯,镁分别采用2个水平,氯为0.115%和0.35%,镁为0.15%和0.40%。时间因素为第三个因子,10天为一个阶段,共4个阶段。试验期为40天,实验结果表明,肉鸡胫骨软骨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并与肉鸡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