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6篇
  27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鸭星状病毒是近年来危害我国鸭业发展的新发病原之一,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鸭星状病毒3型(DAstV-3)是近年来感染率较高的星状病毒。为实现DAstV-3的快速检测,根据DAstV-3的RNA依赖性核糖核酸聚合酶基因(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设计特异性探针与引物,建立了DAstV-3的荧光RT-RAA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和临床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建立的RT-RAA方法能够在39 ℃恒温条件下,在20 min内实现对DAstV-3的快速检测,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鹅星状病毒、禽呼肠孤病毒等常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01 copies/μL;临床样本检测发现RT-RAA方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RT-PCR方法,且检测时间较RT-PCR更短。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RAA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临床适用性好,适合DAstV-3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2.
生物质厌氧消化技术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之一,目前已制定部分建设和生产标准,但未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德国、加拿大、美国等生物质厌氧消化技术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分析,结合中国生物质厌氧消化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需求,从产业链的角度提出了中国生物质厌氧消化技术标准体系框架。该体系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注和专用标准3个层次,并按照产业和市场需求对近期拟制定的标准提出相关建议,该标准体系的提出有利于提高生物质厌氧消化技术领域的标准设置和管理水平,减少标准之间的重复与矛盾,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23.
针对二进制树形算法冲突集合分裂速度慢、标签分裂不均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树的RFID抗冲突算法.本算法将冲突集合分裂成一个3阶的B+树,即将每次发生冲突的集合分裂成3个子集,从而加快冲突集合的分裂速度,冲突集合相当于B+树的中间节点,每个子集分别对应于一个关键码,叶子节点或只包含一个标签或为一个空集合.为了防止集合分裂的不均匀,引入合适的hash函数,使集合均匀分裂.仿真实验表明,B+算法减少了标签冲突的发生,缩短了标签识别延时,提高了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24.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谷物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可造成20%~30%的饲料浪费。ZEA可以对动物的肝脏、肠道、肾脏造成严重的氧化损伤。ZEA作为雌激素类似物,能够干扰内分泌平衡,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文章总结了ZEA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列举了消除ZEA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法并分析其局限性,重点阐述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如葡萄籽提取物、番茄红素缓解(消除) ZEA毒性的研究进展,为解决饲料霉菌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传统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大多耗时长,操作复杂,对人员和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基层动物疫病监测和初步筛查,因此开发灵敏度高、低成本、快速、便携,可实现现场诊断的病原检测新技术尤为重要。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作为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因其简单、高效的基因编辑能力,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疫病、植物育种、人类医学等领域。近年来,CRISPR/Cas系统得到不断发展,已被开发为一种分子诊断工具,在动物疫病诊断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基本结构、分类和作用机制,重点阐述了其在动物病毒病、细菌病及寄生虫病等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针对蔬菜尾菜存在的资源底数不清、利用方向不明等问题,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蔬菜尾菜产生系数测算方法,明确系数推荐值范围,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构建了蔬菜尾菜资源台账。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典型蔬菜尾菜的产生系数在0.9%~10.7%之间,可收集系数在0.22~0.93之间,收获时的含水率均在80%以上,不同蔬菜尾菜的产生系数、可收集系数、含水率存在很大差异;与以藤蔓为主的瓜果类、豆类、茄果类尾菜相比,叶菜类尾菜的收集难度更大。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尾菜理论资源量为1.48万t(鲜质量),可收集量为1.12万t,尾菜综合利用率约为55.39%,市场化主体利用占比超过90%,直接还田量约为8%,农户分散利用量仅占不到2%;利用途径基本为肥料化利用,占比高达99.69%。综上,我国蔬菜尾菜离田利用方式以肥料化为主,整体资源化利用水平仍较低。  相似文献   
127.
农业生物质能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农业生物质能技术是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既能够解决农业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因焚烧或无序堆放排放温室气体,又能够替代化石能源减排CO2、提升土壤固碳能力,未来在"双碳"背景下发展潜力很大。该研究基于LCA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8种不同生物质能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核算农业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过程消耗能源的排放、抵扣化石能源减排、副产物土壤碳汇3个方面,并基于秸秆和畜禽粪污两大类农业废弃物资源禀赋及能源化利用潜力,预测3种不同情景下,农业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力,以及减排温室气体的贡献。结果表明,从减排因子看,热解炭气联产和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技术的温室气体减排贡献最大。其次为成型燃料、捆烧供暖、生物质发电、炭化和燃料乙醇等技术,而户用沼气的减排贡献相对较小,8种不同生物质能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分别为-3.47、-3.20、-2.57、-2.63、-2.58、-2.48、-2.42 t/t(单位为标准CO2当量/标准煤当量);基于现有政策及规划情景、技术水平提升情景、能源需求结构变化情景等3种不同情景下,评价农业生物质能对温室气体减排贡献潜力。结果显示,2030年农业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潜力为6 490×104~7 664×104 t,温室气体减排贡献为1.97×108~2.34×108 t;2060年替代化石能源潜力为9 073×104~10 763×104 t,温室气体减排贡献为2.79×108~3.36×108 t。该研究为实现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8.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5-HPAI)是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健康的一类动物疫病,也是我国高度重视、严格防控的人兽共患病。目前常用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AIV)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反转录重组酶辅助扩增(RT-RAA)、RTRAA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T-RAA-LFD)、RT-RAA-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T-RAA-CRISPR Cas13a-LFD)等。为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H5-AIV检测的灵敏度差异,将制备的cRNA标准品进行倍比稀释,分别用RT-PCR、RT-qPCR、RT-RAA、RT-RAA-LFD、RT-RAA-CRISPR Cas13aLF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RT-PCR、RT-qPCR、RT-RAA、RT-RAA-LFD与RT-RAA-CRISPR Cas13a-LFD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2、10-1、100、100、10-1  相似文献   
129.
130.
农业农村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也是固碳增汇的重要方面,我国农业农村领域仍存在减排固碳底数不清、监测方法和核算标准体系不健全、认证缺乏指导依据等问题,因此,亟需构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提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水平和管理效能。本文对国内外农业农村领域碳排放、碳减排、固碳等相关标准进行梳理,分析现阶段标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建立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体系的思路及整体框架,加快关键领域标准制定与实施,重点围绕稻田甲烷、农田氧化亚氮、反刍动物肠道甲烷、畜禽粪污管理、秸秆露天焚烧及农村生活用能等“排放源”,农田和渔业“碳汇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替代“减排源”等主要领域,研编一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提出标准体系建设有关建议,为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建立健全统一的碳排放数据监测计量、核算、报告、核查等技术规范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