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8篇
  13篇
综合类   73篇
畜牧兽医   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高寒牧区不同杂交组合奶羔生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高寒地区放牧条件下奶羔生产的优化模式,以澳洲美利奴、白萨福克、邦德、特克塞尔等国外优良品种为父本,以当地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羔羊肉用性能观测结果表明:特甘细断奶前的体重均高于其余3个杂交组合(P<0.01),断奶平均体重达到28.90 kg,分别比澳甘细、白萨甘细和邦甘细高出20.12%、16.53%和24.14%;平均日增重最快,达到204 g;特甘细的胴体重高于其余3个杂交组合(P<0.01),澳甘细、白萨甘细、邦甘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分别比甘高细高28%、27.4%和26.5%(P<0.01);4个杂交组合屠宰率均高于甘高细(P<0.01),特甘细为47.68%,高于白萨甘细和邦甘细。说明利用澳洲美利奴、白萨福克、邦德和特克塞尔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效果好,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特克塞尔改良效果最显著,特甘细是生产奶羔的最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2.
旨在探究藏绵羊应对暖、冷季营养供给不均衡以及冷季营养供给严重匮乏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对放牧藏绵羊暖、冷季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s)和瘤胃、小肠、大肠组织 SGLT1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并进行VFAs与 SGLT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冷季VFAs含量显著高于暖季(P0.05),除丁酸外,其他VFA含量在暖、冷季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冷季的乙酸/丙酸(A/P)值显著高于暖季(P0.05)。暖季胃肠道组织的 SGLT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冷季(P0.05),小肠 SGLT1基因表达量在暖、冷季均显著高于瘤胃和大肠(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乙酸、丙酸与 SGLT1基因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与瘤胃 SGLT1基因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因此,由于暖、冷季放牧藏绵羊胃肠道的营养吸收水平不同,暖、冷季瘤胃VFAs含量和 SGLT1基因表达量存在季节差异性,以及瘤胃VFAs与 SGLT1基因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藏绵羊瘤胃VFAs与宿主的互作关系影响其营养胁迫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3.
通过边来×藏羊、夏洛来×藏羊、边来×细杂三个杂交组合试验组和藏羊、茨杂、细杂三个对照组的系统试验研究,表明边区来斯特为生产肥羔的理想父本,边来×藏羊为高寒牧区生产肥羔的最佳杂交组合;边藏F_1不仅在草原纯放牧条件下增重快,达到当年肥育当年屠宰的效果,而且是适应性好、体格大、生长快的优质易地肥育羊源;边细杂后代同样具有生长优势;茨杂羔可以用于肥羔生产;夏藏杂交组合不适于高寒牧区生产肥羔。依靠经济杂交手段可使羊肉生产效益提高40~70%。目前条件下,农区宜于以易地肥育为中心,适当引进肉用品种父本杂交生产肥羔。  相似文献   
84.
甘肃马鹿繁殖特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肃南鹿场的实地观察与统计分析,甘肃马鹿的发情季节主要在 10~11 月份,有明显发情特征,发情持续期多为 18h 左右,发情周期平均为(18.22±2.26)d,情期受胎率 65.52 %,总受胎率 63.83 %;分娩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妊娠天数 237~267 d,产仔率 59.57 %,繁殖成活率 51.77 %。  相似文献   
85.
藏绵羊MHC-DRB1基因第3外显子的PCR-SSCP检测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藏绵羊DRB1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核苷酸多态位点、变异类型和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500只藏绵羊(Ovis aries)DRB1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性,并对不同等位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藏绵羊DRB1基因第3外显子表现了8个等位基因,8个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了15个核苷酸多态位点,与GenBank序列对比分析,有7个DRB1的等位基因是首次发现。8个DRB1第3外显子的单倍型序列NJ系统发育树呈2支分化趋势。3个种群藏绵羊中B均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PIC>0.5,为高度多态且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研究认为,藏绵羊DRB1基因第3外显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藏绵羊DRB1基因最初是由2个等位基因突变分化成两大类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86.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普氏野马与蒙古马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14匹普氏野马(6匹A系和8匹B系)和18匹蒙古马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分析了普氏野马和蒙古马之间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0个韩国Cheju马和2个日本家马细胞色素b全序列,以驴的序列作根,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5个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研究认为:普氏野马与蒙古马遗传关系较近;蒙古马具有多个起源或经过多次驯化;蒙古马、日本家马和韩国Cheju马具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87.
裸小鼠人结肠癌术后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人结肠腺癌细胞株HCT-116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背部近腋部皮下,得到皮下移植瘤,肿瘤在体内适应后用28只裸小鼠采用组织块法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4周后随机挑选15只裸小鼠作为实验组切除肿瘤组织,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术后转移模型,其余13只裸小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动物生存情况及肿瘤远处转移情况。对照组裸小鼠9周时出现恶病质,解剖检查肺转移率为23%(3/13);实验组裸小鼠术部无肿瘤复发,17周后肺转移率达到100%(15/15),淋巴结转移率100%(15/15),脾脏转移率33.3%(5/15)。本模型模拟了临床肿瘤根除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过程,可为研究结肠癌转移机制和术后抗转移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8.
岷县黑裘皮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连续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42只岷县黑裘皮羊的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县黑裘皮羊的Hb、Tf位点均存在多态性;Hb位点共检测到HbA、HbB和HbC 3个等位基因,共构成HbAA、HbBB、HbAC和HbBC 4种基因型,其中HbBB和HbB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基因;Tf位点共检测到TfBB、TfCC、TfAB、TfAC、TfAD、TfBC、TfCD 7种基因型,受TfA、TfB、TfC、TfD 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TfCC和TfC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89.
高寒牧区养殖小区羔羊冷季育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子(2×2)试验设计,研究2种饲养管理方式(A因子:A1.舍饲,A2.放牧+补饲)下不同组合[B因子:B1.特克赛尔(♂)×甘肃高山细毛羊(♀)(简称特甘细组合)和B2.甘肃高山细毛羊自繁组(简称甘高细组合)]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放牧+补饲组(139.21g·d-1)明显高于舍饲组(126.75g·d-1)(P0.05),特甘细组合(135.52g·d-1)高于甘高细组合(130.43g·d-1)(P0.05);饲养管理方式和杂交组合对育肥羔羊屠宰率、眼肌面积和GR值的影响不明显,但杂交组合对肉品质的影响显著;放牧+补饲组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舍饲组。由此可见,放牧+补饲是高寒牧区养殖小区羔羊冷季短期育肥的理想育肥模式,特甘细组合的育肥性能优于甘高细组合。  相似文献   
90.
小尾寒羊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多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非连续性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小尾寒羊的8种血液蛋白(酶)进行多态性检测,同时以甘肃藏羊作为对照,探索绵羊多羔性与血液生化遗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b位点的HbB基因、Tf位点的TfC基因、Es的Es-基因与绵羊多羔性可能存在相关性,Ep是否可以作为小尾寒羊多羔性的遗传标记,还需进一步探讨,其它4个蛋白(酶)AIb、Pr、AMY、LDH与绵羊多羔性不相关;同时得出与多羔性相关的蛋白位点基因与目前所研究的多胎基因FecB等主效基因均不连锁,但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