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炭角菌科药食真菌纵条纹炭角菌(Xylaria striata Pat.1887)子实体石油醚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纵条纹炭角菌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物进行测定,使用NIST谱图库自动检索结合人工比对确定其化学成分,并利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7个色谱峰,经文献与标准图谱对照分析,鉴定出30个化合物,鉴定成分占流出峰总面积的98.43%。纵条纹炭角菌石油醚萃取物主要包括脂肪酸及其酯类(77.58%),以及甾体类化合物(19.44%)。含量最高的是反式-亚油酸甲酯(38.23%),其次为棕榈酸甲酯(19.12%)、麦角甾醇(17.06%)、9顺,12反-亚油酸甲酯(5.15%)、油酸甲酯(4.43%)以及硬脂酸甲酯(3.3%)等。[结论]研究结果为该食药用真菌在农业和医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大鲵(Chinese Giant Salamander)的简称,因其叫声类似于婴儿哭啼声,故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是一古老的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经济、科研价值。1973年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同时也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CITES)附录Ⅰ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科研单位着手进行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育研究,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大鲵  相似文献   
83.
[目的]快速准确测定茨菇中的15种有机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经过弗罗里矽柱净化,使用GC-ECD法测定,外标法定量。从线性范围、检出限、加标回收率、重复性4个方面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15种有机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1~1 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4;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00 1~0.001 0 mg/kg;回收率高,低浓度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0.1%~118.9%,中浓度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3.1%~119.1%,高浓度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2.9%~111.6%;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8.55%。[结论]该方法高效、稳定、准确,适用于茨菇中的15种机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结合室内分析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各接种AM真菌组菌根浸染率在75%~100%,接种不同AM真菌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提高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一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力的增加,尤其可显著增强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结论]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滇重楼人工栽培应用AM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5.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然而,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农业发展仍以传统农业技术维系,农民增收空间十分有限。那么。,西部地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6.
史氏鲟和达氏鳇养殖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牛翠娟  胡红霞  罗静  李陈 《水产学报》2010,34(12):1795-1799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史氏鲟,425bp,达氏鳇,434bp)分析检测了两个养殖场留做后备亲鱼的史氏鲟和达氏鳇的遗传多样性。在所检测的养殖史氏鲟后备亲鱼4个年龄群体共34个体中,发现5个单倍型,共有11个多态位点,占碱基总数的2.6%,无简约信息位点。不同单倍型之间有1~10个变异位点,占碱基总数的0.2%~2.4%。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24。单倍型多样性Hd=0.76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4.367,核苷酸多样性Pi=0.011。而分别来自2个养殖场的2个达氏鳇养殖群体都是1个群体仅1个单倍型,2个单倍型之间仅有2个碱基差异,遗传距离为0.005,遗传变异极度缺乏。结果提示在利用史氏鲟和达氏鳇后备亲鱼进行繁殖育苗时要充分注意近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4种干旱指标在华北地区气象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华北地区1961—2016年69个气象站点常规观测资料,通过选取特殊气象代表站点,选用CI、SPEI、SPI及Z指数分别计算了1、3、12个月时间尺度气象干旱,并与气象干旱发生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CI计算的华北地区不同区域各时间尺度气象干旱发生频率均较实际明显偏高7%~14%,Z指数计算的发生频率均较实际明显偏低6%~12%,SPI计算的部分区域季时间尺度气象干旱发生频率也明显偏低6%左右;(2)根据华北地区9个代表气象站点计算出的4种干旱指标对比干旱发生实况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在4个研究分区中,SPEI指数表征的干旱发生状况与实际吻合率最高,分别为57.41%、60.78%、57.06%和66.99%,与实际干旱发生状况吻合程度最低的是Z指数,4个研究分区的吻合率分别为40.85%、34.94%、41.56%和38.24%。研究表明,SPEI表征各种时间尺度气象干旱发生效果最好,Z指数效果最差。因此,选用SPEI能较准确地表征华北地区气象干旱年际变化及突变检测、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干旱发生强度、不同等级干旱分布等特征。  相似文献   
88.
在适宜生长温度上、下限的条件下,对2种不同规格的华鲮鱼种进行耗氧率、窒息点和耐酸碱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鱼体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而窒息点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尾重6.13g~12.58g的华鲮鱼种在水温13.012~29.0℃时耗氧率为0.1495mg/g.h~0.1071mg/g.h,窒息点分别为0.1395mg/L~0.1572mg/L;其生长的最适宜pH为6.5—7.5。  相似文献   
89.
风沙天气是南疆棉花苗期的主要灾害之一,新疆尉犁县推广的麦棉同播间作措施具有一定防风防沙能力.本文介绍了此项栽培措施的技术原理,总结了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并比较了防风效果,为南疆多风沙天气植棉区防风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0.
结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精准农业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实现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农业,以重庆实际状况为切合点,设计了山地分区土壤墒情及酸碱度监测APP。针对重庆丘陵地区存在山地坡度不同和高差不同的特点,对山地进行区域划分。同时,优化了丘陵地区农田土壤信息监测系统,对山地农田各区域进行土壤酸碱度实时监测,解决了传统种植和作业过程中浪费人力资源、水资源及能源耗费大的问题,实现了农作物种植的最优选择,提高农作物种植存活概率,增加农业收成。为此,研究开发了一款农业数据信息与智能手机相结合的APP,达到实时监测及实时灌溉的目的,弥补了传统终端控制的不足,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及智能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