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多功能改土剂配方筛选及对制种玉米田改土培肥效应的影响,为该区制种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甘肃省酒泉市连续种植制种玉米15a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了多功能改土剂配方筛选及对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结果]多功能改土剂最佳配方组合:玉米专用肥、聚乙稀醇、有机废弃物组合肥、保水剂重量配比为0.032 2∶0.001 4∶0.965 5∶0.000 9。不同剂量多功能改土剂施用量与制种玉米田孔隙度、团聚体、持水量、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容重、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施用多功能改土剂与传统化肥比较,制种玉米田容重和pH值分别降低6.88%和5.10%;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团聚体分别增加10.46%,10.49%,10.48%和11.75%;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10.47%,10.46%和10.48%;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增加9.03%,1.11%,4.12%,3.82%和32.03%;真菌、细菌、放线菌和菌体总量分别增加121.19%,34.95%,20.25%和28.57%;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增加44.74%,44.73%,38.46%和62.50%。[结论]施用多功能改土剂,改善了制种玉米田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酶活性及持水量和制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2.
测定了6种常用农药和2种常用种衣剂对玉米苗枯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0%福.克悬浮种衣剂抑菌效果最好。供试药剂的MIC、复配药剂联合毒力及其对靶标生物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20%福.克种衣剂与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复配比例范围为(200~400)∶1,且联合毒力指数在150.11%~197.94%,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安全,最佳复配比为(200~300)∶1。室内接菌条件下与田间小区防治试验表明,福.克与戊唑醇复配剂适宜药种比为1∶(50~60),对玉米苗枯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达95.17%~95.62%,田间达95.13%~95.55%。  相似文献   
63.
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适宜用量与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内,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制种玉米多功能复混肥的适宜用量及肥效,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在增加,但增产量、边际产量、边际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则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多功能复混肥施用量与制种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73.01+2.089x-0.00518x2。多功能复混肥适宜用量为80.02 kg,制种玉米的理论亩产量为573.28 kg,与田间试验处理5的结果基本吻合。在氮、磷纯养分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的肥效是:多功能复混肥尿素+磷二铵。  相似文献   
64.
孜然套种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河西走廊孜然套种玉米的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结果表明:4种套种方式T1、T2、T3、T4对孜然、玉米的株高、根系活力、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其产量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T3、T4套种模式最优,即孜然密度在12万株· hm-2(播量22.5 kg·hm-2),玉米密度控制在5.25万~6.00万株· hm-2,相应的株行距在20 cm×(85~95) cm范围内,孜然、玉米生长协调,群体结构合理,田间通气透光良好,植株生长健壮,农艺性状优良,可获得孜然、玉米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5.
肖占文  陈广泉 《蔬菜》2004,(5):18-19
河西走廊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是洋葱的理想产地。“苹果洋葱”是2000年从东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洋葱新品种,在河西灌区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推广,面积逐年上升,2003年达0.5万hm2,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现已成为当地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产业。在试验示范中,我们摸清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特征特性1.外形美观“苹果洋葱”葱头呈地球圆形,因酷似苹果,故称苹果洋葱。果皮呈铜黄色,色泽光亮,不裂皮。2.品质优良该品种肉质细嫩,甘甜,辣味适中,营养丰富。据品质分析,一般含糖量8.5 %,…  相似文献   
6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改土剂对甘肃省河西地区风沙土理化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牛粪(A)>糠醛渣和保水剂(B)>专用肥>聚乙烯醇。因素间最佳组合是:A1B1C2D3E3﹝牛粪(A)7.82 t,糠醛渣(B)6.00 t,专用肥(C)1.04 t,聚乙烯醇(D)0.09 t,保水剂(E)0.05 t﹞。多功能改土剂施用量与风沙土孔隙度、团粒结构、蓄水量、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和土壤电导率(EC)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值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改土剂施用量的增加,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改土剂施用量在15.00 t/hm2的基础上,再增加3.75 t/hm2,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表明,多功能改土剂最佳施用量为15.00 t/hm2时,玉米的理论产量为7.03 t/h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7.
在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的耕种栗钙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与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多元复混肥>保水剂>聚乙烯醇>5406菌剂>糠醛渣;因素间最佳组合是:5406菌剂101.25 kg·hm-2、多元复混肥1 500 kg·hm-2、保水剂22.50 kg·hm-2、聚乙烯醇67.50 kg·hm-2、糠醛渣11.25 kg·hm< sup>-2。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蓄水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数量、马铃薯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肥料贡献率在增加,但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在1.40 t·hm-2的基础上,再继续增加施肥量,边际利润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专用肥施肥量与马铃薯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24.79+6.5408x-0.9251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3999 t·hm-2,马铃薯理论产量为35.7602 t·hm-2。在耕种栗钙土上施用多功能专用肥,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马铃薯的施肥利润和产量。  相似文献   
68.
滴滴丰植物生理机能剂对玉米病害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植物生理机能剂滴滴丰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感病品种上,种子和滴滴丰以400∶1的比例包衣,结合4叶期喷洒滴滴丰600倍液对苗枯病、顶腐病防效分别为38.40%、40.91%;对成株期黑粉病、顶腐病、锈病的防效分别达41.24%、39.75%、6.02%。在抗病品种上使用后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9.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与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制种玉米产量的因素依次是:CO(NH2)2〉(NH4)2HPO4〉聚乙烯醇和ZnSO4.7H2O〉保水剂〉糠醛渣。因素间最佳组合是:聚乙烯醇30 kg/hm2,保水剂30 kg/hm2,(NH4)2HPO4...  相似文献   
70.
肖占文  陈广泉 《蔬菜》2003,(8):32-32
大葱是甘肃河西灌区广泛栽培的调味蔬菜。近年来,由于品种退化严重,大葱产量低、品质劣,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大葱生产和农民增收。甘肃省河西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的科研工作者自1998年开始,从外地引进多个大葱品种,在观察鉴定的基础上,于1999-2001年进行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大葱品种。引进的品种为掖辐1号(山东省莱州市蔬菜研究所)、中华巨葱(山东省曹县多种经营办公室)、章丘大葱(山东省章丘市蔬菜研究所)、五叶齐长白大葱(东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试验地点设在河西学院农科系试验地,以当地品种张掖白葱作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