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连作对玉米制种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玉  肖占文  秦嘉海  王瑞 《土壤》2013,45(4):623-627
通过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试分析,研究了连作对玉米制种田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灌淤旱耕人为土和盐积潮湿变性土pH均在升高,而有机质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碱解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速效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并且两类土均在连作5年达到最大值,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灌淤旱耕人为土和盐积潮湿变性土脲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类土分别在连作5年和3年达到最大值;蔗糖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两类土分别在连作5年和3年降为最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灌淤旱耕人为土上先下降后上升,在盐积潮湿变性土上呈缓慢上升趋势;同一连作年限,灌淤旱耕人为土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盐积潮湿变性土;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淤旱耕人为土脲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盐积潮湿变性土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2.
河西走廊制种玉米不同施肥与灌溉定额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如何提高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利用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和肥料调控的效果,连续两年(2019-2020年)进行了田间灌溉试验,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和有机肥使用量处理T1(CK)、T2、T3、T4、T5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响应不同,2019-2020年不同施肥处理,T5产量最大为6860.57 kg/hm2,较T1(CK)处理提高23.12%(P<0.05),T2、T3、T4处理较T1处理,分别提高6.77%、14.8%、17.97%(P<0.05).②不同化肥使用量处理的增产率与CK呈线性拟合关系,表明化肥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助于增产;不同灌溉制度增产率与CK拟合呈负指数关系,并非灌溉水量越大越好,应以作物需水规律为指导.③综合考虑农艺性状、果穗经济性状、作物产量及增产率等指标表明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植区最佳灌溉定额为5400 m3/hm2,各生育期灌水定额分别为拔节期825 m3/hm2、大喇叭口期825 m3/hm2、抽雄期975 m3/hm2、扬花期975 m3/hm2、灌浆期975 m3/hm2、乳熟期825 m3/hm2.综上所述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制种玉米高效节水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实现农户实行大面积推广复制,提高玉米产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83.
多功能专用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制种玉米增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Zea mays)田内,采用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筛选了多功能专用肥配方,评价了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增产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功能专用肥最佳组合比例为聚乙烯醇30 kg、保水剂30 kg、(NH4)2HPO4 420 kg、ZnSO4·7H2O 52 kg、CO(NH2)2 736 kg和糠醛渣225 kg。多功能专用肥与传统化肥功效比较,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自然含水量、蓄水量、有机质分别增加了1.50%、1.29%、1.02%、16.60 m3·hm-2和0.44 g·kg-1,土壤容重、pH值分别降低了0.04 g·cm-3和0.06;制种玉米幼苗生长速度、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增加了0.73 mm·d-1和0.80 g·株-1,穗粒数、穗粒质量、百粒重、产量分别增加了12.68粒、33.96 g、0.20 g和311.63 kg·hm-2;增产值、施肥利润分别增加了1 558和517元·hm-2。本研究表明,多功能专用肥的施用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84.
张掖市甘州区玉米种子自然晾晒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张掖市甘州区31 a 10月份气候资料,将张掖市甘州区玉米种子自然晾晒期划分为最佳晾晒期(9月23日至10月15日)、适宜晾晒期(9月23日至10月23日)、风险晾晒期(10月15—25日)3个时段,并提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自然晾晒的措施.  相似文献   
85.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模式,研究了辣椒最大利润施肥量。结果表明,随着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单果质量、单株果质量、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肥料增产效果则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辣椒最大利润施肥量为0.148kg/m2(折1.48t/hm2),此时理论产量为6.69kg/m2(折66.9t/hm2),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6.
有机碳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改土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有机碳土壤改良剂,为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风沙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有机碳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改土效应研究。[结果]有机碳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与风沙土孔隙度、团聚体、持水量、有机质、速效养分、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玉米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体积质量、pH值呈负相关关系。施用有机碳土壤改良剂与传统化肥比较,风沙土体积质量、pH值、Hg,Cd,Cr和Pb分别降低8.46%,4.87%,17.95%,27.78%,15.75%和18.03%;总孔隙度、团聚体、持水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8.15%,23.98%,8.15%,3.16%,0.10%,2.13%和1.18%;真菌、细菌、放线菌、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玉米施肥利润分别增加59.18%,41.75%,23.28%,57.09%,13.54%,10.71%和2 180.40元/hm2。[结论]施用有机碳土壤改良剂,能有效地改善风沙土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4种种衣剂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保苗、根系生长、幼苗长势、抗病虫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农艺经济性状有明显影响。不同种衣剂处理的包衣效果是:卫福与帅苗复配种衣剂〉40%卫福种衣剂〉20%福.克种衣剂〉2%立克秀湿拌剂,产量分别达11698.5kg/hm2、11436.0kg/hm2、10888.4kg/hm2、10600.3kg/hm2,比对照分别增幅11.8%、9.4%、4.0%、1.34%。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幼苗健壮度、保苗率和抗病性,有效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复配种衣剂包衣效果较佳,建议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8.
以芸芥自交亲和系为材料,用改进异硫氰酸胍法提取芸芥柱头总RNA.所提取的RNA完整性好、没有DNA和蛋白质等污染,完全适用于后继实验.同时对影响DDRT-PCR扩增的参数进行了筛选研究,确定了Mg2+、dNTP、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和扩增程序.结果表明,在25μL DDRT-PCR反应总体系中各组分的最佳量分别为:17.2μL DEPC-ddH2O;1.5μL10×PCR Buffer(Mg2+);2.0μL dNTP(各2.5mmol/L);1.0μL锚定引物H-T11 M(10 μmol);1.0μL随机引物(5μmol/L);1.5μL cDNA;0.8 μL TaqDNA Polymerase(2.5 U/μL).PCR反应程序:①94℃4 min;②30℃1 min 30 s;③72℃1 min;④94℃30 s;⑤42℃1min 30 s;⑥72℃1 min;从④到⑥35个循环;⑦72℃10 min.  相似文献   
89.
不同芽率不同粒数播种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精密播种具有省种、省工、省时、高产、经济等诸多优点。资料显示.玉米采用精密播种比普通条播增产6%~25%,单粒点播较传统的穴播增产5%~10%。长期以来,玉米传统的播种方式以每穴2粒或3粒点播为主,造成播种量加大。出苗后挤苗现象严重.不利于间苗及培育壮苗。成本上升。此外.玉米杂交制种中亲本种子昂贵,为了节约亲本用量、解决原种不足问题、降低播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生产率。打造精品种子。故进行本试验,从而为实现种子播种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连作障碍影响逐年加剧,如何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在连作 18 年的玉米制种田,以 100% 传统施化肥(N 375.0 kg/hm2、 P2O5 150.0 kg/hm2、K2O 120.0 kg/hm2)+ 有机肥 15000.0 kg/hm2 为基础,设置对照 CK(70% 化肥 + 有机肥)、 T1(70% 化肥 + 有机肥 + 土壤调理剂)、T2(70% 化肥 + 有机肥 + 生物菌肥)、T3(70% 化肥 + 有机肥 + 土壤 调理剂 + 生物菌肥)共 4 个处理,研究化肥减量 30% 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 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群变化和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长期连作土壤的生 态修复效应不同。T1、T2、T3 较 CK 处理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影响不明显,T2 和 T3 处理与 CK 比 较,土壤容重和 pH 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饱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和供碳量 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真菌显著减少,而细菌和 放线菌显著增加。T1、T2、T3 与 CK 处理比较,对玉米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其中 T2 和 T3 处理 的茎粗显著增加 13.28% 和 17.84%;穗粒数显著增加 13.32% 和 17.22%;千粒重显著增加 3.53% 和 4.07%;产 量显著增加 9.91% 和 11.45%。本试验条件下 T3 处理对玉米制种田连作土壤生态修复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