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在概括性地介绍了Elman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吉林省中部某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的多年动态变化为例,建立了5-7-1结构的Elman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模型。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且能够反映该地区降水入渗补给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借此说明Elman神经网络在降雨入渗补给的多年动态变化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Elman网络在其他领域的动态模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长岭县干旱特征研究,长岭县干旱特征以气象干旱为主,其他类型干旱都是由于降水量较少引起。在此基础上,利用长岭县1956-2005年降水量观测资料、气温、土壤含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软件对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并且采用灰色模型方法,建立以降水量为主要因子的灰色模型,求出干旱预测公式,对长岭县干旱趋势进行预测并作两种方法对比分析,得出长岭县在2011、2017、2025、2033年和2042年出现干旱的可能性较大;最后分析长岭县干旱成因,并针对长岭县干旱状况提出建议以及措施。  相似文献   
23.
松花江下游干流段地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关系复杂。因此开展松花江下游干流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研究对于建立松花江下游干流段内的水循环模式和指导区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利用地表水水量平衡法和地下水水量均衡法,在充分分析松花江下游干流段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表水的蒸发量、开采量、补给量和排泄量以及地下水的补给量和排泄量的计算,研究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24.
为探寻长岭县降水量序列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基于长岭县1954-2005年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Mann-Kendall方法、叠加的马尔科夫链方法,对长岭县的降水量特征值、年内年际变化、降水量自相关性以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岭县年内降水量和典型年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份,分别占70%、80%;降水量年际变化呈现出丰-平-枯的变化趋势,平均8年出现一次降水变化小周期;降水量系列是相互独立的,并且降水量系列呈递减的趋势,枯季降水量平均每年减少4.86mm;叠加的马尔科夫链方法可用于长岭县降水量的预测,但需要结合总体的降水量变化周期,以消除大旱或大涝年份导致的误差。  相似文献   
25.
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超标加权法来确定其权重并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确定水质级别,没有考虑数据的地域特点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条件性,评价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采用AHP-熵权法以及引入级别特征值的概念,对地下水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2013年白城市20个地下水水质数据为依据,选取氟化物、总铁、亚硝酸盐氮、锰、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氨氮共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并将其评价结果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致性高达75%。通过AHP法(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的权重,以及引入级别特征值概念确定水质级别,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26.
河川基流作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对于地下水资源量的估算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辽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泉太、王宝庆、八棵树水文站2003-2008年天然日径流资料,分别采用数字滤波法(Lyne-Holick法、Eckhardt法)和滑动最小值法对辽河流域中下游的地下基流量进行分割计算,分析3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得到较好的基流分割计算方法,进而评估这3个水文站的地下基流量。主要结果包括:3种方法能较为准确的分割出地下径流量,但Eckhardt滤波法的基流分割结果最为准确且能很好地反映地下水径流规律;辽河流域3个水文站的地下径流指数BFI约为0.60,其中枯水期BFI约为0.63,丰水期BFI约为0.55。  相似文献   
27.
利用辽源市1980-2011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地质、水文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地下水动态类型。同时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辽源市地下水水位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有降水入渗-蒸发型、径流型、降水入渗-开采型;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辽源市地下水位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较为理想;研究区地下水位多年来呈下降趋势,2006-2012年地下水位下降2m左右。通过对辽源市地下水动态特征的研究,为今后对辽源市地下水的研究和生产、生活的开采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洮儿河灌区满洲岱渠首蓄水后,渠首附近村庄、农田可能产生一定的浸没影响,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根据满洲岱枢纽地形地貌条件,拟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水位运行条件下渠首周围可能出现浸没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可能浸没的范围及程度。并对浸没产生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影响因素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气象、人为活动等条件。其中水文地质条件中的地下水位的变化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随着人类地下水开发利用活动的加剧,地下水相关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给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与传统地下水资源管理认识不全面、管理方法存在缺陷有关,研究结合吉林省平原区实际情况,提出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功能评价,从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及地质环境功能三方面统筹考虑地下水资源状况,并进行地下水可持续性区划,为新时期地下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
沈阳市城区地下水位调控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沈阳市城区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问题,通过GMS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根据模型模拟预测结果和沈阳市城区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以达到有效调控地下水位的目的,此方案下地下水开采量为1440900m3/d,该方案保留了李巴彦水源地,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降低地下水位,为防治地下水有关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的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