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7篇
  26篇
综合类   7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在划分了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的基础上,选择了乐山市洪雅、青神和眉山三个县进行以采伐更新为主的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总结出了8个低产林经营类型的最佳改造技术组合。分析了调整林种结构,发展经济林在低改中的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幼林阶段适当地间种农作物有助于林地土壤改良和提高林分生长量。试验和调查结果还表明封山育林对于保持水土、保护现有林分不受破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提高林分产量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对于以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全砍重造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42.
在划分了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的基础上,选择了乐山市洪雅、青神和眉山三个县进行以采伐更新为主的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总结出了8个低产林经营类型的最佳改造技术组合。分析了调整林种结构,发展经济林在低改中的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幼林阶段适当地间种农作物有助于林地土壤改良和提高林分生长量,试验和调查结果还表明封山育林对于保持水土、保护现有林分不受破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提高林分产量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林分密度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及基质质量组成的影响。【方法】收集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直径3~5mm的枝),部分凋落物在65℃烘干至恒质量并测定含水量、纤维素、木质素、C、N、P;部分自然风干后装入尼龙分解袋中,将分解袋置于稀疏(833株/hm2,株距×行距=1.5m×8m)、中密(1 333株/hm2,株距×行距=1.5m×5m)和高密(2 222株/hm2,株距×行距=1.5m×3m)巨桉林中自然分解,凋落叶于分解第60,120,180,210,240,300,360天取样,凋落枝于第90,180,270,360天取样,测定凋落物中养分、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计算碳/氮、木质素/氮、纤维素/氮、碳/磷、木质素/磷、纤维素/磷值,并采用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对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进行拟合。【结果】经过360d的分解,同一密度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小于纤维素的降解率。其中稀疏林凋落叶中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82.41%和93.77%,而凋落枝中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9.12%和65.65%。木质素、纤维素残留率拟合结果表明,分解系数k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稀疏林凋落物中木质素和纤维素质量损失50%和95%所需时间均短于高密林和中密林。随着巨桉林密度的减小,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率增大,凋落物C/N减小,其中稀疏林的凋落叶、枝中C/N较初始值分别下降了12.73%和47.24%。凋落叶中木质素/N、C/P、木质素/P和凋落枝中纤维素/N、纤维素/P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减小。【结论】四川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不同林分密度对巨桉林凋落物基质质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4.
利用1989,1999年的TM和2007年SPOT5遥感影像,运用RS和GIS技术对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甲斯孔林场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1989-1999年),研究区轻度侵蚀区和强度侵蚀区面积不断增加,说明土壤状况整体上处于恶化趋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1998-2007年),强度侵蚀区面积下降,中度侵蚀区面积上升,表明水土保持状况趋于好转,土壤状况恶化趋势得到反转,但改善幅度不够明显。天然林保护工程在促进植被恢复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巨桉枯落物化感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的枯落物内含物对其他物种的化感作用,试验以正己烷作溶剂,用超声波浸提巨桉枯落物,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了巨桉枯落物中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巨桉枯落物中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酚和酯等8类35种化合物。证明巨桉枯落物中存在化感物质,主要为烷烃、芳香烃和酯类物质。这些化感物质可能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有重要的影响。表1参13  相似文献   
46.
以川西南亚热带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地统计学对林木20 a的断面积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的胸径(DBH)、断面积(BA)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狭窄,林木断面积增长量的不同时段(1986—1991年,1986—1996年,1986—2001年,1986—2006年)在45°方向上空间变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7.
 ‘双早’是以‘云新7926’为母本,四川乡土核桃‘夏早’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实核桃新品种。坚果壳薄(0.69 mm),光滑。平均单果质量11.3 g,出仁率55.4%,粗脂肪含量68.84%,粗蛋白含量20.74%。4年生树冠投影面积坚果产量达465 g · m-2。  相似文献   
48.
四川省巨桉生长状况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使用气候分析法提出了巨桉在四川省的适生区和最适生区。通过巨桉栽培区生长调查表明:巨桉的适应性强,影响其生长的限制因子是水热条件和土壤肥力;在四川省的西南、南部一带推广造林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9.
在模拟林一草植被恢复模式的遮荫条件下进行,比较分析了扁穗牛鞭草、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在不同遮荫梯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和收获生物量。结果表明,扁穗牛鞭草在不同遮荫状态下净光合速率占全光下的23.8%~72.6%,净光合速率的大小与光照的相关程度较高(r=0.8879);鸭茅、多年生黑麦与光照强度的相关程度低一些(r=0.6315、0.4677),不同遮荫度下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净光合速率分别占其全光照下的68.7%~88%和65.5%~99.3%;在遮荫对几种牧草收获生物量的影响率上也是扁穗牛鞭草最大,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在相同生长期内,在中低遮荫度下的收获生物量反而有接近或超过全光照下的量的趋势。试验结果对林-草退耕种植模式的牧草选择和长期的培育经营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50.
四川省不同产地核桃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测定四川省13个产地156株核桃实生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核桃脂肪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91%,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60%.海拔、1月平均气温、经度和大于10 ℃年积温是影响核桃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核桃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1月平均气温和经度的升高而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大于10 ℃年积温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核桃亚麻酸合成的主要生态因子.亚麻酸含量随着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是影响油酸和亚油酸合成的主要因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随年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