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7篇
  26篇
综合类   7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巨桉凋落叶分解对假俭草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生长的本质是由光能驱动的复杂生理学过程,90%~95%干物质的积累来源于光合产物。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巨桉凋落叶分解对假俭草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4个添加不同凋落叶量的试验组被设置,包括了T1(30 g/盆),T2 (60 g/盆),T3 (90 g/盆) 以及CK(0 g/盆);同时,以添加去除化感物质凋落叶的处理为空白试验。选取晴天测定假俭草光合参数以及在30,60,90 d时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分解中的巨桉凋落叶明显抑制假俭草的生长、生物量的积累以及光合色素的合成,且随凋落叶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大;处理组叶片的气孔导度及其对环境中光照和CO2改变的适应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综上,巨桉凋落叶化感作用减弱了假俭草叶片的光合作用,并抑制假俭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82.
林+草退耕模式冠层适宜郁闭度的模拟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模拟林冠层郁闭情况,对不同遮荫条件下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特征的研究表明:影响扁穗牛鞭草光合速率最关键因子是光照强度,在遮荫梯度16%~60%时,每增加1%遮荫度光合速率的平均减幅最小,为0.16μmol CO2/(m2.s);扁穗牛鞭草对光能利用能力较高的遮荫度范围是遮荫梯度48%~60%,其中遮荫度55%时最高,是0.038 902μmol CO2/μmol光量子;每增加1%遮荫度对生物量降低率影响最小的遮荫梯度为48%~60%,影响率为0.17%,由此可初步认为生产中林(竹) 扁穗牛鞭草退耕种植模式中林(竹)冠层的郁闭度可以考虑在0.48~0.60。  相似文献   
83.
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丰富,被认为是青杨组的现代自然分布和演化中心之一.约有28个种,22个变种和10个天然杂交种在该区有自然分布,其中包括25个中国特有种,18个地区特有种.这些资源在科学研究、杨树遗传改良、区域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但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及笔者调查基础上,对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价值、保护和利用进行探讨,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和关心这些基因资源.杨属系统分类是研究最多的领域,但在分类体系和种间演化关系上依然存在许多疑点;近年有研究对该区青杨和滇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其他种类尚未涉及.在中高山河谷地带和高原面上,乡土杨树被广泛用于行道树、四旁树、防护林、风景林种植,但良种和栽培技术的缺乏限制了其利用.在遗传改良上,仅有滇杨曾被用于杂交育种的亲本,但没有明显的育种成效.在基因资源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保护体系,仅有过零星的优树选择和保存工作.当前,大规模的水电开发正导致乡土杨树基因资源迅速流失,建议国家对西南地区的杨树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并对相关科学研究给予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84.
典型退耕还林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01、2006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1999年的森林资源分布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典型退耕区沐川县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区耕地面积随时间的变化成逐年下降趋势,林地面积中变化最大的是竹林,且变化时期主要在1999—2001年。1999—2001年间,在西南部高丘河谷平坝区,斑块的多样性增大,破碎度增加;在海拔较高的区域,破碎度变小。人为干扰是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重要因素,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及地方政策的引导,低海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5.
喇叭河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木本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保护和开发喇叭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种类及其观赏特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共发现具有各类观赏价值的野生木本观赏植物57科82属138种,其中常绿乔木5科11属21种,常绿灌木9科11属21种,落叶乔木27科36属53种,落叶灌木16科25属43种。根据其观赏特征的差异,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共发现观形类木本植物18科26属28种,观叶形类木本植物18科25属42种,观绿色叶类木本植物14科22属41种,观春色叶类木本植物5科6属13种,观秋色叶类木本植物18科28属43种,观双色叶类木本植物1科1属2种,观斑色叶类木本植物1科1属4种,观花类木本植物14科30属58种,观果类木本植物19科28属49种。并且,发现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红豆杉Taxus chinensis、连香树Cerei-diphyllum japonicum、凹叶木兰Magnolia sargentiana、木天蓼Actinidia polygama等27种珍稀特有且具重要价值的野生观赏木本植物。这些结果为喇叭河自然保护区植物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6.
刈割对白三叶草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连续2 a内不施肥,每次刈割并全部取走地上部分的条件下,通过测定白三叶的生物量、生长因子及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水解N、有效P和速效K等指标,了解生长状况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的增加,白三叶鲜重、干重、平均高度和径粗均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分别为14.34%,13.12%,5.20%和3.38%;表层土壤有机质下降最大为24.37%,最小为8.75%,白三叶草对表层土壤全量养分影响不明显,但对土壤速效养分影响显著,2 a间最大降幅分别为46.56%,43.63%,16.69%;底层土中的有机质和全量养分相似于表层土,速效养分中有效磷受到的影响最大,而水解氮和速效钾较小.经综合分析,增加刈割次数会导致土壤整体供肥能力下降,生产力降低.因此,为了草地的可持续经营,刈割后须施入适量的复合肥、钾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87.
川西云杉天然林分布特点和种内群体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揭示川西云杉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方法】以川西云杉天然分布区内12个有代表性的群体、每个群体的30个单株为试材,测定其球果、针叶、种鳞和种翅12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川西云杉球果、针叶、种鳞和种翅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分别为39.69%,34.19%,27.20%和45.82%,以种鳞的最小,其性状稳定性较高;群体间变异(36.53%)小于群体内变异(63.47%);以川西云杉全分布区内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5个小生态分布区;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川西云杉的12个群体划分为3类,白玉群体单独聚为一类,九龙、雅江和色达群体聚为一类,其余8个群体聚为一类。【结论】川西云杉天然林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多样性,群体内分化明显高于群体间,因此在遗传改良工作中进行优良群体选择和利用时,应该加大对优良个体选择和利用的力度。  相似文献   
88.
通过坡面人工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对川西低山区2003年几种林(竹)-草复合经营模式与农耕地的产流产沙特征及养分流失情况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①植被类型及土地经营利用方式的不同对径流特征及产沙量有很大的影响,苦竹+牛鞭草模式在3年后所表现的生态效益优于其他模式;②由于川西低山区强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此两月各模式与农耕地的产流产沙量均达各自全年总量的70%以上。在此两月保持林地覆盖物特别是林下的枯落物或地被物能显著减少水土流失;③坡地上的纯牧草地或林(竹)草模式林分郁闭度较低时,刈割牧草的时间对水土保持是至关重要的因素;④苦竹+牛鞭草模式的养分流失量最少。各模式内均以全K流失量最多,全N次之,全P最少。  相似文献   
89.
利用NOAA/AVHRR数据,采用单时相乘积法计算土壤湿度,采用NDVI指示地表状况,利用地表土壤相对湿度旬平均值、NDIV旬平均值、风速以及三者的综合值与实测的沙尘暴旬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土壤湿度、植被覆盖、风速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风速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关键因素,与沙尘暴发生成正比;土壤相对湿度与地面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沙尘暴的发生,与沙尘暴的发生成反比;由平均风速、土壤相对湿度和NDVI组成的综合因子与沙尘暴发生次数及能见度的相关性高于风速与后二者的相关性,因此综合因子具有指示和监测沙尘暴发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光谱特征信息的分析,应用ETM 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研究了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在植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尝试对高山峡谷区的森林资源调查提出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自动分类方法。对道孚县台站林场和麻孜林场地类的分类结果表明:运用TM453波段融合能够达到较好的图像增强效果;运用无监督分类方法提取森林面积能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NDVI比RVI更能突出植被信息和消除山体阴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