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37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钼值作为冬小麦缺钼土壤诊断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2年的盆栽试验结果说明,冬小麦产量随土壤有效钼含量或钼值提高而增加,当钼值大于8.0时,冬小麦籽粒产量大于最高产量的90%,冬小麦施钼增产不显著;结合多年以各地土壤进行的盆栽、田间试验结果说明,冬小麦施钼增产效果与土壤有效钼含量相关性不大,但冬小麦施钼增产率随土壤钼值提高而下降,钼值作为冬小麦土壤钼有效性指标能适用于不同土壤条件,拟定钼值8.0~8.5是冬小麦施钼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及DMPP对蔬菜生产及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在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及添加硝化抑制剂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旨在为蔬菜安全生产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型原状土柱系统,连续种植3季蔬菜(蕹菜、苋菜和萝卜),以施有机肥的氮素量占总氮施用量的质量分数为依据,设置8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纯化肥(CF)、30%有机肥+70%无机肥(30%OM)、50%有机肥+50%无机肥(50%OM)、70%有机肥+30%无机肥(70%OM)、纯化肥+DMPP(CF+DMPP)、30%有机肥+70%无机肥+DMPP(30%OM+DMPP)和50%有机肥+50%无机肥+DMPP(50%OM+DMPP)。结果表明:1)随有机肥施用比例增大,蔬菜产量呈下降趋势,但施用比例不高于50%时产量下降不显著;随有机肥施用比例增大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及蔬菜硝酸盐均降低,50%OM处理土壤淋失液硝态氮平均浓度及淋失量较CF处理显著降低了29.29%和25.39%,氮肥表观利用率及表观淋失率分别为22.60%和8.82%。2)硝化抑制剂DMPP对蔬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与蔬菜种类和种植季候密切相关,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的效果为CF+DMPP30%OM+DMPP50%OM+DMPP,但DMPP的抑制效果会随有机肥的比例增加而降低。50%OM+DMPP处理氮肥表观淋失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70%和26.26%。3)试验期间,3季蔬菜水分输入(降雨和灌溉)分别为总水分输入量的49.82%(蕹菜季)、23.03%(苋菜季)和27.15%(萝卜季);水分淋失量为总淋失量的46.75%(蕹菜季)、19.66%(苋菜季)和33.59%(萝卜季);硝态氮淋失量为总淋失量的73.77%(蕹菜季)、2.31%(苋菜季)和23.92%(萝卜季)。研究表明,50%OM+DMPP处理,是保证蔬菜产量品质,同时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最优处理;降雨和施肥措施是影响土壤硝态氮淋失的重要因素,合理配施有机肥及添加DMPP并根据蔬菜生长需肥特性进行施肥能有效应对连续降雨造成的硝态氮大量淋失。  相似文献   
13.
采用2种施硒方式及不同硒浓度对油菜进行处理,测定油菜各部位的干质量及硒与其他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施硒方式,低浓度(土壤施硒0.1 mg·kg-1或叶面喷施0.1 mg·L-1)的硒有助于提高油菜生物量,而高浓度(土壤施硒1.0 mg·kg-1或叶面喷施0.5 mg·L-1)硒处理均降低了油菜生物量。外源硒增加了油菜根、茎、叶中氮、磷、钾、钙、镁、锰等的含量,以及油菜根中铁含量、叶中铜含量和根、茎中锌含量。外源硒促进了油菜茎中氮、磷、钾、镁、铁、铜、锌向叶的迁移,降低了根中磷、钾、镁、铁、锌向茎的迁移。低浓度硒降低了油菜根中钙向茎的迁移,高浓度硒促进了油菜茎中钙向叶的迁移。  相似文献   
14.
钼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钼是植物的必需微量元素,油菜是对钼敏感的作物。我国油菜主产区存在大面积的缺钼土壤,缺钼已经成为油菜生产中的障碍因子之一。从油菜缺钼症状、油菜对钼的吸收与分布规律、施用钼肥对油菜的生理代谢过程、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油菜钼营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添加钼酸钠,研究钼对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钼酸钠后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第4天,但添加钼后的试验组均低于不添加钼的对照组(P<0.01)。发酵成熟时(第9天),各试验组亚硝酸盐含量仍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钼对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累积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钼能较好地保持泡菜抗坏血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公共英语课程是所有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学位课程。教育部早期出台的关于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相关规定与目前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不相适宜,各培养单位间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公共英语教学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应将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纳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统筹考虑,各培养单位根据生源情况、学科特点、培养目标等,灵活设置课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湖北省水旱轮作区133个土壤样点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及参选指标相关关系法确定了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分别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钼、有效锌。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法对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旱轮作区的赤壁、洪湖、荆州、麻城和沙洋5个市(区、县)的土壤肥力质量以中等(III)为主,差(Ⅳ)等级次之,其中赤壁市和沙洋县土壤肥力质量以良(II)等级的比例(12.5%和9.5%)大于其他县市,5个县市土壤肥力质量均无优(I)和很差(V)2个等级。  相似文献   
18.
模拟降雨条件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径流迁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对于防控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55,100,120mm/h)污染土壤中Cd、Pb和Cr随地表径流迁移的特征。结果表明:径流中3种重金属元素总量在产流的前20min内逐渐降低,随后趋于稳定;产流初期(产流10min内)颗粒态重金属占径流重金属总量的比例均在80%以上;随产流时间延长,颗粒态Cd和Cr对径流重金属的贡献率快速降低,其颗粒态/溶解态的比值范围分别为47.0~0.4和12.9~0.4,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的形式存在,溶解态Pb对其随径流迁移的贡献率可忽略不计;随降雨强度增大,径流中总Cd和Pb含量显著降低,而径流中总Cr含量以及溶解态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水分对华中地区菜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华中地区菜地土壤的矿化特征和矿化规律,拟定菜地土壤合理的氮肥施用量,本文以华中地区两种典型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温度、水分对菜地土壤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的矿化速率和氨化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硝化速率在15%和25%含水量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35%含水量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潮土矿化速率在15%含水量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25%和35%含水量下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硝化速率在15%和35%含水量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含水量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氨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黄棕壤的矿化量在含水量为25%、温度35℃时高达34.9 mg.kg 1;潮土的矿化量在含水量为25%、温度为25℃时最高,为63.9mg.kg 1。不同温度下潮土矿化量均大于黄棕壤。黄棕壤的氨化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硝化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矿化速率则在含水量25%时最大。潮土的氨化、硝化和矿化作用随水分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还发现,25%的含水量是黄棕壤微生物活性的水分临界点,潮土的水分临界点不明显。通过对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与水分含量和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模拟发现,黄棕壤模拟效果好于潮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两种水分条件下,水稻土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对供试水稻土中镉的转化有显著影响。施用尿素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溶态镉和有效态镉的含量;施用铵态氮肥则显著提高了两种形态镉的含量,且氯化铵的作用大于硫酸铵;施用硝酸钙显著提高了水溶态镉含量,但对有效态镉影响较小,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淹水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6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尿素对两种形态镉的抑制效应逐渐转为正效应,硝酸钙对水溶态镉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铵态氮肥对两种水分条件下两种形态镉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淹水处理较60%田间持水量使土壤两种形态镉含量下降,随时间延长该效应更加明显。不同氮肥和水分状况对土壤水溶态镉的影响较有效态镉更加突出。不同氮肥影响土壤镉变化的主要机制不是铵离子的直接作用,而是土壤pH的变化,pH对水溶态镉的影响效应远远超过对有效态镉的影响。一定条件下,氯离子对水溶态镉的影响效应不及pH大,但对有效态镉的影响氯离子较pH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