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6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4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γ射线诱发水稻长粒型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 35 0Gyγ射线辐照Ⅱ 32B干种子 ,诱变后代筛选出长粒型突变体LGⅡB。经考察 ,LGⅡB除谷粒细长外 ,还降低垩白率 ,而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均与原Ⅱ 32B品种相似。LGⅡB的长粒突变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LGⅡB仍保留了Ⅱ 32B对印水型不育细胞质的保持能力和强配合力特点。用LGⅡB转育成新不育系 ,有望能改良原Ⅱ优系列杂交稻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2.
Bt 转基因抗虫恢复系选育及其杂种纯度快速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Oryza sativa L.)籼型(indica)恢复系密阳46与粳型(japonica)转基因抗虫供体克螟稻1号杂交和回交,选育了高抗螟虫和强配合力的优良籼型恢复系TT1和TT5。所配制的杂种F1仍保持高抗螟虫特性,且杂种优势明显,表明通过选育Bt转基因恢复系来培育抗螟虫杂交稻的方法是可行的。与常用大田种植鉴定法比较,对GUS组织染色法和潮霉素浸种发芽法鉴定转基因杂交稻杂种F1纯度方法作了探讨,发现种子GUS染色法是一种快速鉴定纯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DNA遗传标记及其在植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庆尧  高明尉 《核农学通报》1995,16(3):196-198,F003
  相似文献   
14.
二系杂交水稻制繁种中利用标记辅助去杂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二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由于母体雄性不育不彻底,往往造成自交种子污染;在不育系繁种时,由于与外源花粉串粉杂交或机械混杂,因此难以保证不育系纯度。作者选用叶绿素缺失突变体为模式标记,讨论了标记性状必需具备的条件及其应用方法。最后以一个转绿型白化突变体为例,证明了标记性状对当代及F1杂种优势无负效应,从而证实了这一去杂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转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了^60Co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kGy范围内,辐照使低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灿稻浙辐504和早粳稻T2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灿稻浙辐802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辐照使3个品种的胶稠度增大,淀粉粘度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表现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和协青早A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高达23% ̄24%,而恢复系密阳46和明恢63的AAC仅9% ̄11%。杂交稻的食用大米由F2籽粒组成,其AAC变帱达4% ̄25%,平均值约为16% ̄19%。用粘度速测仪(Rapid Visco-Analyzer,RVA)测定了上述组合及部分亲本的淀粉粘滞性谱(RVA谱),珍汕97A协青早A的崩解值分别为60.2和40.6RVU  相似文献   
18.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交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和协青早A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高达23%~24%,而恢复系密阳46和明恢63的AAC仅9%~11%.杂交稻的食用大米由F2籽粒组成,其AAC变幅达4%~25%,平均值约为16%~19%.用粘度速测仪(RapidVisco-Analyzer,RVA)测定了上述组合及部分亲本的淀粉粘滞性谱(RVA谱),珍汕97A和协青早A的崩解值分别为60.2和40.6RVU,消减值分别为48.6和72.3RVU;恢复系密阳46和明恢63的崩解值较大,分别为113.7和96.6RVU,消减值较小,仅为-20.2和-58.0RVU.其所配杂交稻汕优10号和汕优63食用稻米的RVA谱特征值介于双亲平均值和不育系之间.恢复系“中413”的AAC和协青早A相仿,因此所配组合协优413各项特征与不育系更为相似.不育系和保持系的AAC和RVA谱特征相似,表明不育细胞质对二性状无明显影响.汕优10号和汕优63二组合中高AAC对低AAC表现为1对显性基因遗传,而协优46遗传行为较复杂  相似文献   
19.
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发水稻龙特甫B叶色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60Co-γ射线直接辐照龙特甫B干种子,诱发获得了多种类型叶色突变体。M2 代按苗计,白化、黄化和条纹三种叶色突变体的频率依次为0.347% ,0.041% 和0.031% 。对M2 代黄化和条纹两类突变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研究发现,其平均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些黄化和条纹突变体在三叶期后即可转为绿色,其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相近。在用这些叶色突变体与龙特甫A 杂交、回交后的M 4BC1 群体中,分离出正常绿色和带有叶色标记的两类不育株,二者之比接近1∶1。根据苗期和成株期的叶色特征,这些突变系分为 6 种类型。对M 4 突变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及相应的 M4BC1 植株的株高和单株穗数进行了考察,发现转绿型突变系及其相应的M4BC1 带叶色标记植株的农艺性状与相应的对照相仿。  相似文献   
20.
 以约3 g精米粉为测试样品,研究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测定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的效果及影响校正的一些因素。对3种不同回归统计分析方法校正效果的差异比较表明,用修正的部分最小平方法(MPLS)、部分最小平方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进行AAC校正时,校正标准误(SEC)、交叉检验标准误(SECV)和检验工作标准误[SEP(C)]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83、1.75和1.09 (MPLS);1.73、1.98和1.74 (PLS)以及2.29、2.56和1.72 (PCR);相反,校正决定系数[WTBX]R[WTBZ]2和检验决定系数RSQ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983和0.91 (MLPS);0.927和0.84 (PLS)以及0.870和0.84 (PCR)。由此可见,用MPLS技术建立AAC回归方程效果最佳。而从两种校正群体选定方法对校正效果的结果看,用软件程序SELECT根据样品光谱特征选定的校正群体和用AAC测定值按比例选定的校正群体,在建立AAC回归方程时,前者的SEC、SECV和SEP(C)均比后者要小,而[WTBX]R[WTBZ]2和RSQ相仿,表明根据光谱特征选定校正群体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