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6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4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普通大麦(Hordeum vulgare L.2n=2x=14)品种与球茎大麦(H.bulbosum L.2n=2x=14)的杂交结实率受双亲基因型影响.供试1个大麦品种与球茎大麦的杂交结实率变异在40.4~100.0%之间,9个品种间F_1与球茎大麦的杂交结实率变异在55.5~94.5%之间.供试球茎大麦品系中,Hb05/1和Hb03/7与普通大麦的结实率最高,达95.5%以上,Hb06/9的结实率最低,只有54.8%.环境条件对结实率的影响也很大,气温20~27℃时杂交,结实率较高,但不同品种有不同反应;营养不良能导致幼胚发育中途停止,40ppm 2,4-D 75ppm GA_3混合激素处理比GA_3单一处理明显提高结实率.因此,筛选优良的球茎大麦基因型,创造和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授粉后喷施混合激素能使杂交结实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62.
Bt转基因水稻米粉对家蚕生长发育及中肠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 3龄家蚕为供食对象 ,用洒过转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基因水稻纯合品系KMD2生米粉或熟米粉的桑叶喂养 ,研究Bt抗虫水稻稻米对家蚕生长发育及中肠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以明确生米粉与熟米粉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 ,用前者喂养的家蚕体重、熟蚕数、结茧数、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低于后者和对照 ,熟蚕整齐度明显迟于后者和对照 ;而后者与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异。进一步的病理切片电镜分析表明 ,用前者喂养的家蚕 ,其中肠细胞亚显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杯形细胞和圆筒形细胞的微绒毛明显变短、变粗 ,线粒体和粗面型内质网的数量显著下降 ;而后者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 ,经蒸煮后Bt水稻稻米中的杀虫蛋白发生变性 ,失去活性 ,进而丧失致毒能力。  相似文献   
163.
Bt水稻“克螟稻”稻米毒理性评价研究初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经大鼠急性中毒试验确定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稻米属无毒级。大鼠 90d喂养结果显示 ,各试验组大鼠体重、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对大鼠肝、肾、胃、肠及睾丸进行组织切片检查 ,均未见病理性改变。大鼠脏体比、血象及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4.
Bt水稻“克螟稻”对二化螟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室内离体叶片快速检测法结果发现,KMD1和KMD2两个转Bt抗虫基因纯合品系与常规感虫水稻品种杂交F1群体人工接虫2d后的幼虫死亡率高达100%,表明这两个品系的抗虫性由显性基因控制。田间调查结果发现,KMD1和KMD2与常规感虫粳稻品种杂交F2群体中抗虫株与感虫株的分离比符合3:1,BC1群体中抗虫株与感虫株的分离比符合1:1,表明这些纯合品系的抗虫性由一对显性核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5.
转Crylab基因水稻种质的育种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Christou等用基因枪法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1];1994年Hiei等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水稻转化体系[2],此后育种家们又相继获得了各类转基因水稻植株,并进一步验证了外源基因的遗传表达效果。但转基因技术本身以及转基因材料在生产上的应用尚存在许多问题。①基因枪法、  相似文献   
166.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逐步形成了应对各种DNA损伤的修复机制,以保护基因组的完整性,减轻或消除DNA损伤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同源搜索找到了与DNA损伤修复相关水稻同源基因,在水稻插入突变体库中搜索出插入突变系,并成功引进了其中的26份T1代突变材料。通过对插入位点的分子鉴定和进一步培育,获得了14份涉及8个水稻DNA损伤修复同源基因的T3代纯合插入突变系,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和表型考察。这些纯合突变系涉及的水稻基因可能在DNA错配修复(Os02g0592300、Os09g0407600、Os10g0509000)和碱基切除修复(Os02g0465112、Os06g0643600、Os05g0567500、Os04g0673400、Os09g0420300)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亲本相比,除1份材料外,其他纯合突变体系及其野生型姐妹系的结实率均有显著降低;某些纯合突变系的千粒重与亲本相比有显著下降。这些水稻DNA损伤修复基因突变系的育成为开展水稻DNA修复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培育抗逆水稻提供了珍贵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7.
大穗型早籼不育系紫兴05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昊伟  李友发  舒庆尧 《杂交水稻》2006,21(6):27-28,55
紫兴05A是以野败型籼稻不育系嘉浙A为母本,嘉浙B/嘉红B的F4代优质株系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大穗型早籼不育系。其不育株率达到100%,花粉不育度99.99%,套袋自交不育度99.94%,具有大穗、米质较优、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68.
不同贮藏时间与种植季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储藏了3.5年的陈种、储藏0.5年的新种、早季种植与翻秋种植的稻谷的米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个籼稻品种的陈种,其表现直链淀粉含量(AAC)、热水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HSAC)基本稳定,粘滞性淀粉谱(RVA谱)发生显著变化;起浆温度(PT)11个籼稻品种的陈种从平均75.8℃,上升至84.7℃,增幅为4.0℃-15.1℃;其中10个品种的峰值粘度(RKV)和崩解值(BDV)有所下降,1个品种则为上升;热浆粘度(HPV)、冷胶粘度(CPV)和消减值(SBV)等指标值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晚季种植的稻谷与早季种植的相比,3个参试早稻品系的PT、HISAC和HISAC/AAC下降,其中2个品系(1200、1041)则AAC上升,1个(M177)下降;品系1200、1041的RVA谱特征值除SBV有所下降外,其他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M177与1200、1041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9.
水稻高无机磷突变籽粒检测方法的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份高无机磷(HIP)突变体(HIPi1)及其亲本协青早B(协青早B)为材料,研究了样本前处理、提取时间和温度、显色时间等因素对水稻籽粒中无机磷(Pi)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HIP水稻突变籽粒筛选和育种的简化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明恢86突变体的筛选,获得了7份HIP株系。  相似文献   
170.
“克螟稻”后代cry1Ab基因表达特性及其对二化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不同世代的“克螟稻”为试验材料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 cry1Ab基因在“克螟稻”后代中的表达特性及其对二化螟的抗性。结果表明 ,cry1Ab基因在“克螟稻”后代中的表达表现出了一定的时空特性。在时间上 ,主茎叶片中 Cry1Ab蛋白含量在孕穗期为最高 ,在抽穗期为最低 ,除苗期外 ,在其它各个时期 Cry1Ab蛋白含量差异均不显著 ;在空间上 ,主茎、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各部位 Cry1Ab蛋白含量均不同 ,但均以茎、叶、叶鞘中表达量较高 ,根中表达量则相对较低。在同一主茎或分蘖上 ,不同叶位、叶鞘及茎段 Cry1Ab蛋白含量均不同。对二化螟抗性的室内生物测定及田间自然条件下抗性的调查表明 ,不同世代的“克螟稻”后代均对二化螟具有极强的抗性 ,对二化螟初孵幼虫的致死率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